缢蛏靠什么捕食_缢蛏的养殖技术_缢蛏养殖的管理技术

缢蛏靠什么捕食_缢蛏养殖的管理技术_缢蛏的养殖技术

2023年浙江省渔业主推技术

海淡水多营养层级养殖技术

缢蛏的养殖技术_缢蛏靠什么捕食_缢蛏养殖的管理技术

技术概述

海淡水多营养层级养殖技术是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充分利用水域空间与池塘滩面,进行水立体化、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目前,浙江省常见的海水围塘多营养层次立体养殖品种主要有梭子蟹-日本对虾-文蛤、梭子蟹-日本对虾-缢蛏、青蟹-脊尾白虾-泥蚶+缢蛏等模式。该技术适宜海水池塘、围塘养殖中推广应用。2022年海水围塘多营养层次立体养殖技术在我省宁波、舟山、台州、温州等沿海地区推广应用面积31.4万亩,亩均效益6139元。淡水池塘多营养层级养殖主要包括虾鳖混养、青虾-河蟹-罗氏沼虾轮/混养等,2022年,该技术全省推广面积6.1万亩,亩均效益8000元以上。

技术要点

1.梭子蟹-日本对虾混养模式与防残技术

净底。当年生产结束后池水抽干,清除表面淤泥或者深翻,池底经过干露、曝晒,最好至龟裂,再进行清塘消毒

苗种自繁和套养。蟹苗采用池塘内苗种自我繁殖,当蟹苗生长到全甲壳宽3cm大小时(7月初),放日本对虾苗,一般每亩放养日本对虾苗2~4万尾,放养时温差应小于2℃,盐度差小于5‰。

防残。在塘底按150只/亩密度放置塑料筐(普通水果筐横切一分为二,三面封闭一面开口)。

养殖过程做到科学增氧、精饲、疏雄、防病、勤管、育肥等传统养殖关键点。

2.青蟹-脊尾白虾-泥蚶+缢蛏围塘混养

①养殖前期准备

池塘要求。混养塘面积10亩~30亩,水深在1m~1.5m。设置进水、排水闸门与拦网设施。挖中央沟和环沟,沟深0.5m~1.0m、宽2m~16m,沟滩面积比1:3,沟渠与闸门相通。进水闸处安装过滤网、排水闸处安装防逃网。

清淤整池。清除过厚淤泥,反复冲洗,并排干池水,封闸晒池,整修堤坝、闸门等。滩面上经过翻土、耙耕细耥、整平、划块、开沟等工序整埕养殖泥蚶、缢蛏,并预留部分滩面给青蟹投饵料用。

培育基础饵料。采用EM菌+芽孢杆菌+红糖进行培水,EM菌与红糖的比例约为5:1,每亩用量大致为EM菌(液体)0.5kg、芽孢杆菌(粉剂)0.15kg、红糖0.1kg。

②养殖阶段

放养。选购健康优质的苗种进行放养,青蟹亩放养量约1500只,脊尾白虾约0.5kg,缢蛏约130kg,泥蚶约500kg。

饲料投喂。养殖期间使用的饲料为青蟹专用配合饲料,选购优质的冰鲜鱼饵料和鲜活低值贝类搭配投喂。投喂量随着养殖阶段逐渐增加。

日常管理。池塘养殖每日早晚各巡池一次,检查闸门、堤坝、防逃等设施和水色、水位、青蟹活动、摄食情况,及时清除残饵、病死蟹。在雷雨前或闷热天的傍晚及日出前或暴雨后盐度突变时,应加强巡池和观察。

病害防治。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原则。

水质管理。使用复合益生菌调水、改底,不使用化肥等,定期采用泼洒、拌料,使用时结合增氧,阴雨天气不用。

③捕获

青蟹个体规格超过200g可上市,在大潮汛时在闸门附近捞网捕、笼捕,夜间用饲料诱捕、灯光照捕;排干池水后可用耙捕、手捉、钩捕等方法。

3.淡水虾鳖混养

①准备工作

池塘要求。面积以10亩~15亩为宜,水深1.5m~2.5m。配备独立的进、排水设施。池塘应配备增氧设备,每亩面积配套增氧机的功率为0.75kW~1.5kW;底增氧设施配置功率为0.1kW~0.15kW。

清塘消毒。池塘清淤修整完毕后,进行暴晒。在放苗前20~30日,一般用生石灰进行全池泼洒消毒,用量(200~250)kg/亩;或用漂白粉消毒,用量(15~20)mg/L。

培育基础饵料。放苗前一周,用80目尼龙筛绢网过滤进水80cm~100cm,施肥培肥水质,使水体透明度在30cm~40cm之间,水色呈茶褐色或黄绿色。

②养殖模式安排

南美白对虾与鳖类混养主要有2种模式。

模式1:虾鳖并重型。中华鳖的放养密度一般每亩100~300只,对虾苗每亩5万尾~7万尾;每亩可收捕白对虾200~400kg;中华鳖成活率85%以上。

模式2:虾主鳖辅型。中华鳖的放养密度一般每亩50~80只,对虾苗每亩7万尾~10万尾,并可搭养30~50尾鲢、鳙鱼或50~100尾黄颡鱼等。白对虾单产高的可达500kg/亩,中华鳖成活率超过90%。

③苗种放养

虾苗放养。选择活力强、体质壮的健康虾苗为佳。要求将虾苗淡化到3‰以下,规格为1cm左右。先将养殖池水放入试苗盆中,再将选定的淡化苗放入其中,经过12小时以上的观察,若未出现死苗现象则可放苗。

放养时间。一般为5月上旬~6月上旬。水温在18℃以上的晴天上午或是傍晚进行。在池塘的上风口,将苗袋放入池塘中,待苗袋中的水与池水水温基本一致后,再将虾苗缓缓放入池塘中。放养时温差不宜超过2℃。

④鳖种放养

规格一般要求在250g以上。还可搭养少量吃食性鱼类和滤食性鱼类,规格一般要求在50g以上。混养的中华鳖放养一般在6月上旬开始进行,吃食性鱼类应在白对虾长到3cm以上时或者虾苗放养时间超过30天后,再行放养;滤食性鱼类的放养时间没有严格要求。

⑤养殖管理

科学投饵。根据养殖模式不同,饵料投喂需视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水质管理。养成前期,每日添加水3~5cm,直到水位达1m以上,保持水位。养成中后期,虾池每隔10~15日加换新水,每次换水1/5~1/4,抽取底层水。6~8月份,每10日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不超过20%。水体透明度在30cm~40cm,水色黄绿色或黄褐色,呈鲜活嫩爽感觉。

坚持每天早晨和傍晚巡塘,观察水质变化,检修养殖设施。在闷热天气,增加夜间巡塘。

⑥捕捞上市

模式1在9月开始陆续起捕,即用拉网或地笼起捕虾类,可一直持续到春节前后或跨年捕捉。模式2则根据白对虾生长情况及时收捕,一般用拖网,最后干塘捕捞完毕。

4.淡水蟹虾混养

①池塘条件。池塘经推塘改造浅水区不低于1m、深水区不超过1.7m,塘底平坦,淤泥深10cm~15cm,塘埂宽度为1m~1.5m,坡度1:3,坚实不漏水,埂坡依次用薄膜、聚乙烯筛网叠加覆盖。

②清塘消毒与施基肥。蟹种放养前20天左右,每亩用75 kg~100 kg的生石灰,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消毒。隔3-5天后,每亩施用5 kg左右复合肥或50 kg左右发酵有机肥,与底泥拌匀。10天后用80目规格的尼龙筛绢网袋过滤进水。

③苗种放养。12月底至翌年的2月底,水温4℃~10℃时,每亩放养(120-140)只/kg的1龄蟹种800只~1200只。蟹种规格均匀,附肢齐全,健康无病,无性早熟。蟹种先放到蟹种暂养区内培育到5月底,待池塘内的水草生长到丰满时,再将蟹种放入整个池塘。

2-3月份,每亩套养规格为10cm~20cm的鲢鳙鱼种10尾~15尾。3月中下旬,每亩放养规格为(800~1000)尾/kg的青虾虾种15 kg~25 kg。5~6月份,每亩套养规格为(70~120)尾/kg的罗氏沼虾商品虾300尾~500尾。3~7月份,分批投放螺蛳,每亩放养400 kg~500 kg,全池均匀抛撒。

④投饲管理。饲料以配合饲料为主,搭配玉米、南瓜等。投饲时间以上午7时和下午5时为宜,全池均匀泼洒。日投饲率为存塘蟹总重的2%~5%,并结合天气、水温、水质、规格等情况适当调整。

⑤水草管理。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等至少三种以上水草,保持水草覆盖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60%~70%。水草生长过于茂盛时,要及时割除一部分,至草尖距离水面10cm~15cm;水草稀疏时,可施用适量肥料。

⑥水位控制。在5月份前,保持水位30cm~60cm。随着水温升高,每隔一段时间加注新水,至7月初池塘水位达到1.2m,7~9月份每半月添加新水一次,保持水深1.5m左右。

⑦水质控制。勤开增氧机,保持水体溶氧不低于5mg/L、pH 7.5~9.0、透明度40cm~60cm。定期使用调水产品,5月份以后,每隔10~15天施用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及柠檬酸钙、葡萄糖酸钙等生物制剂1~2次。

⑧病害防治。生态养殖病害以预防为主,通过放养优质苗种、投喂优质饲料、科学管理水草和水质等生态防病措施预防发病,定时使用生石灰或碘制剂进行消毒。

注意事项

注意优化养殖环境,保持池水稳定均衡,提高养殖水体质量,改善养殖池塘的生态平衡。减少关键水环境因子如盐度、pH、氨氮等的较大梯度变化,有利于生长及控制病害发生。可在养殖池内设置一些装置或掩蔽体,减少虾、蟹个体间的接触机率,降低争斗行为和自残的发生。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