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报道,鲤鱼为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主要养殖品种之一,养殖面积近2万亩。2014年引进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的分子改良建鲤,3年推广养殖面积有2000亩,经过3年的养殖,发现该鲤鱼新品种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体形好,受到养殖户的青睐。本文对该鲤鱼养殖新品种在东海县的主养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供养殖户参考。

池塘养殖面积以10——20亩为适,水深2——3米,每口池塘配备1——2台1.5kw增氧机,1台投饵机。

鱼池经过清塘,预先培育浮游生物,选在天气晴朗,5月上或中旬放养鲤鱼乌仔,亩放在1万——2万,前期泼洒豆浆,后期投喂蛋白质含量在30%左右的适口配合饲料,培育10——15天后,捕大留小分阶段出售夏花鱼种。

6月中旬,在塘中放养留下的鱼种800——1000尾/亩,体重10——15克/尾,搭养鲢、鳙改良水质,投喂蛋白质含量在28%——30%的配合饲料,经过5个半月的养殖,成鱼规格1.2——1.4千克/尾,成活率为90%以上,平均饵料系数约1.6,饲料成本约6元/千克。养殖过程中,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免疫调节剂如自主开发的以中药和益生菌组成的饲料添加剂。

周围水源无污染,水电路配套齐全,水深1.5——3.5米,每口池塘养殖面积在10——60亩,每口池塘配备1——2台1.5千瓦的增氧机,1台投饵机。

5月份投养乌仔,放养量在2万——3万尾/亩,前期泼洒豆浆,后期投喂蛋白质含量30%左右的适口配合饲料,培育至5月底至6月初,分塘养殖,亩放0.5万——0.6万尾,期间全程投喂30%适口配合饲料,11月中旬开始少投或停食。

培育的鱼种在翌年2——3月份,规格4——6尾/千克,亩放600——800尾,搭配鲢、鳙调节水质。投喂蛋白质含量在28%——30%的适口配合饲料,定期在饲料中加入维生素C或大蒜素拌饵投喂,提高鱼体免疫力,养殖到8——9月出售,成鱼规格在1——1.2千克/尾,成活率为100%,亩产800——900千克,饵料系数1.6左右。

池塘条件和鱼种培育同“中秋节上市养殖模式”。2——4月份,亩放规格4——6尾/千克的鱼种1400——1600尾,搭配鲢、鳙调节水质。投喂蛋白质含量在28%——30%的配合饲料,高温季节减少投喂甚至停食,减少肝脏疾病发生,定期在饲料中加入维生素C、大蒜素以及自主开发的中药和益生菌组成的饵料添加剂拌饵投喂,提高鱼体免疫力,冬天少喂或不喂,翌年2——3月春节后出售,成鱼规格1.2——1.4千克/尾,成活率为100%,亩产1800——2000千克,饵料系数约1.65。

当年养成成鱼适用于夏花培育池和鲢、鳙亲本培育池,由于放养时鱼较小、为10——15克/尾,不适宜在大于50亩的池塘养殖,此外11月中下旬上市,没有价格优势,亩效益2000——3000元,不宜大面积采用这种模式;但在鲢鳙亲本培育池中套养,则可以充分利用池塘空间和食物链,效益较好,值得参考。

在鱼大量上市季节,鱼价相对低,影响了养鱼利润。中秋节前和春节后,避开了鱼上市高峰期,价格相对高,可增加养鱼利润。此外,中秋节前和春节后上市的两种养殖模式中鲤鱼放养密度不高,水质容易控制,在饲养管理中,特别是在高温季节适当控制投喂量以及在饵料中定期添加免疫调节剂,可以防止养殖过程中鱼类疾病的发生,减少养殖成本,保证鱼产品质量。亩效益达2900——4500元。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