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罗轩 摄影报道
阳春三月,百花争艳的季节。在四川达州通川区的山乡之间,尽管各色花儿都在尽情绽放,但最为耀眼的却是白茫茫的李花。
3月21日,封面新闻记者走进通川区北山镇点兵村,这里的李花已过了最绚烂的时候,不少树上都开始冒出嫩绿的叶子,花蕊之间隐隐约约可以看见绿色的果实正在努力探头。
待到三五月之后,这些李花都将变成一颗颗绿油油的李子。李子,也是通川区近年来大力发展的产业之一,通川脆李的品牌已远近闻名,既让产业形成规模化效应,更是富了老百姓的腰包。
春来通川李最美 李花赏花地集体出圈
春来最是赏花时,在达州通川,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奔向美丽的“花花世界”。每逢周末,在通川区罗江镇的金凤村、凤北街道的田家榜、双龙镇的石庙子村等地,赏花的人们摩肩接踵,来往的车辆络绎不绝。
“正因有政府近年来的大力倡导和发展李子产业,通川区才会涌现出如此多的赏花地,每年春天,这些赏花地都会集体出圈,霸占很多市民的朋友圈。”通川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道,同时,通川区利用赏花时节,引导群众延展赏花产业链,发展农家乐等,为增收赋能。
在罗江镇金凤村,有做农家乐的,还有卖凉粉凉面的,周末天气好,有村民仅凭卖凉粉凉面便可收入近千元。
在双龙镇石庙子村,王明在这里发展了近300亩的李子产业园。目前正是赏花季,王明从今年开始也拓展起了新业务,接待游客。王明说:“前几年忙,现状园区基本都理顺了,所以想着增加收入就顺便接待些赏花的游客。我们提供的都是乡村风味,大家也很喜欢吃。”
李子背后的致富经 业主群众共同致富
站在北山镇点兵村自家的果园里,田丰种植专合社的负责人唐军踌躇满志,有了去年的旺销,他对今年的行情更加乐观。从2015年开始来此发展李子产业,已有8年时间,他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我们通川脆李的品牌现在已经打出去了,销路是一点都不愁,去年就有湖南过来收李子的老板,由于我们采摘人手有限,老板自己带了一群人来摘,然后过秤算账。”唐军笑着说到,今年已经有好几个外地老板联系我,说到时自己带人过来摘。
在双龙镇石庙子村发展李子产业的王明,同样信心满怀,王明说:“随着技术等逐渐成熟,从前两年开始,基本每年的投入产出就可以持平了,现在慢慢开始回本了,以后会更好。”
除了让种植业主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李子同样给广大群众带来了致富希望。在王明的带动下,石庙子村周边群众也发展了300余亩李子,王明平时还免费给大家提供技术指导。
同时,在李子产业园里务工也成为不少群众致富的门路。唐军说:“我们园区不忙的时候每天要七八十人务工,忙的时候要两三百人,经常还找不到人,要从其他乡镇去调人。周边群众在我们这里务工一年最少的都要挣一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