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养殖信息_咸阳养殖致富历程_2020致富经养羊视频

□ 程敏

今年66岁的老党员李邦靖是咸阳市旬邑县张洪镇西头村的党支部书记。上世纪70年代,他的家乡——西头村是穷得远近闻名的“烂杆村”,那真真是“点灯靠油、耕地靠牛、吃水靠挑、磨面靠推”。当时年仅20岁的李邦靖暗下决心:一定要拔掉穷根,要让乡亲们吃上白面馍馍!

为了改变村里缺钱少粮的窘境,时任西头村大队长的李邦靖冒着被“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风险,带领村上70多名年轻人成立了副业队,先后到附近的百子煤矿、永寿的平遥煤矿挖煤,到西安红旗机械厂拉砖,然后靠卖苦力挣得的钱给村上接水电、铺砂石路、买拖拉机、磨面机,让贫困的西头村开始变了模样。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的战略抉择,中华大地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率先推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重点的农村改革,给李邦靖和他带领的西头村带来了新的希望。

上世纪80年代初,李邦靖认准苹果能帮助村民致富,但刚迈出第一步就遇到了难事。由于缺乏经验,李邦靖带领村民买回的高价树苗竟是没有嫁接的生苗。群众意见很大,要求退款,甚至还有人要将李邦靖告上法庭。面对挫折和压力,李邦靖知难而上,他拍着胸脯向群众保证:“即使我李邦靖倾家荡产,砸锅卖铁,也不会让大伙受损失”。他卖掉了自家的口粮,又东拼西凑借了400元钱,自己出资聘请律师与苗木供应商打官司,终于在短短6天时间内,将苗木款一分不少地追回,全数退赔给群众。

李邦靖坚信,苹果树就是西头村的“摇钱树”,只要把好苗木品种和技术这两大关,这事儿就一定能弄成。为此,他专门请来了技术员,并亲自去外省联系苗木。为了节省钱,一路上他招呼技术员进饭馆吃饭,自己却暗地里啃冷馍,喝凉水。皇天不负有心人,李邦靖从山东调回的两批苹果树苗成活率达到了100%。到1990年,西头村栽种苹果面积达到1500亩,成了旬邑县苹果起步最早、效益最好的村子。

苹果托起了山沟沟农民致富的大希望,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可李邦靖仍然不满足,他的心中有更远的谋划:他要让父老乡亲改变这祖祖辈辈住沟坡钻窑洞里的窘境,与城里人一样也住单元房、走柏油路、洗热水澡、用节能灶。为此,李邦靖专门到南方学习考察,取南北民居建筑之所长,四处拜访专业人员,将单体庭院式结构新居的方案、图纸带回西头村……那一天,天还麻麻亮,李邦靖隐约听到自家大门外开始有了些响动,还没等他探个究竟就听见妻子在那边儿喊着:“邦靖,你来!快出来!”李邦靖一边披上外衣一边勾着鞋子连忙往外走,眼前的一幕让他万分激动:全村64户村民拿着各自的建房款站在大门外。村民李德厚将还带着体温的一沓钱直往李邦靖的怀里塞,“邦靖,这几年咱卖苹果攒下钱咧,你办事,我放心,你看着给咱盖房子!”要知道,农民一生两件大事儿:划庄基盖房和给娃娶媳妇儿。群众能将自家的建房款放心地交给村上,请村上统一管理、统一施工,这是对他和组织最大的信任和支持。

就这样,他带领村干部独创“支部组织,资金共管,统一招标,集中建设”的新农村建设模式,终于,一座座小洋楼在这个渭北旱塬上的小山村拔地而起。

“子规啼尽心头血,便是漫山杜鹃红”。2010年陕西省年度经济人物颁奖典礼上,李邦靖成为颁奖典礼上唯一一位来自基层的获奖者。2016年,全省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时期,李邦靖睿智的目光又瞄准了乡村旅游。在省纪委的协调帮助下,西头村通过招商引资,开工建设了集吃、住、游、乐、采摘为一体的云尚乡舍客栈等文化旅游项目。2017年底,西头村已率先脱贫摘帽。前不久在中央一套上映的大型连续剧《黄土高天》也是在西头村取景拍摄的,该片将西头村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创业历程展现给了全国观众。

(咸阳市地方志办公室选送)

《各界导报》 2019年02月18日 第4254期 第三版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