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食的世界花样繁多,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有自己偏好的面食:中国的北方人爱吃馒头,欧美人以面包为主食,在中东一带薄饼最盛行……似乎只有面条,在哪里都吃得开。
面条:面食界的伟大发明
面条算是烹饪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改变了人们对面粉的认知。从前,人们把小麦磨成面粉,和上水使其形成面团,觉得是水把面粉粘合在一起,所以只能隔水烹饪——烤或蒸,面包、馕饼和馒头等一类主食就是这样演化来的。
敢让面团进到汤水里烹煮的举动,在中国南北朝才实现。《齐民要术》中记载,人们将揉好的面团先蒸一下定型,再用手搓成条下锅煮,就不怕它“化”到水里,称之为“水引饼”,算是面条的鼻祖。隋唐时,水引饼传到西域,当地人将“先蒸后搓”,变成把面先搓成条再浸泡到油中,使它周身沾满油脂,认为这样能使面条遇水后不会散掉,这就是“拉条子”的雏形,而这种面条也在唐朝中期回流到中原,变成当时的一种高档食物。
面团中蛋白质聚合而成的面筋,是维持面条不散的关键力量。
时至宋代,面条才彻底进化成如今这般,由面团变成面条后直接下锅去煮,因为人们终于发现了其中关键——把面粉和成面团后,只要“饧(音醒)”一阵,也就相当于让它自然发酵,这个过程中面团里会“生”出大量面筋,成为面团的“维稳骨架”,这时再煮面就不会散掉或者“化掉”。而面条最外层的淀粉,在受热发生糊化的同时,还会与水分子交织形成一层黏膜,使面条煮熟后表面滑溜。
面条表面淀粉受热后形成黏膜,使刚出锅的面条显得滑溜。不过帅不过5分钟,出锅之后,这层黏膜很快就会因缺水而相互粘黏,导致面条黏成一坨。
7种武艺,7种面条
面条面条,外表一般都是条形的。但“条”也有粗细、宽窄之分——因为它们出自不同的制作手法,口感自然也各有千秋。
第一式:拉面
拉面是面条武艺中最具表演性的——厨师用双手将一小块面团反复拉长、交叠,面条根数呈2的N次方增长。拉面对面团品质的要求很高,因为它得有足够的韧性和延展性,不然很容易拉断,而要做到这点,和面和揉面尤为关键。
拉面师傅在和面时,会加入由蓬草烧成的灰烬,它碱性很大,能使面团里的面筋网变得致密,而拉之前反复揉搓摔打面团,又让面筋在“暴力”中形成长长的链条,增加了延展性,使它禁拉又禁拽。拉面在西北一带尤为流行,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兰州牛肉拉面”。
第二式:抻面
抻面盛行于华北、中原一带,也是一门徒手制面条的武艺,路数跟拉面颇为相似,但手法没有拉面那样粗犷,速率较慢、动作幅度较小,还省去了最后摔打面条的步骤。
“抻”出的面条往往较细,甚至可以细如发丝,是做长寿面的最佳选择。由于不用猛烈地拉扯面条,和面时也就不需加入蓬灰,只加少量盐即可,吃起来也就没有碱水味。
第三式:扯面
扯面主要流行于陕西、山西一带,其中代表作就是“油泼扯面”。它的最大特点是面条扁平,像皮带一样,因此也叫“裤带面”。扯面不像拉面抻面,能一次整出好几根,而是用厚面片一片一片扯出来的——双手要用力均匀,颤颤巍巍地向两边慢慢扯。
为了保证它在拉扯中不断裂又粗细均匀,面团发酵时要在表面刷一层油,油脂可以让面团表面的面筋软化,同时又让它扯好后不会因面筋的弹性而回缩。
第四式:揪面
揪这个动作相比拉扯,幅度就小很多了,主要靠手指手腕用力,其经典代表就是山西的“一根面”。这种面条在制作时,先把面团揉搓成面棍,然后盘绕在装满油的盆里发酵,这样做的道理跟扯面类似,保证它在揪的时容易粗细一致。在下锅的时候,一手揪面往锅里送,一手从盆里捞面续上,煮好后整碗只有一根面条。
第五式:削面
制作削面,就需要借助武器了——一块边缘带钩的铁片,用它把面团削成扁粗的条,钩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削下来的面条与面团还有“牵连”。由于纯靠人手掌握铁片刮削的力度,面条粗细长短往往不一,但又都是两头细薄中段粗厚。
相传削面发明于元末,朝廷为了防止民众造反,家里不允许有刀具,山西一户人家便想出用铁片削面的办法来制作面条,而削面也成为后来山西的招牌面食。
第六式:切面
切面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常用的面条制作方式。无论北方人最爱的手擀面,还是南方的碱水面,甚至日本的“乌冬面”,欧洲的“鲜”意大利面,也可以算作切面。
切面其实就是将面团反复擀轧,变成一张薄薄的面饼,然后折叠起来,用刀切成细条而成。切面制作的关键在于擀面,面饼擀得薄厚一致,切出的面条才能粗细相当,这道工序如今大多借助轧面机来完成。
第七式:压面
压面又叫“饸饹面”,是所有面条制作中工程最大的,因为它需要借助机器。
虽被称为机器,实际上制作压面的设备,更像一个大号“挤蒜器”——把面团放进底部带有许多孔洞的槽臼里,通过杵棍挤压,就会有面条从孔洞里流出。这种面条粗细完全一致,制作起来又快捷,像日本的“索巴”、朝鲜半岛的“冷面”和棍状的干制意大利面也都属于压面。
国外门派:非典型性面条
人们常见的大多数面条都是用普通小麦粉,也就是白面制作,而在世界各地的庞大“面条家族”中,还有很多另类的经典代表,它们的原料并非是白面,或者不完全是。
1.日本乌冬面
乌冬面的口感特别顺滑,是因为它里面添加了米粉的缘故。米粉中的蛋白质含量要比面粉少,产生黏性的支链淀粉含量也偏少,所以弹性和黏性都比面粉差,但也正是因为这点,让乌冬面吃起来既像面条又像米线。
2.朝鲜冷面
朝鲜冷面的原料是荞麦面粉和淀粉,相比于小麦面粉,荞麦面粉颜色偏深,蛋白质含量也偏低,而淀粉更是几乎不含蛋白质,所以面条成型后没什么“硬度”,煮熟后又很容易粘黏,但它浸泡在冷汤里,能最大限度避免了这个问题。
3.意大利面
意大利面的口感特别弹韧,是因为制造它的面粉由硬质小麦磨成,颜色金黄,里面的蛋白质含量很高,面团里的面筋“产量”也就超高,所以韧性弹性俱佳又外表黄灿灿的。而意大利面能久负盛名,还在于它形状多变,不只有条状的,还有螺旋状、蝴蝶状、贝壳状等十几种形状。管状的通心粉,就是意面当中的一类。
形态繁多的意大利面
撰文/艾晓騧
摄影/唐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