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一泉路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

幼儿园晨间锻炼活动是指幼儿入园后至早操前,利用器械、设备等材料开展的体育锻炼活动。它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环节。组织好晨间锻炼活动,可以充分地发展幼儿走、跑、跳、钻、爬等基本动作、技能,更好地促进幼儿机体的正常发育,增强其体质,同时它能给予幼儿更多的“自由”,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活动,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添加剂,是促进孩子身心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新《纲要》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幼儿园在制度上和一日活动时间安排上都保证了幼儿有充分的晨间锻炼的时间,然而,在晨间锻炼时我们常常看到:1、活动场地使用混乱无序。有的地方人满为患,如大型玩具上、塑胶地上,两个班幼儿混在一起玩,相当拥挤;有的地方无人问津,如大草坪上、长廊下,却见不到幼儿活动的身影;还有的班级每天都玩一种器械,单一的活动内容、单一的活动场地,使孩子对晨间活动不感兴趣,缺乏主动性,逐渐产生厌倦。2、教师指导严重不足。有的教师在幼儿晨间锻炼时缺乏目的性和有效指导,有的放任自流,随意性很大,出现了幼儿拿着活动材料在互相追逐打闹,有的拿着器具看别人锻炼,有的则较频繁地更换活动材料等,导致晨间锻练活动流于形式。3、由于教育观念的陈旧,老师在晨间锻炼时不敢放手让孩子去活动,或很少让孩子参加晨间锻炼(小班较多),处处限制了孩子,使孩子的活动受到了太多的干预,再加上组织形式单一,活动器材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让孩子渐渐失去了参与锻炼的兴趣,从而浪费了晨间锻炼的时间,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得不到保证。

针对以上问题,我园开展了“如何优化晨间锻炼效果”的讨论和实践研究,分析了我园的现状,发现目前我园最大的优势就是户外活动场地开阔宽敞,地质地貌丰富多样,而且空气清新宜人,非常适合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因此我们申报了《利用幼儿园场地资源,优化晨间锻炼效果的实践研究》课题,进行了两年的实践研究,力求通过实践探索,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幼儿园场地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晨间锻炼活动,创设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以此来提高晨间锻炼的质量,优化晨间锻炼的效果,从而促进幼儿的动作发展,增强幼儿体质,使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为创体育活动特色幼儿园开展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身心并重”的幼儿健康观,并将幼儿健康放在了五大领域的首位,指出:“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这使我们强烈地意识到: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增强幼儿的体质,更大的价值在于通过体育锻炼,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而晨间锻炼活动,则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积极地开展晨间锻炼活动,不仅能给幼儿的一天带来欢乐的情绪,而且有助于提高幼儿运动能力,有效地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更能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因此,我们应重视每个晨间40分钟的黄金时间,科学合理有效地组织晨间锻炼活动,使幼儿拥有健康强壮的体质和阳光、开朗活泼的个性。

二、理论依据

1、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强调“以儿童为中心”,构建共同学习模式。这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注重从幼儿兴趣出发、尊重幼儿的需要,重视教与学的互助和互动。晨间锻炼活动是一日活动中促进孩子动作和谐发展的重要环节,孩子动作能力的发展需要在主动宽松的氛围中通过自身的主动参与,与活动器材愉快互动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应精心设计有利于幼儿动作发展的游戏活动,吸引幼儿自觉、自主、自由地参加到游戏活动中去,使他们在充满乐趣、情趣的游戏中体验学习,发展动作技能,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2、皮亚杰“活动认知理论”:强调“自发主动”,强调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所获得的这些巨大成就主要不是由教师传授,而是来自于儿童本身,是儿童主动发现、自发学习的结果。教师除了为儿童提供主动地、自发地学习的机会外,还可以选择一定的材料、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促进儿童的发展。

3、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强调生活寓幼儿教育于生活之中,生活中无时不含教育,主张“教学做合一”。可见,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活动都是幼儿的学习过程,也是教师的教育机会。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1、场地资源:

场地是供活动、施工、试验等使用的地方,即为适应某种需要的空地。资源是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

2、幼儿园场地资源是指幼儿园内的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场地的总和。即草地、石子地、塑胶地、坡地、地砖地等软、硬质地,以及与一些设施设备或自然物(树木花草、玩具器械、建筑等)构成的活动场地。

3、晨间锻炼:是指幼儿入园后至早操前利用幼儿园器械、设备等材料开展的以体能发展为目标的户外体育锻炼活动,它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4、优化晨间锻炼效果: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确立科学合理的晨间锻炼活动目标,选取丰富有趣的晨间锻炼活动内容,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幼儿园场地资源,创设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发挥教师与幼儿的主体功能,提高晨间锻炼的质量,优化晨间锻炼的效果,促进幼儿的动作发展,增强幼儿体质,使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四、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标

1、加强对本园场地资源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更好地为晨间锻炼服务。

2、确立科学合理的晨间锻炼目标,选取适宜的晨间锻炼内容和适当的活动器械。

3、探索晨间锻炼的组织形式、指导策略,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优化晨间锻炼的效果。

4、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准确性,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研究方法

,用以指导晨间锻炼活动,并根据我园实际,总体设计,分阶段进行总结活动效果。

2、观察研究法:在晨间活动中观察幼儿的自由活动和集体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分析,跟踪记录幼儿在各实验阶段的发展事实(动作、言语、性格、感知等)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幼儿动作、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3、 个案研究法:进行跟踪、观察、记录、分析个别幼儿的特殊表现与典型行为,因材施教,寻找对策,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同时,根据课题研究中的典型活动案例、教师在课程资源利用中的具体行为,进行总结提炼。

4.经验总结法:对教育实践工作及时的回顾、反思、总结,调整工作思路。

五、研究步骤和过程

(一)准备阶段(2008.9——2008.10)

教师认真学习有关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等方面的理论,提高自身对实验方案的认识和开展实验的水平。建立课题组,论证、修改方案,申报课题立项。

确定实验班级(托班不参与),制订课题计划。

(二) 实施阶段(2008.10——2009.12)

全面实施本课题研究计划,进行实验班幼儿的体质、能力发展情况的测查并统计资料等系列研究活动,及时积累研究资料,不断总结、完善。

(三)总结阶段(2010.1——2010.3)

完成本课题研究报告以及有关的专题论文等,鉴定实验成果,完成结束工作。

六、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场地资源开发适宜、合理、有效

1、充分挖掘场地资源,科学划分活动区域

我园户外活动场地开阔宽敞,有六类不同地质的场地:沙地、水泥地、砖地、草坪、鹅卵石地、塑胶地等;地貌丰富多样:有高有低、有凸有凹、有平面斜面、有阶梯等,还有丰富的绿化带、小树林、水池等。我们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根据场地的地质、地貌等自然特点,对园舍进行总体布局,全面规划,将园内场地科学划分为七大区域:蹦跳区、综合体能区、大型玩具区、一物多玩区、车区、平衡区、走跑区,同时购置、制作一些体育活动器械用以开展锻炼活动。

2、开发适宜的活动场地

根据各个活动区的特点,我们开发了适宜的晨间锻炼活动场地,例如:紫藤缠绕的长廊,我们悬挂了高低不一的小葫芦作为蹦跳区;阳光充足、松软如茵的草地,我们购置了木桩、钻网、攀爬架、小木屋等木质器械作为综合体能区;安全卫生、软硬适宜的塑胶地垫,我们购置了两组大型玩具并将其分成大型玩具区和一物多玩区;教学楼前面700平方米的面包砖广场,很适合车辆环绕行驶,我们购置了扭扭车、收集了滑板车,将其设置成车区;花圃周围的鹅卵石、小草坪上我们利用花台与地面的高度、鹅卵石的凹凸特点开展走平衡练习,还在草坪上放置了木桩、平衡木、轮胎等设置成了平衡区;还有幼儿园主入口大道的两边,我们利用成排的小树练习走S形、障碍跑,设置成了走跑区,等等,充分挖掘了每一块地方,开发利用了每一个角落,创设了一个合理、科学、多样化、多功能的晨间锻炼环境,让幼儿园的户外场地真正成为幼儿的锻炼场。

2、合理、有效利用场地资源

为了避免晨间锻炼时活动场地使用的混乱和无序,我们合理安排了活动场地,制定了《幼儿园晨间锻炼活动场地安排表》,从周一到周五,每个

1、行动研究法:教师针对实际的晨间锻炼教育活动中的问题,不断提出改进的方案与计划班老师根据场地安排,选取相应器械,在指定的活动区有序地开展晨间锻炼活动,七大区域每班轮流进行,且互不干扰,有效了利用了每一块场地、每一个区域,提高了各类活动场地的使用频率,同时也丰富了幼儿的活动体验,增强了主动性,发展了幼儿的不同动作技能。

(二)内容选择适切、丰富、有趣

1、确立适切合理的晨间锻炼目标

为了将我园教师组织晨间锻炼的随意性、盲从性引向规范化、目标化,从形式引向计划,从内容引向发展,我们课题组积极思考,不仅制定了相关的检查考核制度,还深入研究,共同学习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综合主题活动丛书》、《幼儿园体育教育基础理论》、《幼儿园五大领域丛书》等系列理论与实践的指导用书,并将健康教育的目标进行了重点学习和研讨,再结合我园幼儿的实际动作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共同研究,建立了各年龄段晨间锻炼活动的目标,同时将健康发展总目标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到每一学期目标、每月目标和每周目标中去,这样老师们有了明确的健康教育目标后,在确定和组织每天的晨间锻炼活动内容时就能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

2、选取丰富有趣的晨间锻炼内容

晨间锻炼内容的趣味性、教育性直接影响活动的成效,因此我们选择了一些趣味性的游戏作为晨间锻炼活动的内容,例如:传统游戏、民间游戏、自选游戏、自编游戏等。

传统游戏:结合新《纲要》的精神,赋予老游戏以新的生命力,巧用旧游戏,给传统游戏注入新的活力。如:木头人、高人走矮人走、老狼老狼几点钟、贴烧饼、猫捉老鼠、套圈等,利用这些传统游戏,增加一些新的内容和活动器械,使孩子们的活动兴趣更高,锻炼效果更好。例如:小班《木头人》、《高人矮人》游戏中,让幼儿手拿报纸棒(或马鞭、彩圈),边念儿歌边自由挥舞手中器械,最后念玩做个静止动作,摆出不同造型;《老狼》游戏中,用纸板和马鞭组合;大班《跳皮筋》、《踩高翘》游戏中用器械组合,设计不同高度、不同宽度、不同形状的挑战性障碍,增强了晨间锻炼的趣味性。

民间游戏:丢手绢、网小鱼、老鹰抓小鸡、城门城门几丈高、荷花荷花几月开等,只需简单的材料就可进行,不受人数的限制,同时让幼儿拥有活动的选择权。

自选游戏:以孩子为主体,让孩子自己选择喜爱的活动器材进行自由玩,在玩中发现器材的多种玩法,教师随时关注幼儿活动中的创新意识,捕捉幼儿的创造和想象的火花。如:球、沙包、绳、竹竿、圈、纸板、纸棒等器械,孩子非常喜欢,在自选游戏时能想出许多一物多玩的方法。

自编游戏: 教师根据现有活动器材,根据孩子发展目标定位,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器材的特点设计游戏情节,让孩子在愉快的游戏体验中发展动作,享受成长。如:情景性游戏《猴子摘桃》、《熊猫搬家》、《种小树》等针对小班幼儿动作发展特点,创设游戏的情景,让幼儿扮演其中的角色,激发他们参与游戏的兴趣,从而发展动作技能。再如:竞赛性游戏《小小邮递员》、《我是消防小战士》等针对中大班幼儿动作发展比较协调、理解能力增强等特点,综合运用了走、跑、跳、钻爬、平衡等技能,增加练习的难度,培养幼儿竞争意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使孩子在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游戏情境中,锻炼了各种技能,提高了晨间锻炼的效果。

(三)器械利用适当、灵活、有创意

器械是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器械可以引发幼儿进行体育运动的愿望与构想,并产生相应的行为。我们精心设计、巧妙运用,充分利用各种体育器械进行晨间锻炼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综合体育能力的发展。

1、灵活利用老器械,开发新玩法。

每一种器械都有其自身的功能与特点,特别是对于幼儿园的一些常见器械,如球、圈、绳、垫子、沙包等,都是可以创造性地开发出新的玩法。我们在熟悉各种活动器械的功能和掌握其技能后,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创造性地玩出花样。如绳,除了常见的玩法(跳),我们还开发出合作玩“荡绳”、“钻绳”、“抛绳”、“踩绳”等一系列新颖的玩法;再如垫上运动,除了垫子的常规平放可玩出各种垫上动作以外,可将垫子垒高叠放,玩出各种翻爬、跳的动作;相叠交叉,形成山坡状,提高垫上运动的难度……不同的玩法发展了不同的动作和能力。教师在教会了幼儿某一体育器材的基本玩法后,引导幼儿在自由玩的过程中发现这一器材的多种玩法,并介绍给同伴;对做得好的幼儿教师及时表扬,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2、适当利用废旧物,自制体育器械。我们收集各种废旧物品,自制了体育活动器械,如利用竹竿和布缝制了轿子;用果奶瓶和松紧带做拉力器;在矿泉水瓶中装上沙、水等就成了幼儿活动的辅助器材(如保龄球);挂历纸做成了活动的纸棒、飞镖等;易拉罐捆绑或连接成串变成了梅花桩、拖拉玩具;家用电器的包装箱成了“山洞”、“坦克车”、“跨栏”等;米袋、垃圾袋装饰后变成了可爱的跳跳袋;用废旧横幅制作了彩布、跳沟,用农具匾制作了顶伞,还用竹竿制作了跳竿、木棍制作了木梯,等等。这些富有创意的自制体育器械,十分贴近幼儿的生活,趣味性强,更能激起幼儿的参与性与主动性,而且这些器械制作方便、节省、便于更新,丰富了晨间活动的内容,锻炼了幼儿的各种运动能力。

3、探索创新,引导幼儿探索体育器械的多种玩法。为了发挥体育器械的多种功能,我们引导幼儿积极探索器械的一物多玩,用暗示启发或共同参与的方法,帮助幼儿创造出更多的玩法,如引导幼儿发现身体的许多部位可以转动呼啦圈,手腕转动、颈部转动、膝盖转动等;通过教师的启发,幼儿发现可以拿呼啦圈来“跳门槛”,还可以在地上滚动,还可以用来开火车等等,孩子们在活动中玩法越玩越多,兴趣越玩越高,思路越玩越广,自信心越玩越强,身心也就越玩越健康了。可见一物多玩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幼儿活动的兴趣,从而达到锻炼的目的。

(四)教师指导适时、精心、有序

1、适时灵活的指导方式

晨间锻炼活动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育目标,因而需要教师的指导参与。在幼儿晨间锻练活动中,我们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指导方法,针对活动的不同环节、不同幼儿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使幼儿获得充分的发展。

(1)启发式指导:孩子在活动中遇到不会正确使用活动器材,教师在活动中以点拨启发的方式进行个别指导。

(2)参与式指导:教师以游戏中的角色参与融入孩子的活动中,充分了解孩子的学习发展需要,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及时指导。

(3)示范式指导:在游戏活动之前,孩子对基本的动作技能缺乏正确的掌握,这时需要教师作示范动作或让孩子指导孩子。

(4)发现式指导:教师在活动中眼观六方耳听八方,仔细观察孩子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孩子的学习困难给予帮助指导。

2、精心创设有效的师幼互动

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和幼儿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主体,老师是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主体,幼儿则是在教师影响下,以自身的主动活动获得发展的主体。新《纲要(试行)》指出:“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因此,我们应努力发挥教师与幼儿双主体的教育功能,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构建有效的师幼互动,使幼儿最大程度地得到发展。

(1)以自身积极的情绪状态,为幼儿创设宽松的活动氛围。

教师的情绪态度与高质量的体育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的情绪积极、活泼、充满朝气,就能很好地调动活动气氛。在晨间锻炼活动开展前,我们都努力把自己的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点,以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出现在孩子面前,穿上适合运动的服装,动作有力到位,做孩子的玩伴与他们一起玩,用自己的活力和情绪感染和带动幼儿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如在玩《贴烧饼》游戏时我与孩子们一起追逐一起奔跑,还故意让孩子们抓住,就是在这种欢乐、宽松的活动氛围中,我们和孩子的关系更密切了,孩子们“玩”兴更浓了。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