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记者 刘宁玥
近日,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母山镇握岱村的一片槟榔林下,村民们干劲十足,挖出一道道小土沟,把一包包“土疙瘩”埋入地底。
这些“土疙瘩”实际上是虎奶菇菌包,是该村着力发展的新产业。“这5亩槟榔地的土层里,一共埋了1.9万个菌包。”握岱村驻村第一书记汤王星介绍。
握岱村于2022年设立虎奶菇食用菌种植试点基地,以“农户+村集体+企业”的经营方式,试种虎奶菇菌包1万个,年产值超过7万元,村集体收益盈利2.3万元,还带动农户务工增收达2万元。今年,该村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
“估计今年产值能达到12万元。”汤王星喜上眉梢地说,“我们正在建设另外10亩林下种植基地,发动更多农户参与。”
虎奶菇是该村发展菌菇种植产业的新尝试,而这一切离不开帮扶单位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的支持。早些年,握岱村仅有槟榔、橡胶等产业,村民想种植特色作物,却苦于不懂技术。2020年,省科协在握岱村引进琼中第一批黑皮鸡枞菌并试种成功,带来了新变化。
“没想到,我们种出来的黑皮鸡枞菇供不应求,市场零售价当时能卖到每斤56元。”村民谭中海说。当时,省科协联系该县科协对谭中海这些有意愿发展黑皮鸡枞菌产业的群众进行培训,提供技术指导、种苗和消毒物资,让村民利用自家老旧房屋、蚕房、林地大棚种植黑皮鸡枞菌,前后带动100多户村民增收。
“要想富起来,就得拼命学拼命干。”谭中海的一番话,道出了众多村民加入菌菇种植产业的切身感受。此后,村民主动对接企业签订帮扶合作协议,发展黑山羊养殖等产业,握岱村发展经济的内生动力不断提高。
目前,该村以“村党支部+公司+基地”“村党支部+脱贫户+基地”“村党支部+公司”等多种经营模式,入股海南田源实业有限公司等11个产业帮扶经营主体,实现全村64户260名脱贫人口产业帮扶全覆盖。
在村集体产业发展上,握岱村也有一本“致富经”。“驻村干部、村党组织带头兴产业,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实现2022年村级集体收入位居黎母山镇第一。”握岱村党支部书记陈达贵高兴地说,握岱村今年还在原有橡胶槟榔产业基地上,引导农户发展林下经济,种植益智650亩、种桑养蚕180亩;同时利用帮扶单位省科协平台,组建专业科技服务团队传授科普知识,邀请农业专家进村指导产业发展和农业技术。
日前,一批来自海口的美术生走进握岱村开展写生创作活动。学生们在这里架起画板、铺平画纸,将握岱村的新变化定格在画布之上。
(海南日报营根11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