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华兴,男,1966年出生,中共党员,兴隆县陡子峪乡西陡峪村农民。他常年刻苦钻研、上下求索,摸索出了一套苹果树花果同株温控培育法,成为国内领先技术;他致富不忘家乡,推动兴隆林果产业提档升级并投身脱贫攻坚事业,带动一大批农民告别了传统农业经营模式,走上了致富路;他积极参加或发起公益活动,播撒爱心,奉献社会,为彰显社会温度平添了几许花果香。先后荣获第三届“最美兴隆人”、第七届承德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结缘果树 执著追求
1986年,宋华兴考入兴隆县下台子高中果树管理专业,与果树结缘。毕业后,两年的闯荡洗尽铅华,让他意识到果树才是他梦想维系的缆桩。1990年,他承包了一片占地80余亩,经营不善的果园。白天,他除草、剪枝、浇水、施肥、疏果、打药,脏活累活都自己干;晚上,待在果园窝棚里,打着手电,借助书籍、报纸学习果树栽培技术。几年后,曾经荒芜的果园变得生机勃勃、硕果累累。
1993年3月,宋华兴看着补栽剩下的树苗突发奇想——培育盆栽果树,让一年四季花果飘香。历经7年的不懈努力,顶着不务正业的舆论压力和资金压力,反季节盆栽果树实验获得成功。而且在专家的指导下,他还摸索出了一套苹果树花果同株温控培育法,成为国内领先技术。之后,宋华兴陆续扩大实验范围和生产规模。2002,盆栽果树达到10多个品种、1000多盆。2005年,再次承包山地15亩,建果树盆景大棚6个。
喜结硕果 不断攀登
2007年,宋华兴培植的盆栽果树达到4万多盆,特别是反季节盆栽果树受到热捧,市场供不应求。2009年8月,他带着一株14年树龄的盆栽苹果树,到首都农业展览馆参加首届“农产品进京赶大集”活动,竟卖出了3.98万元的价格,创下活动单笔成交额新高。北京电视台、北京广播电台、北京日报、农民日报等媒体争相报道。央视七套《致富经》和央视十套《走近科学》栏目,先后分别以《宋华兴的天价苹果》和《花盆里的苹果树》为题,对他进行了专题报道。香港阳光卫视还把他的创业事迹拍成专题片,在全球播放。全国三十余个省市,以及俄罗斯、蒙古、韩国等国家的代表团纷纷到宋华兴的果园参观学习,迅速在国内外掀起了一股盆栽果树热。2010年,北京都市农业研究院破格录取他为特约研究员。
成功后的宋华兴没有故步自封,而是将目标又锁定在了培植难度更大的盆栽桃树上,他立志让人们在冬季吃上鲜桃。他踏遍全国各地寻找合适品种,又到海拔较高、气候寒冷的内蒙古商都进行培植。饱经三年的天寒地冻、飞沙走石、反复试验,盆栽桃树研发成功,获名“星光”,并且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推广到全国二十余个省市,央视七套《科技苑》和央视十套《走进科学》栏目,再次分别以《寒冬腊月摘鲜桃》《天寒地冻长鲜桃》为题对他进行了报道。宋华兴总结多年经验,与北京农学院董清华教授合著了《休闲园艺——盆栽果树》一书,成为农学院学生喜爱的教辅资料。
奉献社会 播撒爱心
2015年是宋华兴反哺家乡的起点。他情系“三农”,将价值20余万元的2万多株“星光”桃树苗,在5个海拔较高的乡镇免费推广,将价值10多万元且最新培育的酿酒葡萄苗,捐赠给了两个各项条件适宜的村。有了他的帮助,一大批农民告别了传统农业经营模式,走上了致富路。他关心教育,牵头组建“情满校园”义工联合会,为县内14所中小学校捐赠大型风景树1000余棵,价值8万余元,有效改善了学校环境。他还被县教体育局聘为“环保教育校外辅导员”,举办“为什么要读书”的专题演讲,受益学生超过3000名。他传承红色血脉,捐资16000元,为兴隆县驴叫儿村烈士陵园修建了围墙和通往陵园的小桥。他时刻惦记家乡人民,河北新冠疫情肆虐期间,多方筹措资金3万余元和医用手套1万余副,全部捐给了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
2016年,宋华兴代表北京都市农业研究院,赴黔西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义龙新区雨樟镇,为农工党的扶贫项目提供技术帮扶,开启了脱贫攻坚之路。他积极尝试“北果南栽”“南果北移”。利用云贵川桂地区“春来早”的气候优势,选取北方成熟早、回报高的大桃品种推广种植,深受当地苗族、布依族百姓欢迎,现己在发展到2万余亩。贵州的辣木籽、百香果、猕猴桃、山葡萄、马碗豆、皇竹草,以及沃柑、沙糖橘、沙田柚、软籽石榴等南方树种,陆续引进河北,种植规模逐年递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