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舆情报告也有几年了,在这里我分享一下我个人的经验吧,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帮助。
我每次写报告的时候,首先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评判一份舆情分析报告是否优质,我自以为对于读者来说,越具有参考价值,越有帮助,越是优质,所以我常常从这个思路来写舆情分析报告。
浏览阅读舆情分析报告的往往是企业公关、市场、宣传方面的人员,他们关注阅读舆情报告,最关心的经常有两点,一是了解舆情事件的走向,例如舆情是怎么发展壮大起来的,事件最后又是怎么收尾的,二是想了解企业在舆情应对中的表现,哪里是值得称道的,哪里又是在踩雷。
一份报告能满足这两点需求,我觉得就能称得上是一份优质舆情报告。
那么究竟如何做呢,我试着从我自己的报告中阐述一些我的想法。
首先一点就是把事情说清楚,这是一个基本但很多报告还是没有做到的点。首先我们自己需要厘清各个要素和各种关系。
以此前的特斯拉女车主维权事件为例,事件当中主要是涉事企业特斯拉和维权女车主两方,而维权方又分为三个要素,一是女车主——当事人;二是另一位维权者——女车主的“战友”;三是女车主的家人。在监测期间,特斯拉官方共作出5次回应,这些都需要清晰地表达清楚,尤其特斯拉的回应不能漏,不能只选择最受关注的回应表述就完事了,这会让读者上下文联系不起来。
此外在企业回应的时候,尤其多企业回应的时候,可以提炼要素用于对比参照,像之前我做薯片致癌事件的舆情报告的时候便是如此,还有特斯拉事件当中,维权方和涉事方的声明各执一词,有许多出入,我便把这些整理出来
。其实这也是从公关人员角度出发,方便读者能准备把握公关回应的要素有哪些,怎么来说。
总而言之,有条理有次序的把整个舆情事件展现出来,让读者第一眼能看出重点,就很不错。
接下来是对舆情的分析。现在对各自舆情分析工具很多,但内容上大同小异,舆情趋势图、情感倾向图、媒体分类、区域分类、热词云图、活跃媒体分布、传播媒体行业分布等等,此外公开平台有百度指数、微信指数、微博指数等等。这些一方面能够体现舆情事件的热度走势,另一方面也能体现舆情结构。比如这起事件主要是在哪里传播的(微博、豆瓣还是抖音、贴吧),哪些新闻获得更多的阅读和转发、哪些词汇被反复提及(尤其是负面词汇)等等。
以我们监测的滴滴抽成事件和腾讯张军事件为例,两家活跃媒体差别就很大
客观讲,这些图表可以让舆情数据生动形象,但要避免为了形象而形象,重要的还是服务内容,服务舆情核心。
最后,我想强调一点,就是对于舆情的表述、公关的应对,一定要冷静,克制,否则容易被打脸。比如特斯拉维权事件,事件爆发时不少人跟着一路踩,我也见到不少公众号文章笑称特斯拉没有公关,陶总后台有多硬等等。但客观讲,特斯拉的企业文化融入到特斯拉的公关当中,陶总的回应很符合特斯拉的企业风格,而她最初的采访也有被媒体断章取义的成分。(不过被断章取义也是她的责任)
在舆情分析、尤其对企业危机应对的分析,应该更多地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考虑,他是怎么做的,他的回应有什么不妥,他的应对是基于企业自身哪方面的考虑等等。在一起舆情事件中,大多数人天然会站在消费者、维权者的角度来看,但是舆情报告的读者是会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考虑的。
另外专业人做专业事,如果你没有很多危机公关的经验,又想更多去评论危机应对的表现,可以尝试多邀请知名的公关专家作出点评,我们梅花数据近几年的危机公关报告基本都有邀请业内专家作出点评,给出的评价中肯又切中要害。这能给报告提升不少参考价值。
大致想到的就这么多了,希望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