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对虾养殖业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各种养殖模式和实用技术也不断涌现。针对目前对虾精养风险大,养殖成本不断走高的状况,采用鱼虾混养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所采用。为此,本文针对当前鱼虾混养模式的优势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注意措施,以期为我国虾类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1优势分析

1.1净化调节水质 池塘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统一体,池塘养殖的对虾和鱼类品种如何搭配,是影响水体内各物质间转化、补偿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对虾精养池塘中,高密度的对虾精养造成了大量的残余饵料和代谢物质的沉积,池塘中的有机污染极其严重。同时,由于养殖品种单一还会导致浮游植物和微生物的种群单一。如此则会造成池塘水质的恶化。在混养池塘中,残饵和鱼虾粪便所分解出的无机盐,在光合作用下制成有机物,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浮游植物能够起到有效的净化调节水质的目的。但如果浮游植物大肆生长,超出一定的量又会对水质产生影响。此时通过鱼类可有效控制包括藻类在内的浮游生物的数量。

1.2防控疾病发生 专家研究分析认为,在对虾精养塘中,由于生物单一直接导致了有机物质的循环不畅通,为弧菌等异养菌提供丰富的营养。尤其是在养殖的中后期,如遇阴雨天气,有害微生物会大量繁殖,残饵、粪便、生物尸体等大量的有机物在短时间内被分解、脱氨,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氨氮等有害物质,对对虾产生毒害作用,从而暴发疾病造成大量死亡。国家对虾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海洋学院院长何建国认为,推行鱼虾混养模式能有效切断病源,降低对虾的发病率。采用鱼虾混养模式,由于鱼的活动,增加了水质活力,改善了水环境条件,改变了浮游植物种群组成,创造了对虾生长最适宜的环境条件。鱼对病虾有攻击力,减少了病原体的快速繁殖和传播,控制了病原体数量的增加,使健康虾得到了后天免疫,增加了健康虾的抗病能力。

1.3节约饲养成本 鱼虾混养的养殖成本主要为饲料和电费,尤其是饲料的投入。在混养模式下,鱼虾的饵料除了来自投放的饲料,鱼类还吃浮游生物与病死虾,而虾的饵料还有一部分来自鱼类粪便所形成的有机物以及鱼类的残饵。如此循环往复,可以多层次地分级利用各种资源,水体中的营养结构合理、物质转换分解和再生较为顺畅。 不但充分利用了投入的营养物质(饲料)和池塘自生的营养物质(浮游植物初级生产量),还能有效控制饲料对水体的污染,维持好鱼虾的生长环境,做到无公害养殖。

1.4促进稳产稳收 鱼虾混养,除了充分利用水体空间,提高单位产量,还可通过鱼吃病虾这种方法有效控制对虾发病传染死亡,提高对虾成活率。的确如此,采用鱼虾混养模式,较之单一的精养虾相比,避免了“一旦发病,全军覆没 ”风险的发生,提高了养殖成功率。虽然虾的产量相对低了一些,但混养的其他种类的总产值上去了,效益仍然相当可观。

2注意问题

2.1养殖密度 采用鱼虾混养模式,鱼虾种苗的投放密度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总无机氮及其组分的绝对含量随鱼虾放养密度上升而急剧升高,如何确定两类养殖品种的放养密度,维持总无机氮及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含量在合理范围内,还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来论证。以“对虾与鲤鱼、鲫鱼、花白鲢”的混养为例,肥水后一般4月中下旬就可陆续放鱼苗,放鱼密度为鲤鱼 100 g/尾, 300尾/667 m2;50 g/尾, 200 尾/667 m2;花白鲢 200 g/尾,50尾/667 m2。5月中下旬即可放 1 cm左右虾苗,2万尾/667 m2左右。放虾苗时,应选在天气好、水肥、水温 15 ℃以上时,虾苗运到池边,要将整袋虾苗放入池中,待水温基本一致后再打开塑料袋,把袋中虾苗倒进大盆,然后把盆中虾苗慢慢放入池中。

2.2品种搭配 采用混养模式,并不是哪种鱼都可与虾一起混养。如塘角、鲟鱼、鲶鱼等一些攻击性强的中下层鱼类,往往会对虾类造成大的伤害,在混养中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此外,鲤鱼由于其摄食量大,饲料系数高,单价低,经济效益差,且在养殖中喜欢搅动塘底,引起水体浑浊,不利藻类生长,且其在池塘中能够自繁,一般也不搭配投放。 在山东省滨州地区已获得养殖成功的鱼虾混养主要模式有:

①南美白对虾与淡水白鲳混养。一般每 667 m2投放南美白对虾苗 4万~6万尾,投放淡水白鲳鱼种 150尾~200尾,投放白鱼种 100尾。

②南美白对虾与漠斑牙鲆混养。一般每 667 m2投放南美白对虾苗 4万~6万尾,投放漠斑牙鲆鱼种 100尾~150尾,投放白鲢鱼种 100尾。

③南美白对虾与罗非鱼混养。

④南美白对虾与草鱼混养。

2.3饲料投喂 调查发现,许多养殖户对混养料的要求为:外观上,颗粒结实,无粉尘,颗粒光滑,耐水性达 2h以上;气味上,养殖户要求鱼腥味重,诱食性好。目前使用较多的鱼虾混养饲料品牌主要有 “恒兴 ”、“粤海”、“粤佳”、“珊瑚”等。当然有些养殖户为了减少饲料成本,鱼虾混养以低档鱼料、鸭料为主,少部分会投喂鱼虾混养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混养池塘中鱼、虾的产量。在投喂方式上,一般以鱼为主的混养池塘中采用投饵机投喂,而以虾为主的混养池塘采用四周遍洒的方式喂料。在投喂时间上,应考虑到季节天气的因素。冬春季节天气多变,晚上投喂宜早不宜晚,宜少不宜多;夏秋季节温度高,鱼类对饲料消化吸收速度加快,生长速度快,可通过增加投喂次数来增加投喂量,不宜一次投喂过饱。投喂节奏:开始慢投,抢料凶猛时适当加快,鱼群开始离去时,投喂放缓。

2.4用药选择 鱼虾混养过程中鱼、虾生活于同一池塘内,针对鱼类的用药难免作用于虾类,反之亦然。环境改良剂与微生态制剂对鱼、虾均有利,生产中较易操作。但鱼、虾对杀虫剂等渔药的敏感性不同,常用的有机磷杀虫剂、菊酯类杀虫剂不能使用,而含氯消毒剂、阿维菌素等的使用也需慎重。鱼病或虾病的口服用药应结合投饵技巧,使药物充分达到预期用药目的。

2.5水质调控 采用鱼虾混养模式,水质调控的具体要求为:养殖初期以肥水为主要内容,尤其是虾苗下塘时一定要做到肥水下塘,一般鱼苗下塘早至5月上旬。由于水温不高,池塘底质中有机质分解速度慢,此时可施用含有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态制剂生态肥,以保证肥得快,肥效持久。养殖中期,随着水温升高、投喂量的增大,水体的肥度不断增加,此时可根据情况及时使用微生物调水剂,帮助分解过多的有机废物。养殖后期,池塘种有机物非氧化分解沉积在底部,造成水体下层长期缺氧,可采取泼洒生石灰、底质改良剂或添加分解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的活性菌制剂及增加溶解氧的方法改善底质。必要时可视具体情况,每月加注一次新水。

总之,鱼虾混养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生态系统,对于其中各生物及养殖对象的相互影响等方面的因素还有待于作进一步系统化研究,从而更好地为养殖增效服务。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