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网讯(记者 黄冠宇 李朋 特约通讯员 温志为)一个机缘巧合,两场关乎选择的旅行,三百多亩丘陵山地,四头来自雪域高原的藏香猪起家……
璧山青年职业农民孙少秋,凭借着90后特有的个性和闯劲,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养殖、种养结合的现代农业之路,年产值近15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青年农场主,致富带头人。
为什么从普通的枇杷种植转型特种养殖?听音乐、吃中草药、水果,甚至在野外产崽的猪比起普通家猪有什么不同?他农场里的香猪为何供不应求?重庆璧山蜜员香生态农场不仅有清香醉人的枇杷酒,农场的主人孙少秋也有他的故事。
一次徒步旅行,决心扎根农业
孙少秋出生于1991年,重庆璧山人,从学校毕业之后,孙少秋与姑姑一起在璧山青杠合伙开办模具加工厂,比起同村不少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他的日子相对安逸富足。虽然是个小老板,可能是因为一切来得太容易,反而让年少气盛的孙少秋觉得日子比较平淡。
2014年,母亲提出让他接手经营家里果园的想法。孙少秋的家里有150亩枇杷园,一直由父母打理。孙少秋也是被果园里的泥土味和果香浸染长大的,他从小就看到父母在果园的辛勤劳作,并同父母一起享受过丰收的喜悦……这些让他对农业有种向往。但同时,他又知道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付出的努力!他有些举棋不定,不确定自己有没有这个毅力能够坚持下去,不确定能否把父母辛苦经营的果园发展的更好。为了做出正确的决定,作为一名90后,孙少秋决定用一次徒步旅行来检验自己的意志。他选择徒步到湖南。一路上,他一边思考,一边考察,等到他从湖南归来的时候,已经做出了决定:回家接手自家的150亩枇杷园。因为通过沿途交流、考察,他看到农业欣欣向荣的态势。
孙少秋从接手开始,就坚定地走生态化之路:他果园中的枇杷从不施打农药,全部采用有机肥和农家肥,他想要用绿色、生态的有机水果打开市场,将枇杷园发展壮大。然而,他种植的枇杷虽然味道好,但是耗费人工,生产成本过高,卖相不好,很难在市场上得到推广,经济效益远不如之前传统方式种植出的枇杷。
面对枇杷园的困境,孙少秋百思不得其解,一方面,他觉得绿色化、生态化绝对是未来农业方向,另一方面,市场反馈的结果让他有些失落。“为什么我做生态的东西市场不接受?”那段时间,孙少秋一次次地问自己,同时通过书籍、网络等寻找答案。后来,又一次旅行让他找到了办法,那就是——转行!
孙少秋向来基地调研的区农业农村委工作人员介绍藏香猪养殖情况
一次骑行,转行当“猪倌”
2016年的深秋,机缘巧合下,孙少秋在电视里看到了关于一部西藏的纪录片,他立刻就被里面出现的藏香猪所吸引。纯生态的养殖并不是没有市场,看着电视介绍的藏香猪供不应求,孙少秋心中突然燃起了火焰。
于是,他又一次从璧山出发,花了一个多月骑行到了西藏。别人去西藏大多是欣赏风景和净化心灵,而孙少秋则是带着问题去的,这一个多月之间,他深入西藏腹地,与当地牧民交流,考察藏香猪项目价值和前景,在一次次的亲身交流中,孙少秋找到了他的答案:西藏的海拔高气候相对恶劣,而且当地的牦牛和香猪都是散养,也没有用什么技术,但是为什么西藏的藏香猪品质和产量都还不错?答案就是因为特有品种。藏香猪特有的高抗寒和抗病性,让它们在贫瘠苦寒的青藏高原都可以茁壮成长。如果将其引到水草丰沛,温润多雨的西南呢?这样的想法如同野草一样在他心里疯长。
2016年冬,孙少秋结束了这次旅行,回到了璧山老家,与此同时还带回了4头藏香猪。
枇杷园一角
一条绿色生态路,走出增收新路子
藏香猪带回来了,怎么养是个问题。虽然说藏香猪养殖需要的技术不多,但是完全进入一个陌生产业的孙少秋还需要学习,2017年,孙少秋参加了璧山区农业农村委举办的青年农场主培训,成为了该培训班的第一批学员,经过培训之后,不管是从养殖技术,现代农场的经营模式,他都汲取了大量的营养,对于现代生态农庄有了清醒的认识,对于自家枇杷园的经营也有了切实可行的想法。
于是,他再次流转了150亩土地,扩大了枇杷种植的规模,这次依然采取的生态种植模式,可是并不像之前那么“粗放”,而是使用国家规定的农药和剂量,精心管护,同时,他还在果园里养了蜜蜂,生产出品质优良的枇杷蜜,枇杷收获之后,他将品相好达到一定重量和甜度的枇杷出售,剩下的枇杷酿制成枇杷酒,通过这些手段,现在,仅是枇杷及其附属加工产品,每年产值就达到50余万元。
在藏香猪养殖方面,孙少秋根据当地的气候等养殖条件,又引进了巴马香猪,他根据学到的技术,采取智能化控制、生态散养的方式进行养殖,为了尽可能模拟香猪的生长环境,孙少秋将其投放入枇杷园中散养,日常的饲料只有玉米、豆渣和青料,任其在山中自由生长,啃食野菜、草根和自然落地的水果,而且在冬天,孙少秋还会喂食灵芝等中草药,增加香猪的抵抗力,尽量保持它的品种的特性。在管理方面,孙少秋做到尽量减少人工干预,采取早晚投料方式,还给香猪放起了音乐。当音乐响起的时候,香猪们就自动聚集到饲料投喂处进食,其余时间都在山中自由活动,而果园里安装的摄像头,可以让他坐在电脑前,就可以随时随地监视藏香猪的生长情况和活动动向。
经过这样科学、精心养殖的藏香猪和巴马香猪,自然品质上佳,每头体重45~50千克,不仅肉质细嫩紧实,煮熟后还带着一股特有清香,其脂肪含量比普通家猪低一倍,平均胶原蛋白含量比家猪肉高40%,市场价可以卖到60~90元/千克,仅是养殖藏香猪和巴马香猪,孙少秋每年就将90万元收入囊中,加上枇杷的收益,他的农场年产值将近150万元。
巴马香猪
一次培训学习,订单农业养销不愁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益,自己养殖的香猪也受到了市场良好反馈,证明“生态化”的道路是可行的,但是当规模上去之后,孙少秋也发现了一些潜在问题。“养得好,还要卖得好,如果不对产销模式进行升级,很难迎合现代农业未来发展趋势。”孙少秋这样感叹。于是,他又一次参加了璧山区农业农村委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了解未来农业新的经营和管理理念,逐渐将原本的依靠主动售卖的传统经营方式变成订单式养殖,直接对接C端市场,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坚持原生态的养殖理念。
现在,他养殖的100多头藏香猪和巴马香猪,大多都在出栏之前就被预定一空。而他今年在各大平台推出的团购拼猪,然后将猪肉和水果、蔬菜、蜂蜜等打捆销售的做法,也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
“未来,我的农场将要完全实施智能化。”孙少秋介绍,他现在已经在着手开发和设计App,用来将他的自动投料和监视系统连接成一体,彻底实现无人化和智能化,只要通过手机App上操作,只需要一个人,在家里就可以完成所有藏香猪的日常管护和养殖。
巴马香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