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致富养殖项目大全_致富养殖老宅项目建设方案_老宅养殖致富项目

金玉琴(左一)现场指导茶农改造茶园。汪翔 摄

“有了您的帮助,我才脱了贫、安了家。”已摘掉贫困户帽子的王黎安面露喜色,握着金玉琴的手深情地说道。

金玉琴是安徽省黟县洪星乡红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19年9月,金玉琴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这位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为“女当家”的最美奋斗者,曾获“中国好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她扎根深山十余年,带领村民艰苦奋斗、创新创业,设立“金玉琴党代表工作室”,倾听群众呼声,解决村民难事。她采用“农户+基地+合作社+公司”模式,建成1个村级合作社,落户2000万元工业项目,带动村民就业致富,使偏僻小山村旧貌换新颜。她用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为民办实事、为民解难题的责任与担当。

群众致富的带头人

“现在全村人每年在茶叶上的收入能增加五六百元。这多亏了金书记办的有机茶厂。”村民姚云英说道。

红光村是黄山市深山的一个小山村。20年前,全村700多人大多靠卖毛竹、木头和茶叶为生。村民们习惯了卖原材料,但是这些货品往往卖不出好价钱。那时,全村没有一家上规模的木材加工厂。金玉琴了解到这种情况后,认为不搞精加工就难有好出路,价格还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才安全。1998年9月,这位从贵州远嫁而来的布依族姑娘,自筹资金10万元,注册了一家木竹制品工艺厂。

工艺厂要做强就该有好技术。金玉琴到处拜师学艺、聚拢人才,在不断学习中慢慢从“外行人”变成“内行人”。厂里的新产品都是先由她出主意、定方案,投入市场后,由于更新快、花样多、技术厚,颇受欢迎,她的事业发展也蒸蒸日上。

自己先富起来的金玉琴没有忘记红光村的村民。她帮助乡亲近邻致富,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拥护。2011年,金玉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2015年,金玉琴投资200多万元新建清洁化茶厂,采用“农户+基地+合作社+公司”模式生产有机红茶绿茶,帮助村民建造有机茶基地,免费提供有机肥,定期开展技术培训,以高于市场价格几十元的标准收购村民种植的茶叶。现在,红光村的茶叶收购价格已经从二十几元涨到了八十多元,一年可以为每户村民增加两三千元的收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金玉琴主动请村里的残疾人、低保户进入工厂工作,王黎安就是其中之一。王黎安家是村里的贫困户,家中共有三口人,父亲患喉癌,母亲髋骨摔断,王黎安因照顾父母无法外出务工,一度失去生活来源。金玉琴将王黎安招进厂里。开始时,王黎安对技术工作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在金玉琴的帮助下,他逐渐掌握业务技术,慢慢成为了厂里的技术骨干。去年,王黎安一家成功脱贫,每月还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而在金玉琴的工厂,与王黎安有类似境况的工人,还有10余名。工厂的工作每年能为他们带来两三万元的收入。在村民眼里,金玉琴不仅是一位好干部,也是一位讲情义、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

基层党建的擎旗人

作为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金玉琴深知共产党员肩上的重担。

在走访调研中金玉琴发现,有的党员浑浑噩噩、无所事事,有的群众认为党员还不如群众有觉悟。这样的情况让金玉琴很是痛心。“在农村的生产生活中,群众认为党员还不如自己觉悟高,那么夯实基层党组织管党治党责任的要求如何能体现!”

在请示上级党组织后,金玉琴与村“两委”班子一道商议,提出打造“先锋红光”,发挥党建引领优势,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无职党员认领公益岗位,亮党员身份、树党员旗帜、展党员风采。红光村将村级重点工作项目化、工程化,依托“一个项目+一名党员”“一件实事+一个党小组”的形式,建立党员公开承诺、群众事后点评的工作机制。如今,被认领的30多个项目均已完成,红光村也顺利通过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项目建设的验收。

“党代表必须知道党员群众在想什么。”为便于听取并传达党员群众的困难诉求和意见建议,金玉琴在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后,在村里设立党代表工作室。每月10日,党代表工作室接访党员群众。

针对群众反映的村集体资金不多、为民办事没有底气的问题,金玉琴充分利用各种途径,积极争取资金,引进全县第一个村级招商入园的工业项目,种植覆盆子,开发泉水鱼……通过这些努力,村集体资产由2011年时的不足2万元发展到现在的15万余元。

“不论是新党员还是老党员,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入党初心。”为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在金玉琴的带领下,红光村党支部围绕“支部找、党员查、对照做”的思路,设立党性体检室。村党支部采取制定“十条红线”、制作党性体检手册、理出党员负面清单等措施,让党员可以随时到体检室对照负面清单进行体检问答,持续提醒自身牢记入党初心。村“两委”班子成员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带领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党性体检室建立以来,已接收党员体检82人次、谈心谈话53人次、重温入党誓词100余人次。

脱贫路上的领路人

2014年,红光村被列入市级贫困村。那时,村里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0户75人。对此,金玉琴提出,要充分利用脱贫攻坚工作中帮扶资金多、项目多、政策多的优势,发挥党支部的凝聚力,有思路、有想法、有方向地开展工作,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首先,建立完善“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帮扶机制,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万名党员干部帮万户”活动。全村30户贫困户与县、乡、村23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帮扶联系人每月至少走访联系贫困户1次,做到一名帮扶干部认领一件实事,实现走访帮扶常态化。

在帮扶联系人的助力下,有的贫困户装上了自来水,有的贫困户实现了危房改造,还有的人找到了工作……短短两三年时间,全村30户贫困户的脱贫攻坚政策知晓率和满意度实现快速提升,接近百分之百。2016年,红光村实现整村脱贫。

贫困户有了帮扶人、贴心人,但是怎样做才能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不返贫?金玉琴认为,关键点和主抓手还要靠产业发展。只有保证群众有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才能使他们真正摘下贫困的帽子。

于是,金玉琴带领村党支部成员,在全村设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试点,实行“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路径。由村党支部牵头,把贫困户的抛荒、闲置土地进行流转入股,统一管理,种上水稻、覆盆子。这样,贫困户依靠获得的土地流转租金以及年终入股分红,每年可以增加收入1000多元。与此同时,金玉琴还主动帮助贫困户发展泉水鱼养殖,每年帮助他们增加2万元左右的收入。

在全面落实危房改造、公益林补助、医疗养老保险等各项惠农政策的基础上,金玉琴和村“两委”班子成员针对红光村每个建档立卡户的不同情况,积极争取资金,试点以向贫困户发放黑鸡黑猪、香榧苗等方式实施精准扶贫。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这一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并作为特色做法由县扶贫办在黟县全县进行推广。

“我家的老房子得到了修缮,专家老师还到我家的茶地里做现场辅导。这些都离不开金书记的帮忙啊!”2017年脱贫的红光村龙岸组村民程佑明不禁感慨,“现在我的房子安全,家庭收入稳定,去年每个人都赚了将近一万元。这都是共产党的好啊!”仅2018年一年,红光村就争取到资金200余万元,修建完善林区道路、环村公路10余公里。

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她真是个好人。”82岁的红光村方坑组的抗美援朝老兵邱寿南激动地说道。邱寿南和老伴两个人生活在距离公路很远的大山深处。平时生活中遇到小麻烦、小困难,都是金玉琴第一时间上门处理,老两口家里的自来水也是金玉琴解决的。据邱寿南回忆,2015年冬天,他突发重疾。在县城开会的金玉琴得知消息后,匆忙赶回村里,把他送往医院抢救。如今,金玉琴依旧每年无偿送柴火给邱寿南家使用。这些年来,金玉琴给像邱寿南老人这样的家庭捐赠了大量资金物品,在点点滴滴中彰显党员干部的品格担当。

金玉琴想方设法凝聚党员力量,为乡村发展出点子、想办法、谋思路。她大胆实践,创新推行乡村工作网格化管理,将全村划分17个基础网格,依托网格形式,深入了解群众需要什么、自己需要做什么等问题。近年来,通过这种方式收集意见建议263条,解决群众难题221个。

“金书记,前些天可真辛苦你们了。如果不是你们,我们两家的山场纠纷还不知道要闹到何时呢!如果到法院去‘打擂台’,我们两家可真就撕破脸了。”前些天,家住红光村墩上组的吴某专程赶到“金玉琴党代表工作室”表达谢意。谈及自己的感受,他十分动情。“我原来对这个党代表工作室还抱有成见,以为是作秀。经过了这件事才体会到,这真的是在帮我们老百姓解难题、干实事啊!”

几年来,红光村早已从一个经济基础薄弱的贫困村,发展成为有名的“特色种养殖专业村”“笋干加工专业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番多。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红光村建立起户分类、村收集、乡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而这些,都与红光村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密不可分。如今,红光村中不仅有市县乡三级干部自愿下来组成驻村工作队,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也有不做老板而选择做村干部的新党员,为村党支部注入新鲜血液。在这里,致力于乡村振兴的队伍越来越庞大。(本报通讯员 朱永胜 李晖 唐成雷)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