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在舞钢市庙街乡刘沟村,提起种香菇的臧玉龙,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俺在他那里打工,离家近能照顾孩子家里,还不耽误挣钱,都是托了他的福。”村民娄书歌说。今年34岁的臧玉龙,从事香菇种植已有3年时间,在利用种植技术自身收获颇丰的同时,带领乡亲们一同增收致富,在刘沟村被传为美谈。

据臧玉龙介绍,在他回乡之前一直在北京务工,虽小有成就但一直惦记着家里。在一次回家探亲中,他了解到舞钢市在积极鼓励在外人士返乡创业,政策和环境都非常好,遂决定回到家乡开始香菇种植创业。经过多方考察,他将公司地址选在了离家不远的一处荒地上,在那里建起了初源种植家庭农场,开始了自己的香菇种植和销售事业。

庙街乡刘沟村初源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臧玉龙说:“‘万事开头难’,家庭农场创办时,资金、人员、技术各方面都遇到了不少困难。”

在决定创业初期,臧玉龙从未接触过香菇种植,因此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刻苦,在没有专业知识也没有技术人员指导的情况下买来多种香菇种植书籍,自己着手研究,边学边干。为掌握香菇生长需要的温度、湿度等技术,他吃住在菌棚,时常一身土、两脚泥,看着慢慢成长的香菇,心里一直盼望着能有个好的收成。

在技术取得突破试种成功后,香菇产业和很多产业一样受到疫情影响,危机时刻,庙街乡乡村两级干部及商务部门工作人员等主动上门,帮他解决货物积压和原材料进购问题 ,“那一阵子,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真担心抗不过去了。”政府部门不但帮助臧玉龙寻出路、想办法,还专门为他协调返乡创业资金,在关键时刻,帮臧玉龙渡过了难关。

有了这么多人的关注和帮助,创业奋斗路上,臧玉龙不敢有丝毫懈怠和停滞,同时他也更加懂得感恩和回馈,市场形势好转后,他一举雇来周边20多个村民前来务工,“尽管务工人员工资成本增加了不少,但危难时候大家伙儿帮助我,我不能忘本,能带领大家共同致富那才是真本事。”臧玉龙说。

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现如今,臧玉龙种植出的香菇因肉厚、腿短、口感爽脆等品质深受市场消费者欢迎,也与客户逐步建起稳定而长久的合作关系。目前,他种植的香菇有4座大棚6万棒,年产菇总量达3.5万斤,成为带动刘沟村经济发展及附近人员创业增收的典范。(舞钢市委宣传部 袁静供稿)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