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李仁芳文/图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阳春三月,万物萌发,春播春耕进入关键时期。在广袤的布拖大地上,村民们每天早出晚归,开启了农忙模式。

移栽贝贝南瓜

“走咯!大家搞快点,今天要移栽瓜苗。”3月31日,布拖县特木里镇特尔村的村民们相互催促着,赶往蔬菜大棚,今天还有很多活儿要干。

蔬菜大棚内,第一书记吴艳早已把培育好的贝贝南瓜苗带了过来,育苗盘里,一颗颗瓜苗绿油油、娇嫩嫩的,如同孩子般可爱。

“吴书记,这是什么瓜苗,以前没有见过呢?”村民们问道。

“这是贝贝南瓜的瓜苗。贝贝南瓜是现在市面上很流行的一个南瓜品种,别看它长出来个头不大,但能卖六七块钱一斤呢。”吴艳说。

“以前,我们种的大南瓜能长到七八斤,就是值不了钱,才一两块钱一斤。”村民说。

“这个品种是从宁波引进的,我们就是要用新品种,带着大家伙一起致富。”吴艳说,“贝贝南瓜口感软糯,如同板栗,人们又叫它板栗南瓜。甜度高,但主要以优质木糖醇为主,所以市场认可度高。”

吴艳和大伙儿一起移栽瓜苗,一起聊天,顺便给乡亲们普及农业知识。

手把手教技术

“大家看我示范,先把薄膜铺上,然后打孔,再把瓜苗栽下去,不要弄错咯!”吴艳和州农科院的专家潘韬、张荣一起,给老乡们示范瓜苗移栽的步骤。

潘韬和张荣都是凉山州农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农艺师,从事作物栽培技术研究,长期驻扎在特尔村给村民做技术指导。他们手把手教农户移栽定植瓜苗后,村民们就开始学了起来。

几名戴着头巾,穿着胶鞋的妇女密切合作,一个打孔,一个栽瓜苗,一个培土,很快就把这套移栽流程学会了。

吴艳不仅是特尔村的第一书记,也是凉山州科技局的高级工程师。自2021年来到特尔村,她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和村组干部一道,带领乡亲们搞特色农业和养殖业,请来州、县的农业专家,引进新品种,手把手教大家种植和养殖技术,带领大家勤劳致富。

“乡亲们都相信吴书记,她来了以后,带着乡亲们种西瓜、哈密瓜、甜瓜、圣女果、糯玉米,把我们这里变成了瓜果之乡,乡亲们收入增加了,生活好起来了,致富的信心更足了。”特尔村党支部书记米色日子说。(下转02版)

小南瓜新希望

此次,特尔村移栽的贝贝南瓜有2亩地,品种有6种,分别是橙圆圆、翡翠贝贝、蜜美心、黑小贝、橙长42、绿源28。

布拖县特尔村位于布拖县西北部,距离县城12公里,平均海拔2260米,气候条件恶劣,属于典型的高寒山区,是进出布拖的必经之地,享有布拖“北大门”之称。

贝贝南瓜在这里能长好吗?潘韬说,特尔村栽种的品种,都是凉山州农科院从宁波市农科院和宁波微萌种业有限公司引进的,通过“科研院+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筛选出适宜我州独特气候的瓜菜品种,集成配套栽培技术。去年,就试种过西瓜、甜瓜、哈密瓜、辣椒、小番茄等品种,长势都比较好,此次栽种贝贝南瓜大家很有信心。

去年,特尔村在露地试验种植29亩,在大棚试验种植8亩,其中,番茄的产量在每亩约8千斤左右,甜瓜亩产4千斤左右,西瓜亩产6千斤左右,海椒亩产4千斤左右,茄子亩产4千斤左右。作为高寒山区,一开始试种,就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离不开技术支持。吴艳说:“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我们就是要把科技带到农村,为田间地头赋能,帮助农民掌握‘农技’,以‘科技’为支点,写好科技兴农富农新篇章,让农民走好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大棚内,移栽后的贝贝南瓜苗一列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新的希望。村民们细心地呵护着它们,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