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石柱县中益乡,蜂农查看蜜蜂生长和产蜜情况。首席记者 崔力 摄
核心提示
乡村要振兴,离不开产业,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就重庆而言,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走一条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之路,承载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历史使命。
8月24日下午,烈日炎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海拔1300余米的一处崖壁下,66岁的蜂农向学元“逮”住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的蜂业专家程尚,非要他为自己上一堂“私教课”。
重庆日报记者放眼望去,在这处200余米长的崖壁下,错落有致地排列着60余桶或方或圆的蜂箱。这次,向学元“拉”程尚上山现场授课,就是为了其中20余个新式活框蜂箱,想请教过箱及相关管理技术要领。
三个多月前,中益乡鼓励蜂农改用新式活框蜂箱,不少蜂农还心存疑惑,如今,蜂农们已转变观念,全乡中蜂养殖热情空前高涨,目前已扩大到6000多群。
“中蜂,已成为我们乡村振兴的甜蜜大使。”中益乡相关负责人称,2017年以来,该乡将中蜂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支撑产业,出台相关政策、引进蜂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打造蜜蜂旅游文化,一幅中华蜜蜂特色小镇的诗意画卷正在这个深度贫困乡镇徐徐展开。
传承 让蜜蜂养殖扛起脱贫攻坚重任
中益乡是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全乡7个村中目前仍有4个贫困村,贫困人口465户1590人。
由于地处大风堡原始森林深处,中益乡有着绝佳的养蜂条件:地广人稀,有着14113公顷林地面积;蜜源植物种类多达30余种,槐花蜜、百花蜜、盐肤木蜜更是远近闻名;饲养蜜蜂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是,长久以来,这里交通闭塞、信息不畅、市场不活,蜂农家的上等野生蜂蜜基本上自产自销,难以形成致富产业。随着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不少蜜蜂因长期无人管护而失踪。
“像我这样靠蜜蜂养殖养家的,全乡只有几家了。”向学元因近年患上严重的风湿病,不再适合外出打工,便将蜜蜂培育到40多桶,每年可收获100多斤蜂蜜,托城里的亲戚代销,一年能有1万余元收入。
2017年,石柱县出台了扶持中蜂产业的相关政策,中益乡也将蜜蜂列为高山区域发展绿色产业的主角。按照规划,到2020年,中益乡要发展中蜂2万群,实现产值2000万元。这让向学元养殖中蜂的信心更足了。
经调查,中益乡野生蜜源植物3万亩,不过,按照2018年要新发展6000群蜜蜂的计划,还需培植2万亩蜜源植物。因此,中益乡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立体培植了约2万亩蜜源植物,其中包括珍贵中药材植物等。
中益乡中蜂产业发展得到了市、县农委的大力支持。市农委、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石柱县委县政府多次派出专家和养蜂能手,到中益乡开展培训,指导其蜜蜂产业发展。
“未来,蜜蜂生产主体培育是重庆蜜蜂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之一。”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王永康介绍,《重庆市蜜蜂产业链建设规划(2018-2020年)》将蜜蜂生产主体培育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以18个深度贫困乡镇为重点,大力推动蜜蜂养殖扶贫。
今年,石柱县财政还整合有限资源,下拨了700多万元中蜂产业发展补助资金,加强中蜂良繁体系建设、鼓励蜂农扩大养殖规模、培训蜂农改进养殖管理技术等。如,针对蜂农传统的圆桶蜂箱存在育王难等缺点,该乡鼓励蜂农采用新型的方桶活框养殖。按政策,每采购一个方框蜂箱,贫困户可获550元财政补助,一般农户也可享受300元补助。愿意享受政策发展方框养殖蜜蜂,却因没时间、缺技术等原因不能在家养的,还可以委托村集体代养,年末按三七比例分红。
“听说方桶活框养殖技术要求高,我们一大把年纪了,学得会么?”这些补助政策一出台,不少养了几十年圆桶蜜蜂的蜂农犹豫起来。不过,受邀参加了市里专家开授的现代养蜂技术培训课后,向学元心动了,仅花1000元便买回了20个新式活框蜂箱。
很快,中益乡蜂农新采购了3410群中蜂,其中贫困户340户,总计享受补贴20余万元。
加工 让大山里的好蜂蜜卖出好价钱
蜜蜂养殖规模扩大了,昔日的销售难如何破题?
“以往卖出的蜂蜜价格为每斤100元左右,而其他地方的蜂蜜经加工后可卖300元一斤。”中益乡产业部工作人员介绍,如果还靠自产自销、单打独斗,肯定不行!必须引进蜂产品企业,走精深加工之路。不过,大山里的中益乡没有一家企业,村集体经济基本为零,如何才能引来老板进山办企业?
中益乡决定先“筑巢”,请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老板组成“智囊团”,为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及招商引资献计献策。
一个名叫宋建的小伙子被说服了,进山投资建了一个蜂蜜加工厂,与141户贫困户签订了代养代销协议。按照他的分红政策,去年有141户贫困户获得分红9600元。
“现在最便宜的蜂蜜都要卖160元一斤。我家养了20箱蜜蜂,去年赚了一万多元。”华溪村蜂农谭文祥说,养蜂投入少,劳动强度不大,现在产品也不愁销路了,“有搞头!”
为拓展中益蜂蜜销路,今年2月,中益乡又出台了补助政策,凡是加工销售中益蜂蜜的经销店,政府补贴该经销店50%的装修费用,补贴上限为50万元。
“重庆蜜蜂产业发展任重道远。首先就是要大力扶持培育蜂产品龙头企业,引导和扶持企业开发高附加值蜂产品。”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特色科科长景开旺说,还要引导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地标产品、著名商标、知名品牌,支持创建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
前不久,石柱招商引资引来了蜂产品深加工企业——“云南中蜂”公司,其将在石柱办厂,加工生产蜂蜜发酵酒、蜂蜜化妆品、蜂蜜保健品等,预计可年加工蜂蜜1000吨,实现产值2.4亿元,这必将进一步提高中益蜂蜜的附加值,助力中益乡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跨界 打造中华蜜蜂小镇助力农旅融合
“咦,这里的房子怎么统一刷成了姜黄色,好漂亮呦?”前不久,一位名叫姜伟的外地游客来到中益乡避暑时,对公路沿线新打造的农房充满好奇。
同行的中益乡干部谭华祥卖起了关子:“你仔细看看,这些姜黄色的房子,像什么动物?”
姜伟仔细打量了其中一栋全木结构的吊脚楼,突然发现二楼的护栏边悬挂着一个蜂箱,他立即猜到了:“姜黄色,这房子像一只中蜂!”
谭华祥连连点头:“这是中益乡刚启动的一项农村人居环境改造项目,农房外观设计上突出蜜蜂元素,功能上要服务乡村旅游。明年你来中益乡避暑,可以住这些蜂蜜旅馆了!”
原来,中益乡发展壮大中蜂产业,不仅仅是为了卖蜂蜜这一单买卖。
中益乡背靠“大风堡”国家4A级景区,与旅游重镇黄水镇接壤,夏季常年气温22℃—25℃,拥有保存完好的土家风貌传统民居院落。依托日益壮大的中蜂产业,未来几年,中益乡将打造以蜜蜂文化为主题,集休闲、观光、体验、采摘为一体的蜂旅结合发展产业品牌,建成以风景养眼、文化养心、美食养生、生活养精、运动养身、健康养老为特色的蜜蜂特色康养小镇。
如今,一个投资1300万元的中华蜜蜂谷项目即将启动。在这条长2公里的山谷里,游客可观看养蜂基地,可现场体验取蜜,可欣赏蜜源植物。今年10月,中益乡还将启动中华蜜蜂博物馆建设,集中展现当地养蜂历史、原始的古法养蜂场景、崖洞养蜂技巧等文化……
“我们对蜜蜂产业充满希望!”中益乡副乡长浪涛介绍,下一步,中益乡要发展以“绿色生态、蜜蜂文化”为特色的生态观光旅游产业,让蜜蜂产业成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一张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