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创业网养殖视频_养殖致富经_CCTV致富经养殖自主创业

核心提示:靠着养羊,失去右手的全国人大代表刘入源自强自立,生活慢慢好了起来。但看着一些乡亲还在贫困线上挣扎,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决定带领大家一起养羊、发“羊财”。在他眼里,“光自己好不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李小健 通讯员黄冠华8月27日北京报道:正值盛夏,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7月27日,在广西博白县旺茂镇全国人大代表刘入源的新建养羊基地,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顶着烈日热火朝天地紧张施工,打井、焊接、砌砖……不远处,已经建成的羊舍一字排开,蓝色的房顶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醒目。

“目前一期已经建好9幢羊舍,还有9幢正在搭建钢结构,仓库和料房也在建设中,预计8月份可以进驻。”刘入源一边指挥工人干活,一边对记者说。两天前,他还在北京参加国务院扶贫办主办的全国脱贫攻坚奖的评选,活动一结束,便马不停蹄赶了回来。

“从去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的获得者,到今年成为活动的评委,让我感受最深的不是角色的转变,而是在评选中,看到很多候选人助推脱贫的好经验好做法,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我现在是恨不得马上推动落实。”刘入源表示。

致富创业网养殖视频_养殖致富经_CCTV致富经养殖自主创业

全国人大代表刘入源在检查种羊进食情况。摄影/谢仁晧

战鼓催征马蹄疾。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现在还有不到几个月的时间,这位两度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的身残志坚的“80后”代表,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紧要关头,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10年养羊路,踏平坎坷成大道

刘入源是广西博白县江宁镇长江村的一位农民。16岁那年,因为一场意外,失去了右手。手虽然没了,但志向不能没,他决定自强自立,用一只手撑起一片天。

2009年10月,刘入源用全部积蓄3.5万元买了31头黑山羊。因为之前从没干过养殖,不懂防疫技术,结果短短一个月这31头羊全部病死了。家人责怪说:四肢健全的人都不敢养羊,你一个断了手的人怎么养得活?

但他不死心,通过向亲友借钱,2010年3月再次买来31头羊,同时开始刻苦自学养殖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终于成功了,养的羊也一天比一天多,2011年存栏量达到250头。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有的羊场已经跟不上发展的步伐。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养羊产业,2014年4月,刘入源在江宁镇创办了广西唯一的集研究开发、品种改良、生产、繁殖及供销一体化的大型山羊养殖基地——广西博白县桂源农牧有限公司。他和员工们经过一番打拼,目前,基地存栏努比亚种羊3200多头,肉羊500多头,年产值达500多万元。该基地还被广西水产畜牧兽医局确定为全区标准化种羊示范基地,刘入源也由此成为远近有名的“养羊大户”,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十佳农民”“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等荣誉。2018年1月,他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令刘入源激动的是,他曾两度获得习近平总书记接见。2017年12月,他作为代表参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2019年5月,他作为“全国自强模范”再次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和人大代表肩负的神圣使命,鼓舞着他奋勇前行,造福一方。

致富创业网养殖视频_养殖致富经_CCTV致富经养殖自主创业

全国人大代表刘入源向长江村干部群众传达全国两会精神。摄影/陆小青

带领乡亲们一起养羊、发“羊财”

靠着养羊,刘入源的生活慢慢好了起来。但他认为,“光自己好不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江宁镇地处偏远,集山区、库区于一身,全镇11个村有6个是贫困村,是博白县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看着一些乡亲还在贫困线上挣扎,刘入源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决定带领大家一起养羊、发“羊财”。在他的动员下,江宁镇陆续有几十户贫困户加入了养羊的行列。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刘入源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积极助力精准脱贫,带领贫困户致富。经过反复摸索,他总结出了“入股经营、托管代养、自主经营”等适合当地的扶贫模式——把贫困户的扶贫贷款集中起来,公司出种羊、出技术、出服务,并按约定价格回购成年羊,贫困户只需要负责喂养和简单照看。这种实惠可靠又无后顾之忧的致富模式很受当地农民青睐,大伙纷纷加入刘入源的养羊大军。截至目前,周边乡镇农民加盟养殖的羊已达5000多头,累计带动400多户贫困户、1600多人脱贫致富,带动全县30多个贫困村走上脱贫致富路,村集体经济年均收入达3万元以上。

“当然,扶贫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因地制宜。”聊起“扶贫经”,刘入源的“干货”不断。

江宁镇四联村是玉林市唯一一个自治区级深度贫困村,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扶贫难度大。为了帮助四联村脱贫,刘入源主动进行结对帮扶。经过深入考察,他决定利用鹌鹑养殖技术简单、成本低、容易复制推广等特点,整合贫困村产业发展资金和银行贴息贷款,帮助四联村建设一个鹌鹑养殖基地,以增强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

“基地由刘入源指导创建,并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持,今年4月份正式移交给村里。目前有鹌鹑2万多羽,日产蛋250公斤左右,年产值约60多万元。”该村党支部书记吕超通对记者说。

“我在这个鹌鹑基地打工,月工资有2500元,除去生活开支,每个月都有几百元节余。”贫困户黄学龙一边和同事分拣鹌鹑蛋,一边向记者介绍情况。

而说起刘入源,江宁镇道根村的贫困户黄涛更是一脸的感激。原来,见市场上肉鸽卖得非常火,黄涛从去年开始,便通过朋友借钱养起了鸽子。眼看鸽子一天天长大,销路却成了问题,原先答应订购的餐馆,不是借口鸽子品质差就是嫌价格高,纷纷“放了鸽子”。鸽子卖不出,欠的几万元债务还不上不说,每天还要贴进去不少的饲料钱,让黄涛头痛不已。

绝望之际,黄涛找到了刘入源,这位仗义的“刘代表”二话不说,立马帮黄涛找到买家。随后,刘入源又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到养母鸽成本低,养鸽卖蛋更实惠。于是,他建议黄涛以及其他村民改养母鸽、卖鸽子蛋,很快扭转了局面。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