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芸豆是一种重要的食用豆类作物,主要种植于我国的东北、西北和云贵高原等高寒、冷凉地区,是山西省重要的杂粮作物之一。其生育期短、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且具有保健功能。

由于红芸豆生育期短,耐旱耐贫瘠,非常适宜种植于山西中北部冷凉、高寒旱作地区,因此在山西忻州、朔州、大同等地区大面积种植,种植面积超过3万公顷,出口量约占全国出口量的40%,成为了当地重要的食用豆特色农产品。

但是由于常年连作、不合理施肥、病虫害、品种的混杂及退化等现象的发生,导致红芸豆品质和产量下降,严重制约着红芸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培育高产、优质、田间综合表现良好的红芸豆新品种,是提高红芸豆种植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对提高山西省红芸豆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芸豆1号是以英国红芸豆为材料育成的红芸豆的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的特性。

白芸豆种植技术_种白芸豆的过程_白芸豆的种植技术视频

芸豆1号栽培技术

3.1播前准备

同芸豆1号忌与豆科作物重茬或迎茬种植,选用的地块应与马铃薯、玉米等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应选择地势平整、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力均匀的中等水肥地块种植该品种。前茬收获后及时进行秋耕,耕地深度为20~25cm,次年春天进行旋耕,耕深10~15cm,做到上虚下实、土表平整。结合整地,每公顷施农家肥22.5t、复合肥300~450kg。播种前对同芸豆1号进行粒选,选择饱满、大粒、无霉变、无虫口、无损伤的种子进行播种。播种前晒种2~3d,用35%的多克福种衣剂或2.5%的适时乐种衣剂拌种。

3.2播种

同芸豆1号适宜播期为5月下旬到6月上旬,当10cm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即可进行播种。采用覆膜播种机宽窄行穴播。膜幅宽70cm,膜上窄行35~40cm,膜间宽行60cm,膜上种植2行,株距25~30cm,每穴3粒,播深3~5cm,播量90~105kg/公顷。播种后一周左右出苗,出苗后注意查苗补苗,2叶后定苗,每穴留苗2~3株,留苗密度15万~18万株/公顷。

白芸豆的种植技术视频_种白芸豆的过程_白芸豆种植技术

3.3田间管理

播种后,要注意防止地膜被风刮开,如发现应及时用土压住封边。地膜覆盖部分一般不长杂草,中耕只需在膜间露地上进行,整个生育期中耕2~3次,中耕应进行到封垄为止。幼苗期结合间苗、定苗中耕1次,可提墒、保墒,提高地温,促进幼苗生长,防止杂草丛生。开花前进行第2次中耕。开花初期,每公顷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50~225kg,盛花期叶面喷施1.5%~2.0%的硫酸锌或钼酸铵溶液。整个生育期不能多浇水,不然会使根系发育不良。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可在苗期到开花期浇水2次左右。

3.4病虫害防治

全生育期注意防治芸豆褐斑病、细菌性疫病、豆荚螟、美洲斑潜蝇、蚜虫等病虫害的发生。褐斑病发病初期,用50%的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兑水喷雾。细菌性疫病可在发病初期用14%络氨铜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兑水喷雾。

豆荚螟4.5%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美洲斑潜蝇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750~1500倍液或1.8%阿维·啶虫脒微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选用25%噻虫嗪水分散性粒剂1000~2000倍液或10%吡虫啉1000倍液喷雾。

种白芸豆的过程_白芸豆的种植技术视频_白芸豆种植技术

3.5收获

该品种株型紧凑,成熟期相对一致,当叶片凋落、豆荚变成黄白色时即可收获。收割后在场上晾晒3~5d。植株成熟后应及时收获,避免因雨水导致豆荚和籽粒霉变,影响品质。应及时选择具有本品种特征、生长势强、抗病性好、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种株留种使用,及时收获、脱粒、晾晒。仓库贮藏要做到精细,防止品种混杂和霉变。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