今年新收获的稻鸭米上市后,仅仅一个多星期,1万多公斤大米就全部脱销了。对于这么好的销路,松江叶榭镇同建村的家庭农场主孙红荣自己也感到有些意外。而他在水稻田里养殖的1500只生态野鸭,一开棚也已被订购掉了八成。亩均产值超过5000元—如此算下来,孙红荣承包的105亩稻田,今年总收入有望超过50万元。这是如何做到的?
孙红荣养殖的生态野鸭。 蔡斌 摄
孙红荣家的水稻田很好辨认:时而有成群的野鸭从上空飞过,稻田四周被绿色防护网拦起,稻田中央还有4个擎天柱式的大型除虫灯……总之,这片粮田跟其他家庭农场主的稻田有点不一样。这种“布局”的背后,是孙红荣当家庭农场主5年来,逐渐摸索出的一条“稻鸭米”精致农业发展之路。
经过两年试点,今年,孙红荣第一次在105亩粮田里全部养上了野鸭。从今春耕作期始,孙红荣的鸭苗随秧苗一同“成长”,它们在田间除虫,排出的鸭粪,则成了稻田的好肥料。根据秧苗的生长程度和杂草长势,从每亩放养5到10只,逐渐增加到每亩15到20只。凭借野鸭的除草“本领”,整个水稻生长期,几乎免去了人工除草环节。依据近两年的养殖经验,在稻田里生长的野鸭,生命力和抗病力都很强,口感也好。
为了方便野鸭在水稻植株间游走,孙红荣特地采用了机插秧的方法,严格控制秧苗间距。因此,稻米产量也有别于常规。今年,水稻的亩均产量约400公斤。但按照“每百斤稻谷产70斤大米”测算,他家产出的大米售价为每500克10元,每亩收入已达5600元,而亩均15只野鸭以每只150元的价格售卖,又是一笔可观收入。
为何能卖如此高价?在生态农业实践中,孙红荣独有一套功夫。去年秋收,孙红荣的红花草种植抢先了半个月,今年入春时也提前深翻入田。入田时,孙红荣一并混入了鸡粪、鸭粪和猪粪等商品有机肥,以增强肥力;5月末,在水稻分蘖期,又人工播撒了含油量高的菜饼,为稻田补充能量。土壤改善是个慢过程,每年,高成本投入大量有机肥,土质逐渐变化,稻米的品质和吃口自然赢得较好口碑。
为了让优质新米抢占市场商机,孙红荣还用精细的办法让收获时节提前了月余。早在4月初,孙红荣就开始浸种、催芽。那时,气温偏低,并不太利于作物生长,孙红荣就采用人工加温的办法,将气温调整到了适宜温度,待到发芽成熟时,再转入田间用无纺布和薄膜覆盖,来保护幼芽。这种方法对技术和成本要求都高,育苗土壤也有讲究,必须要是隔年深翻、晒干,清除了杂草的“好土”,用铁丝网筛选出细土,以小袋分装用来育苗。如此,待到许多种植户5月初播种时,孙红荣的水稻苗已长高了不少。
对于今年首次注册了“癱荣牌”商标的稻鸭米,孙红荣也早打起了销售算盘。针对稻米市场从原先的团购订单转入家庭消费的新特点,孙红荣探索建立了自己的同城配送服务系统。去年,他试着借助朋友的微信平台卖米,结果只花一个多月,生态大米就被抢购一空。今年,他建立自己的微信平台,通过优惠活动敲开了本地市场的大门。接下来,他还将申请建立“田头刷卡系统”,让市民自驾前来采购生态大米时,也能实现直接刷卡消费。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