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赚钱的四个行业,个个都是暴利,有一个你一定知道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我们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话,你知道最初源自于何处吗?其实,早在唐代时,就有关于三十六行的记载。
三百六十行,不只是三百六十个行业
宋代周辉的《清波杂志》上便记有肉肆行、海味行、酱料行、花果行、鲜鱼行、宫粉行、成衣行、药肆行、扎作行、棺木行、故旧行、陶土行、仵作行、鼓乐行、杂耍行、皮革行等三十六行。
清明上河图局部,宋,张择端 图源:网络
怎么才三十六行?剩下的三百二十四行被你吃了?别急,笔者没吃。据徐珂《清稗类钞·农商类》载:“三十六行者,种种职业也。就其分工约计之,曰三十六行;倍之,则七十二行;十之则三百六十行。”可见“三百六十行”只是个泛指的数字,而不是只指三百六十,现实社会中,行业远远不止三百六十个。
当今世界,计算机、法律、金融等行业很是赚钱,成了许多学生考上大学必选专业。那么在古时候,哪些行业是最挣钱的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古代的四大热门行业
1.盐业
要说古代第一赚钱的行业,那非“盐业”莫属。盐业在古代是名副其实的垄断性行业。为什么呢?因为古代没有冰箱,食物的储存颇费一番功夫。老百姓们需要将食物用盐进行腌制,制成酱菜或风干后保存。如果非要把盐和现代的某一种物品(资源)相较,那可能就是石油了。如果说石油是现代的“黑色黄金”,那盐就是古代的“白色黄金”。
盐业如此赚钱,政府势必会将其收入囊中。春秋时,齐国之所以在众诸侯国中一呼百应,常年霸榜,很大程度是因为实行了管仲的“官山海”政策,山里产铁,海中产盐。(《史记·齐太公世家》:“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
战国时期,秦国于商鞅变法后设置盐官,管理食盐专营一事。汉初,开山泽之禁,允许私人经营盐业。到了汉武帝时期,与匈奴频繁交战,军费不足。故,于元狩年间(前122年一前115年)将盐业收归官营,在中央归大司农属下的斡官经营,纳入国家财政。这便是“盐铁官营”制度。
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以东郭咸阳、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专卖盐铁,禁止私营。在河东、太原、渤海、会稽、蜀、南海等二十八郡置盐官,成了两汉时政府重要的经济来源。(元帝时,罢,旋复置。东汉时隶郡县,主收盐税。)
说了这么多,私盐的利润到底有多高?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北宋时,政府在陕西垄断经营的青海盐售价是每斤四十四文,而在青海产地的价格每斤仅为五文,开采成本则更低。一般情况下,售价是成本的20倍甚至更多。
暴利之下,私盐贩子自古便富可敌国。私盐贩子将贩盐所得的钱财购置武器、招揽兵士,意图谋反,给政府埋下了不少安全隐患,如元末江浙军阀张士诚就是卖盐起家的。
到了明清时期,政府对盐业改为特许经营,给商人发放“盐引”。盐引就相当于现代社会的烟草许可证,有许可证,才能卖盐。不少不法商户将食盐低价买进并高价卖出,或囤积居奇者,比比皆是。
为了获得盐引,盐商需要和政府进行合作,做到利益置换或者以钱财收买管“盐引”发放的官员。清朝主管盐业的官员是各地的“盐道”,能当上盐道的官员,走路都得横着走。
盐引 图源:网络
明清两朝的盐业,是官商勾结获取暴利的典型行业。当时盛极一时的晋商和徽商,就是在盐业特许经营制度下,靠官商勾结而起家的。徽商贩盐产业的集中地是交通便利的扬州,扬州自隋唐以来就是富裕之地,因此扬州盐商成了乾隆的钱袋子。乾隆下江南吃喝玩乐需要他们伺候、掏钱,扬州盐商想获得某种特权也需要乾隆的“放水”。
△乾隆下江南,盐商觐见 图源:网络
有一部电视剧名为《大清盐商》,剧里的主人公汪朝宗是扬州著名盐商。扬州盐商是世袭制,可汪夫人始终没有诞下男性继承人。生下的女儿一出生就对外宣称成是男孩(因盐商需要男性继承)。让女儿穿男孩衣裳,梳男孩发型,并送女儿去外面的书院上学。此举就是想要保住家族代代的荣华富贵,防止盐引的资格被其他家族夺去。
图源:电视剧截图
图源:电视剧截图铁业
铁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了铁器可以私自制作武器盔甲,进而有人会招兵买马,起兵造反、造成社会动乱。在战火纷飞三不管的年代,拥有私人铁矿的、倒买倒卖铁器的人可谓是能赚的盆满钵满。不过在“盐铁官营”制度之后,从铁矿的开发到铁制品的制作和售卖,政府都管理的十分严密。较盐来说,不容易私自贩卖。
△图源:网络
丝绸贸易在古代也是较为赚钱的行当。丝绸是古代中国沿商路输出的代表性商品。
△图源:网络
“绸”字的本意指丝织物中的一类,即无其他类丝织物特征的、质地紧密的丝织物。在西汉首度出现时,专指利用粗丝、乱丝等下脚料织成的低档织品。但正因“绸”属于较为普通的中厚型丝织物, 易于推广, 影响力渐大, 至后世用“丝绸” 作为丝织物的代称。丝绸深受阿拉伯宫廷和西欧人的喜爱。
商人们穿过丝绸之路,到达西欧、阿拉伯帝国的交货地。丝绸的价格等同于与丝绸同等重量的黄金!所以,丝绸有“软黄金”之说。优质的丝绸从古至今都是奢侈品,丝绸之路更是为广大中国人所知。
茶叶贸易
隋唐时期,茶叶通过海上丝路到达朝鲜、日本。隋唐始,中国茶叶包括茶籽、制茶技术、制茶器具通过外交、商贸,经由中国东部沿海登州(今山东蓬莱市)、扬州、明州(今宁波)等港口不断输入朝鲜和日本,并成就了日后闻名世界的韩国茶礼和日本茶道。
五代时期(907—960年),福建泉州逐渐发展成茶叶出口的主要港口。宋代,随着指南针的发明,航海、造船技术的提高,海上丝路十分繁荣。
北宋时期,茶叶受到上至天子下至百姓的追捧和喜爱。由于制茶技术的提升,使得茶叶味道有所改进,得到更多人的青睐;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茶叶这种“饮品”在更广阔的地区、更多人群之中传播。
茶马互市和海外贸易间接扩大了茶叶的市场、增加了销量。据《宋史·食货志》等的记载,北宋政府每年购买的茶叶总额有2906万余斤,除了官府买卖之外,社会上流通的还有折税茶、贡茶、耗茶以及无法禁止的私茶。换算下来,北宋时期的茶叶年产量当在8355.2万斤至9548.8万斤之间,接近1亿斤。
提及北宋的茶叶税收,就不得不提到政府颁布的“榷茶法”。该法正是通过法律手段对茶叶的贩卖、交易进行控制乃至官府垄断。由于茶叶产量大、交易量大,茶叶贸易的税收十分充足,茶利收入是宋代财政收入的重要部分,在财政收入占比上和总量上都是十分可观。可以说茶叶和茶行业在财政上起了极大的作用。
北宋茶利收入的绝对不仅大大超过前代唐代的茶税收入,政和年间所入一千万贯还接近唐代的全国财政总收入。从北宋的商税总收入看,茶税也在其中占有较大比重。“皇佑中,岁课茶钱七百八十六万三千九百。嘉佑以后,驰茶禁,所历州县收算钱。至治平中,岁课增六十余万,而茶税钱居四十九万八千六百”。可见,北宋的茶利还是相当可观的。
为了方便茶叶贸易的进行,北宋政府还特意在京师设立“榷货务”,“会给交钞往还,而不积茶货”。作为负责全国茶叶销售和管理茶叶贸易的专门机构。由于“茶之为利甚厚,商贾转至于西北利尝至数倍”。贩茶在北宋是件有利可图的事,大批商人趋之若鹜。
景德年间茶商仅在东南地区便获茶利三百六十余万。故可以说,全国性茶叶贸易机构的设置,贸易的数量及巨额利润的获取,不仅反映了北宋茶叶交易的活跃,也是北宋商业繁荣的一个标志。
《宋史本纪》记载,淳化三年(992年),中国对印度尼西亚主要出口丝织品、茶叶和瓷器等。元祐二年(1087年),广州、明州、杭州、泉州等港口茶叶为重要商品之一,泉州成为两宋茶叶出口的最大港口,远及非洲、西亚、东南亚。
元代,大批宋朝遗民及人口移居南洋,形成了茶叶侨销的基础。郑和七下西洋(今南洋及印度洋),先后到达东南亚、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更远至非洲东海岸。加之新航线开辟,资本主义及殖民体系的发展,中国茶开始通过海上丝路大批量远距离的国际贸易,进而替代丝织品垄断国际市场,在中国出口商品中一枝独秀。
这四大行业在古代都属于暴利行业,但非有权有势的人难以经营,普通人想做好这四大行业,难度很高。不过,江山代有人才出,无数的底层人民还是在不断努力,向上发展,成就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
△图源:网络
以上就是笔者整理的几个古代最赚钱的行业。如果穿越到古代,你会想从事什么职业呢?你在现代所学的专业,能否帮你在古代赚到第一桶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