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县“12·23井喷”一周年回首 生命和生活,在这一天转折

2004年12月22日04:04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本报特派记者 朱长振/文图核心提示

12月23日,开县井喷一周年。

在事故中失去了243个亲人的生者们也重新生活了一年。

最近几天,记者奔波在事发的灾难旧地,看望那些幸存者。对于他们而言,生命在12·23前后分成了两段,他们最重要的亲人和朋友,因一场震惊中国大地的井喷事故而变成一些伤亡和经济损失的数字。

从2003年12月23日起,他们的生命和生活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失去亲人的悲痛:

她说她要与女儿一起过生日,而不给死难的亲人过忌日,在12月23日这天。

2004年12月,距开县12·23井喷已经过去了一周年。一位名叫张鹏锐的25岁妇女抱着她刚满一周岁的女儿对记者说:我也一岁了,我的魂回来了。

她说她要与女儿一起过生日,而不给死难的亲人过忌日,在12月23日这天。

张鹏锐和许多12·23幸存者一样,不愿去回忆。张鹏锐家住晓阳村11社,与邻近的晓阳村3社、7社及高旺村的几个社是临近井喷点罗家16号矿井最近的村子,当然也是高桥镇遇难最惨重的村子。

当天晚上,张鹏锐的婆婆、公爹及叔叔全部遇难,而她也是昏倒在逃生途中而被随后赶到的急救车拉到了开县人民医院。当天晚上,她的女儿早产在了医院的走廊里,因为当时医院的所有病房已全部住满。

一个星期之后,当张鹏锐与女儿一起被从广州打工赶回的丈夫拉回家的时候,他们的第一件事就是埋葬死难的3名亲人。虽然家里得到了几十万元的赔偿款,可原来那个充满生机的大家庭没有了,张鹏锐说心里空荡荡的,动不动就想哭。

这几天有村民来商量让张鹏锐家也到井队协商集体为死难者搞祭奠时,她一个劲摇头,她说宁愿自己和女儿一起搞个生日庆典。人都死了,再搞那个有啥子意思嘛。张鹏锐说。邻居的嫉妒:

他便因没得到像邻居们一样的巨额赔偿而开始骂骂咧咧:这么一来,便宜了养鸡养鹅养鱼的了。

走过这个山坡上的小村庄,常常看到一些人家院门紧闭。村头的空地上因为没有了孩子们的奔跑嬉闹而倍显冷清。村民们说,有的是因为在井喷中全家都死光了房子不再有主人,有的是拿到了抚恤金后到县城或其他地方买了房子重新生活。

张鹏锐周围数户人家都死了亲人和孩子,最惨的是住在对面山上的廖光明家,他们家总共死了11名亲人,其中包括他们的一对双胞胎女儿,后来他的妻子唐晓英到中央电视台去做节目时差点哭昏死过去。现在,他们全家都搬到城里去住了,廖光明还用赔偿款开了家砖厂,唐晓英也停办了晓阳村唯一的一所小学,平时他们很少回来。

连续多日吃不好睡不香的村民胡安民老是在自家猪圈外转来转去,悔火和妒火同时煎熬着他瘦小的身躯。他家就住在井架对面的坡上,因为儿子在井队当医生,所以当晚他们家最早得到出事的消息,逃得也最及时,没伤一个人。虽然家中所有的牲畜全部死了,树木庄稼也都被烧毁了,但他们家得到的赔偿款与死了人的村民家比起来相差太远。

猪,他妈的猪赔得最低,仔猪每公斤8.8元;架子猪,每公斤7.6元,肥猪每公斤7.2元,母猪每公斤10元;牛也分大小,大牛3000元一头,小牛也得1500元一头……他扶着猪栏数据背得唾沫横飞。胡安民背诵的是开县县政府公布的《家养动物损失赔偿项目及标准》。背完之后他便因没得到像邻居们一样的巨额赔偿而开始骂骂咧咧:这么一来,便宜了养鸡养鹅养鱼的了。我们这地方,一只鸡一只鹅平时哪里卖得了45元、50元?这也罢了,最气人的是虚报瞎报成风,我们家邻居多报了一倍的死鸡,10只报成了20只,狠狠捞了一把。还有邻村养鹅的,足足多报了6只!王八蛋!还有就是物价飞涨,以前找个工人修个坟,每天只要20元,现在每天要40元还找不来人,镇子上的菜、饭都他妈的贵得出奇,都是那些暴发户给搞上去的!

遗像下的聚赌:

几个年轻人正在用扑克牌赌博,赌桌的后面就挂着遇难亲人的遗像。

2004年12月20日,重庆开县境内大雾迷漫。

依然是那个开县西客站,依然是熙熙攘攘的。与以往不同的是,通往高桥镇的大巴车已换成空调车了,很扎眼地停靠在车站大门口。司机说,井喷以前通往高桥镇的线路都没人愿跑,车也都是破车。自从出事以后,前往高桥镇的客流量不知怎么就突然增加了不少,有前往采访的记者,也有去考察的学者。同时,随着事故赔偿金的发放,高桥镇里的许多村民一夜暴富,出行的频率也就随之高了起来,站上就把这条线改换成了空调大巴车。

车是豪华车,再加上以前坑洼不平的土路现已全部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以前5个小时的路程现在仅用1个小时就能轻松到达。一年之内,通往高桥镇的路两边已竖起了二十几座新盖的门面房,全是清一色的红砖楼房。据高桥镇副镇长胡帮明介绍,这条公路是出事后中石油捐资800多万元修建的,今年10月份已经通车。而镇上新盖的门面房则大多是那些死难者家属用赔偿金盖的。

当初死亡人数最多的晓阳村在冬日里显得很恬静。沿着湿漉漉的山路向井喷现场行进,路边的坟茔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坟堆上已长满了青草,花圈和白色纸花散落其间,刺眼而悲凉。

50多岁的周克安是晓阳村村支书,他说:死了人的家庭都得到了数目不小的赔偿,有的高达百万元以上。但是因为一下子赔了那么多钱,一些村民开始不安分起来。周克安说,村民们纷纷加入赌钱的行列,同时外地的赌徒不断拥向高桥镇。一时间,高桥镇赌博成风,不论是街头巷尾,还是村民家中,随处可见打麻将、斗地主的人。

记者在一个村民的家里看到,几个年轻人正在用扑克牌赌博,赌桌的后面就挂着遇难亲人的遗像。

据周克安透露,该村一位名叫张士六的年轻人,一夜之间把父母及哥哥死亡后得到的几十万元赔偿款全部赌光,只好跑到广州打工去了。

金钱的冲击波:

许多农民劳作一年才收入千把元,丧亲之痛和偿金之慰突然之间接踵而来,简直令人无法承受。

还有就是世风日下,对面山坡上68岁的廖老汉在井喷中老伴死了,两个儿子、两个媳妇和两个孙子也都死了,他一下子成了孤老。这一年来他由于一夜之间成了百万富翁,远远近近前来说媒的人,简直要把家里的门槛踏破了。这不,不到一年时间他已换了3个老婆,都是二十刚出头的黄花大闺女,还不都是冲着他的钱来的。周克安摇着头一个劲叹气。

高桥镇政府纪委书记袁明高告诉记者,开县是国家级贫困县,高桥镇又是开县最穷的,许多农民劳作一年才收入千把元,丧亲之痛和偿金之慰突然之间接踵而来,简直令人无法承受。不过,现在上边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今年已经特意在高桥镇新成立了一个派出所,有8名民警专门负责高桥镇的治安问题。

当然,我们的任务还是很重的,主要矛盾还是集中在罗家17号井那块儿,村民们经常到那里闹事。还有就是赌博和偷窃。所长冯羽说。

中石油四川罗家矿井的大门口还横着禁行栏杆,栏杆边的墙壁上,很显眼地挂着禁止村民聚众闹事的通告,可十多名村民还是围堵在栏杆外吵吵嚷嚷,一辆警车停靠在旁边,两名身着制服的民警正费力地劝说村民。井队队长何开封说,他是出事儿后从邻近一个钻井上调过来任队长的。现在队上的工人全是他带过来的,原来的工人全都调离了。可这些村民经常围堵在门口,不时提出种种要求,这让他们很是无奈。

孤儿们的内心世界:

她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道:老天呀,你怎么对我这么不公平,听着屋外外公及叔叔们的争吵,我真想一死了之……

在晓阳村会计廖代顺家中,记者看到新盖的楼房非常豪华气派,门前停着的汽车也是新买的。而就在晓阳村,目前还有十多家正在忙着翻修房屋,用的都是赔偿款。廖说,他们全村共有1206口人,在这次井喷事故中死了163人,是损失最大的,也是赔偿最多的。

廖代顺与记者交谈时一直是站着的,旁边一个小男孩给记者搬来一把大椅子。廖代顺说,这是个孤儿,名叫廖小明,今年刚满7岁。他家就住在旁边,出事那天晚上,他是被邻居救起来背出去的。可小男孩不知怎么竟然对当晚的事儿失去了记忆,他总是缠着问从外面回来的人:我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其实他爸爸妈妈的坟就在他家墙外,可他却一直固执地认为他们是外出打工去了。

小明现在住在他外婆家,因为晓阳村唯一的一所小学已经停办。原来学校有100多名学生,在这次井喷事故中,有21名小学生遇难。灾后,很多家长都把孩子转到外地上学去了。小明说,小伙伴们不是死了,就是到外地上学去了,星期天也没人跟他玩了。

与廖小明遭遇截然不同的是另外一名孤儿,她叫高小艳,今年才4岁多。她的逃生经历与廖小明基本相似,可小姑娘却对父母死时的细节记忆犹新。小姑娘很少开口讲话,只是睁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看着大人们,天天怀中抱着一只小猫,晚上睡觉也抱着。廖代顺说,她家以前养过一只大猫,井喷当晚死去了,小姑娘这些日子天天抱着小猫睡觉。

16岁的孤儿谭海英的日记让人泪流满面,小姑娘没事儿就独自在家中房间内给遇难的父母及哥哥折千纸鹤。井喷过后,谭海英得到了50多万元的赔偿款,可她的亲人们却整日为了争这些钱而争吵。她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道:老天呀,你怎么对我这么不公平,听着屋外外公及叔叔们的争吵,我真想一死了之……

开县高桥镇政府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付家权告诉记者,灾后留下了30个孤儿,争养他们的亲属特别多,不少亲属为此勾心斗角,反目成仇,甚至大打出手,其动机和目的毫无疑问就是那么一回事。我们的处理原则是,如有直系亲属(如爷爷、奶奶)的,我们就将巨额存折交给他们,同时报镇政府备案。同时还硬性规定:一定要将孤儿抚养到高中毕业,不得中途辍学。如没有直系亲属,旁系亲属也可以担任监护人,但前提是该监护人资格必须先通过政府部门的审定,存折经公证后归一帮一单位保管,监护人和一帮一单位签下协议,每年先报一帮一单位审批,再提取规定的费用。村民搬迁的难题:

要不得!要不得!两个人异口同声嚷起来,干啥子吗?!这一带都靠它哩!

发生井喷的那口罗家16号井早已被新竖起的罗家17号井所替代,隆隆的机器轰鸣声格外震耳。

离井喷一周年越来越近了。这些日子,附近的村民正以复杂的眼光重新打量它,不少人不再公开对它咬牙切齿了。这是口怪井。晓阳村村民廖永安和妻子站在警戒线外交头接耳。他们家是离井口最近的一家,仅一墙之隔,不足100米。

把这口井搬走好不好?记者问。

要不得!要不得!两个人异口同声嚷起来,干啥子吗?!这一带都靠它哩!

它本身没有罪过嘛,罪过是那几个违规操作的人。不是被判刑了吗?只是判得太轻了点,最重的才6年。廖永安说。

考虑过搬走吗?住在这儿不是有危险吗?

怎么搬吗?给了那么一点点钱,光是买地皮都要万把块,还要买材料,工价现在又高,况且俺祖祖辈辈都在这儿住,住习惯了,谁愿意搬?

高桥镇镇长周本华也无奈地告诉记者:上边要求井口周围100米之内的21户村民要搬迁,可现在再三做工作,也只搬了3家。还有十多家咋都不搬,我们也没办法,咱总不能强制他们拆迁吧?毕竟乡里乡亲的。

疏散的首次演习:

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像是去赶集一样。

位于开县西北部的高桥镇,辖晓阳、高升、麻柳等24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人,幅员面积78平方公里。境内地底下的天然气是西气东输的发源地,另外还有煤、高岭土等矿产资源。去年12月23日的一场井喷事故,夺走了高桥镇243条生命,但这并没有阻止高桥境内天然气井增长的速度。目前高桥境内的天然气井已增加到8口,而且近几年还有更多的气井要钻。安全压力越来越大呀!我们不得不时时想着对策。镇长周本华对此喜忧参半。

早在今年7月底,为配合两个月后罗家17号井完井试油点火,高桥镇政府制订了一套预警演练方案:在8月6日早上9时开始,每户除了留一人看家外,井场方圆500米范围内的1000余名群众,务必在两个小时内,在镇政府各部门工作人员、驻村干部、村干部、党员等组织下分7个方向疏散撤离。

以前,谁知道啥子是演练嘛,只是觉得很新鲜。8月6日那天天没亮我就起床了。上午9点,还下着小雨,我一听到汽笛响就赶紧与其他村民一起向麻柳方向撤离,哥哥留在家里看门。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像是去赶集一样。在12·23事故中痛失父母妻女4位亲人的晓阳村3社的廖伍对演练显示出了少有的配合,他甚至在参加完演习后还专门又去了一趟前妻的坟头,对前妻讲述了自己逃生的经历。

当然,在演习中也出现了一些小意外:一些村民慌不择路跌入河沟,还有村民跑丢了鞋子,但总体来说,大家都明白了遇到险情该怎么逃生。

高桥镇政府相关部门对此次演练更是不敢掉以轻心:今年2月初才成立的高桥镇派出所,由所长冯羽带队,将8名民警派至撤离沿线,并在高桥镇和麻柳村两端警戒,手里拿着小喇叭,一个劲地喊;镇武装部长肖安平组织35名民兵,分扎在7个值勤点,防止群众逗留,并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镇卫生院院长刘从清带领20多名医护人员,准备了3副担架、氧气袋和急救药品在撤离沿线待命……

当日上午10时40分,镇政府工作人员开始清点人数,最后发现所有疏散人员均已到达指定地点。秩序很好。只是大家抱怨井场的笛声太小,听不清楚。演练结束,镇政府派人去查看,才知道那只汽笛以前从来没用过。几天后,镇政府敦促井场换了一只新的,试了试,声音老远都能听到。周本华告诉记者。

9月27日,高桥镇又组织了一次规格更高的警戒及疏散演练,效果比第一次还好。周本华说。

到12月23日那天,我们全镇所有干部将代表县委县政府到每一户灾民家中慰问,并给每户送去200元钱和一捆火炮。本来以前是想按照有些村民的意见搞一个比较隆重的祭奠活动,但又考虑到安全问题,所以最终还是放弃了。昨晚,周本华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这样说。

井场与镇政府的沟通:

井队每个月都要去参加全镇的安全工作联席会,遇到什么情况,我们会主动找他们磋商。

替代罗家16号井的罗家17号井坐落在山坳里,高高的井架耸立在半空,在哐当哐当的钻井声中,现场工人一片忙碌。责任重于泰山,共筑安全大堤的黑色标语格外显眼。

按高桥镇镇长周本华的说法,目前该镇各气矿每年交给开县的资源税是8000万至1亿元,相当于全县财政收入的70%。而川东钻探公司属于中央在渝单位,显然拥有强大的话语权,过去常游离在当地政府的监管之外。这种弊端在事故中显露无遗。现在,井场与镇政府沟通的机会多了,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

井队队长何开封也说:井队每个月都要去参加全镇的安全工作联席会,遇到什么情况,我们会主动找他们磋商。并且我们还出钱给死难者家属每家都免费安装了一部电话,还给周围几个村子全部架通了自来水管道。

加强与当地政府的沟通,是川东钻探公司工作方式的微妙变化。不仅如此,内部也在加强管理防范,杜绝安全事故。何开封说。在防护设施上,井队增配了空气呼吸机、便携式硫化氢监测仪、四通道硫化氢监测报警系统以及在发生井喷时可以剪断井内钻具达到关井目的的剪切式闸板等。何向记者出示了一本厚达30页的《17号井应急救援预案》,17号井现场设立了应急指挥部,下设当班控制组、现场抢险突击组、现场医疗救护组、安全警戒疏散组4个小组。

可邻近井队的村民们对井队频频与政府沟通而不与他们沟通显得极为气愤,他们总是让派出所和镇上的干部来压我们,可我们提出的条件他们总不答应。为什么非让我们搬走,又不给够钱,是我们先在这儿安家的。一名在井队门口围堵井队的村民说。

开县的86个预案:

县安监局局长张方明说:特大井喷事故的爆发,让开县人在切肤之痛后掀起了制订预案的热潮。

要能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做到忙而不乱,需要建立一套健全的预警机制,发生灾难后,老百姓能得到准确的信息,可以在有序中安全转移,不冻着、饿着,然后开展生产恢复。如果缺乏这种机制,救援工作就会无头绪。

这套被开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唐从健称道的预警机制,如今在政府公文里被称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目前《开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已经制订完备,共分为3个层次。

除了总共有31个总预案、分预案、子预案外,如果再加上全县55个乡镇的应急预案,开县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将达到86个之多。县安监局局长张方明说:特大井喷事故的爆发,让开县人在切肤之痛后掀起了制订预案的热潮。

今后一旦再有事故发生,相关部门将按照资源整合、降低行政成本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的119、110、122、120等应急救助资源,再结合县政府和各乡镇政府的信息资源建立的技术平台和指挥系统,明确不同类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牵头部门及其职责和权限。

开县掀起制订预案热是个好事,下一步就要看落实了,预案制订得再好再完备,落实不到位只能是一句空话。曾参与审理井喷案主要责任人庭审的一名律师这样说。:一年来的亡羊补牢

3月10日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歌剧院副院长张礼慧提出关于《从12·23井喷事故中吸取血的教训--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预警机制》的建议。鲁磊和刘绍璋等10多名市人大代表也就公共安全应急机制提出了议案。

6月1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给予答复:我局正抓紧进行建立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组建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各项工作;并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编制《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和有关行业(领域)事故灾难的应急预案。你提出的吸取重庆开县12·23井喷事故教训,增强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意识等建议很重要。

春夏之交,国务院在郑州召开部分省(市)及大城市制订完善应急预案工作座谈会,要求把建立健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摆上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

6月4日,重庆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制订完善应急预案工作有关情况汇报》,以应对各类公共突发事件。

9月16日,重庆市政府决定编制《重庆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2月8日,重庆市政府召开专门会议审议《重庆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记者手记:

转眼一年。

从2003年12月23日至今,本报记者曾3次到达开县井喷事故的重灾区--高桥镇晓阳村。一年前,一夜之间逝去的243名乡亲将这里变成一片苦海。一年后再去,诸多死难者家属的悲恸已逐渐平复。

但历史并未结束,记忆仍然清晰。

高桥镇的许多人至今仍能细致地描述2003年12月23日夜里发生的一切。他们仍记得亲人遇难的具体地点,遇难时的各种姿势,甚至那晚的天气。他们至今对事故责任人不肯轻恕,虽然他们已被判刑。

巨大的井喷事故改变了生者的生活。

在这个国家级贫困县里,那些因偿致富的人们现在怎么安排生活?

在这个西气东输的源头地,那些喷涌在地下的矿藏现在怎么被安全地开掘、输送?

在这个发生过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现场,那些潜在的危险现在如何被规避?

一次震惊世人的井喷事故可以变成一些无情数字,也可以变成一块永在人心的无字碑。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