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在曹武镇源泉村二组的水蛭养殖基地,两百多亩的标准水蛭养殖水塘里游动着光泽饱满的水蛭,30多名农户正在池塘里来穿梭捡拾水蛭……一派丰收的景象映入眼帘。

“目前基地养殖的水蛭叫宽体金线蛭,具有破血逐瘀的功效,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药用水生动物。到十一月份水蛭养的足够大了,就可以集中起捕,晒干进行销售,宽体金线蛭生命力强、繁殖极快,每亩投放种苗200斤,年产值可达5-10万元,是我的‘黄金虫’!”志诚水蛭养殖基地能人张喻虎现场抓起一堆水蛭,眼里充满兴奋。

创业之路,总有挫折,张喻虎的水蛭养殖也不例外。养殖初期,他面临着资金缺乏和经验不足的两大难题。为了筹集购买水蛭苗的资金,他四处奔波,通过银行贷款,借遍了亲朋好友,筹到260万元购蛭苗资金。水蛭试养阶段,他一边请教养殖大户,一边自己研究摸索养殖水蛭的门道,并专程到江苏、安徽、广州等地拜师学艺,找到了克服水蛭生长、育苗、疾病防治等难关的技术方法,终于取得初步成功。

经过不断的摸索与打拼,张喻虎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场地由原先的几十亩,逐渐发展到现在的900亩,水蛭远销远销安徽、江苏等地。他和安徽悦康医药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8至10元的价格收购养殖基地的鲜活水蛭,去年,水蛭养殖的收益高达700万元。

张喻虎并没有沉浸在成功的喜悦当中,他在稳固原有规模的基础上,改变传统土塘围网养水蛭的方法,参照外地的经营模式,以每亩每年900元流转土地100亩,新建连栋大棚,进行工厂化养殖。厂棚内做好天网、养殖池、供电、供肥设备,减少低温天气的影响,大大提升了水蛭养殖和管理的效率。

“以前我要照顾家中年迈的母亲,不能外出务工,只能在家种几亩田地。现在,我农闲时就到水蛭养殖基地帮忙清沟渠、拉围网、搭大棚,每天可以挣到120元的工钱,水蛭出售后每年还能领取到6000元的分红。等基地的技术和销售成熟后,我打算自己来养殖,进一步增加收入。”贫困户郭伟信心满满地说道。

源泉村的巨大变化,是曹武镇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该镇大力推广坚持发展新技术、新装备、绿色增产的先进养殖理念,力争走出一条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王映来)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