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讲稿_优质课经验分享稿件_优质课投稿

邱惠芬在做讲座

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中学化学教研员邱惠芬老师开设主题为《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教学设计——以两节课例为例》讲座。邱惠芬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四大方面帮助老师厘清核心素养目标体系及学业质量体系,结合两节展示课剖析了基于真实问题情境下,寻找课标内容,提炼核心知识,结合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制定课时教学目标,围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习评价进行教学及评价设计。

三、研讨沙龙、专家点评

优质课经验分享稿件_优质课投稿_优质课讲稿

沙龙研讨

1.专家评课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胡久华对两节课例进行了精辟深刻的点评。胡久华认为《水的组成》这节课达成了让学生形成研究物质组成的思路和方法的教学目标,强调要注重引导学生去论证这个思路和方法进而去解决简单的实验问题。再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快速诊断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思路方法和重要态度方面的诊断价值具有挑战性,值得大家进一步探索。胡久华认为《生活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这节课设计大胆创新,注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建议教师们明确跨学科实践活动的教学定位,深入研究跨学科活动主题中初中化学知识的深广度,活动中尽可能挖掘与化学核心知识的集合,在学生观念分析解决问题方面上做更多的挖掘,进一步加强活动的挑战性,进一步触动学生内心的活动,从而真正认同并践行到生活中去。

2.难题研讨,点评指导

专家研讨答疑环节中,刘玉强、邱惠芬两位老师提出在学科教研中利用学业质量标准指导学科教学时如何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素养评价、双减背景下初三化学教学如何提质增量等问题,随后胡久华针对区域教研中如何促进学业质量标准落地,如何进一步推进区域学业质量标准的研究与落地进行了答疑解难。

四、专家视点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元祥作题为《学业质量标准的课堂生成》专题讲座。郭元祥首先剖析了核心素养统领下的学业质量标准的含义,指出核心素养是生成性目标,更是标准性目标,需由情境激发的,以课程知识转化为基础的,要在活动中生成的,要在复杂问题解决的实践中得到提升的。接着对促进提升学业质量的课堂生成提出了相关策略,一是关注课堂的形态促进学业质量标准的动态达成,二是在“人-知相遇”中活态化建构知识,三是要从知识结构化向知识的观念化进阶,四是让课堂向现实世界敞开,五是建议老师们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郭元祥的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策略的指导,让我们明晰了核心素养的生成路径和学业质量的提升路径。

五、活动总结

最后,由程俊以讲座《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进行总结。程俊总结道:核心素养培育不是口号,学业质量标准并不神秘,其需要落地,强调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是化学教学的追求。从“为何,如何”两个角度,指出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要有可操作性、系统性的素养目标,明确指向“教什么”的目标设定;精心设计指向“如何教”的高质量的活动与问题,建议要衔接已知,通过突破认知障碍增加挑战性,还原知识发生过程使其情境化;过程性评价要有让学生被接受、被支持、被点燃的实时激发和及时评价反馈。最后,建议所有的教师们继续研究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展示推荐素养导向的优质课例,开展二次教研进行深入研究,继续发挥教研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专业支撑作用。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