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陀象源丽都居民区,提到十色志愿者队伍,大家都不陌生。“白天使”医疗保障组、“黄药师”配药队、“蓝骑士”物资配送服务队……在大上海保卫战中,社区692名志愿者穿梭在楼宇间,织成了方便群众的“大网”,也托牢了一个8000人社区方方面面的诉求。
“66个日夜的携手奋战,让我们这支队伍产生了很强的凝聚力。在疫情常态化后,大部分年轻人的重心又重新投入了日常工作生活,我们一直在思考,要如何才能留住这样一批‘呼之即来、来之能战’的队伍。”志愿服务队队长王见说。
王见的问题,其实是现在很多街镇、社区和团组织都在思考的。经历“大上海保卫战”之后,如何让青年志愿者更有归属感,让青年能人、达人留下来?人聚起来、队伍拉起来后,怎样更好地转起来、活起来,以真正做到“平时好用、急时管用”?又要如何才能兼顾工作、生活、志愿服务?
志愿者依然干劲满满
王见还记得,“白天使”医疗保障组成立当晚,就有居民向楼组长求救,孩子突发外伤,急需处理。接到任务后,“白天使”只用半个小时便完成了救治,让这户居民放下心来。
从最初的80人到后来超过600人,王见坦言,“十色”志愿者遍布整个小区,并非一夕之功,而是根据居民的需求,一点点细化而来。“每个志愿服务组都由一位有能力有主意的居民志愿者担任组长,其中不乏来自政府、企业具有管理经验的中高层负责人。大家聚在一起,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团队力量,为社区服务。”
现在,“白天使”医疗保障组和“粉丝带”心理辅导组仍然在岗。在王见和社区团队的努力下,曾经的战疫志愿者们依然保持着原有的冲劲与干劲。“只要创新思路,就能持续发挥好队伍力量。”
现在小区里还组建了“青年议事厅”,疫情中选拔出来的优秀青年志愿者代表,会成为社区参谋,一起探讨社区治理中遇到的问题。王见说:“流动核酸车,就是我们群策群力的智慧结晶,完美解决了社区常态化核酸点位邻避效应的矛盾。”小区正在进行业委会换届选举,他们鼓励优秀青年志愿者进入业委会,为青年人发声,让更多青年在社区发挥作用。
为了给更多居民提供家门口的志愿服务机会,王见他们还在设计一个志愿服务供需平台,“其实,我们常说志愿者,不是你任命他是志愿者他才是,当你有意愿,想做公益服务的时候,你就可以成为一名志愿者。我们希望居民可以把需求放到平台上,其他人看到了顺手就能帮忙,这就是一种举手之间,邻里互助的志愿服务形式。”
从志愿活动中获得的精神满足,足以支撑志愿者一次次冲向前方。青浦区赵屯小学教师朱婷婷对此感受很深。她是一名“白熊卫士”,也就是白熊·青之家志愿服务队队员。疫情期间,她左脚踝受伤,安了2块钢板和18根钢钉,还是冲在志愿一线。看到家长们在微信里说“老师,辛苦了!”,在村民家中听见老人感激地说“妹妹,你们辛苦了,还好有你们”,是她最欣慰的时刻。
防疫进入常态化阶段后,很多“白熊卫士”也依然在各类志愿岗位上发光发热。现在,白熊团队已有注册志愿者192人,服务项目60多项,涵盖了敬老助老、关心儿童、扶危济困、疫情防控等各个方面。朱婷婷说:“‘白熊’就像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队长非常有心,总对大家嘘寒问暖,每个人生日还会收到特别的祝福。团区委、街道也经常召集‘白熊’座谈交流,很重视我们的建议。”
除了激励,更要有保障
“前些天,团区委领导带队到我的单位,为我送上了感谢信、纪念册和工作鉴定,真是个大惊喜。”冯艾丽是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的一名建筑师,同时也是居住在长宁区江苏路街道的青年志愿者。疫情期间,她响应“青春长宁”的号召,报名成为一名青年志愿者。
加入运“蔬”侠队伍后,从封控小区物资运输,到承接整个区、街镇的物资运输和联络,她忙前忙后地为大家付出,也收获了成就感和归属感。后来,冯艾丽也给团长宁区委回了一封感谢信,“相比于团区委对我的感谢,我更想感谢共青团。共青团发起青年志愿者工作,搭建志愿服务的平台,对青年越来越富有感召力。在遭遇挫折、感到迷茫时,志愿精神是激励我秉持自我,坚持奋斗的精神营养剂。”
除了精神鼓励,完备的保障是志愿服务中不可或缺的。冯艾丽参加运“蔬”侠志愿者项目后,长宁团区委初期进行了细致的联络、组织、培训,在过程中也送上了不间断的关心和物资保障,解封后也收集每位志愿者的照片和感言,制作成纪念册,邮寄到志愿者家里或单位,还亲自上门走访慰问。
疫情期间,鲍怡萍响应街道“就地增援”的号召,成了一名社区志愿者,主要身份是河滨大楼的青年楼长。配药、采样、协调物资,志愿者们和居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疫情常态化之后,日常的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大家也都还在积极参与。楼组微信群里的‘线上议事’也一直都还在进行,现在楼里有事情,也会邀请志愿者一起出谋划策。”
“要让队伍‘平时好用、急时管用’,就要形成平时就要保持队伍活跃度,保持骨干联系的常态化,及时主动对接需求、快速及时响应的工作体系。”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增强青年志愿者队伍黏性的同时,还要认真做好志愿者的安全防护、服务规范、岗位操作、应急处置等培训和保障机制建设,确保志愿者可以安全有序地参与志愿活动。
7月中旬,徐汇区为521人次青年志愿者进行了培训,围绕志愿服务项目运营、徐汇区青年志愿者工作概况、志愿者心理调节、徐汇区区情区貌等内容提供了四讲云培训,还定制发放了暖心关爱包:一份防疫套装、一份上岗保险、一份培训手册及一份服务档案。
据了解,团市委依托市青基会,已经向各区累计发放N95口罩等防疫物资400余箱,并为青年志愿者提供保险申领、时长记录、志愿者管理等支撑,以更好的保障来提升志愿者的获得感,更好激发青年热情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