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栽培学 第一节 概 述 一、谷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谷子属禾本科,狗尾草属,古称粟。起源于中国,是我国主要栽培作物之一。谷子营养丰富,适口性好,长期以来被视为滋补强身食物。是我国北方地区人们喜爱的食粮之一. 谷子是耐旱、耐瘠、高产作物。根系发达,能从土壤深层吸收水分;谷子叶面积小,叶脉密度大,保水能力强,蒸发量小,在干旱条件下具有高度的耐旱耐瘠性,在干旱瘠薄的土壤上种植,具有良好的高产稳产性 二、谷子生产概况 谷子是我国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早在六七千年前新石器时期黄河流域一带就大量种植,殷商时期已是人们的主食.(距今7500年的河北武安磁山遗址的窖穴中还发现大量储藏的炭化粟) 谷子在世界上分布很广,主要产区是东南亚、中亚,中洲等地,以印度、中国、尼日利亚、尼泊尔、俄罗斯、马里等国栽培较多 全国谷子种植面积约140万hm2,占全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1.2%~1.4%;总产量约280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0.5%~0.7%;平均单产1604~2359 kg/hm2。 种植面积较大的省区依次是河北、山西、内蒙、陕西、辽宁、河南、山东、黑龙江、甘肃和吉林,上述10个省区谷子面积占全国谷子总面积的97%,其中60%分布在华北干旱最严重的河北、山西、内蒙三省区。
三、谷子种植区划 东北春谷区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一年一熟,常与大豆、高粱、玉米轮作。栽培品种多为单秆、大穗、繁茂型 华北平原夏谷区 包括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冬小麦收获后种谷子。本区丘陵山地有少量春谷栽培。栽培品种生育期短,株矮、穗大、粒大 内蒙古高原春谷区 包括内蒙、河北的张家口、山西的雁北。一年一熟,与玉米、高粱、马铃薯轮作。栽培品种生育期短,矮秆、大穗 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春夏谷区 包括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春播为主,在平川地区小麦收获后种植夏谷。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四、谷子的起源与分类 (一) 起源 中国 有5000~8000年的栽培历史 狗尾草是栽培谷子的近缘祖先 谷莠子与谷子亲缘关系最近,是谷子与狗尾草的中间类型。 第二节 谷子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一、谷子的生长发育 (一)种子萌发与出苗 温度:谷子发芽的适宜温度15~25℃最低温度6℃最高温度30℃。 水分:谷子种子发芽需水较少,吸水约占种子重量的25%。田最大持水量为50%~60%左右。(二)根的生长谷子为须根系,由初生根与次生根组成。抽穗前在近地表的茎节上也可发生气生根。
初生根入土较浅、一般为20~40 cm。幼苗4叶时,主茎地下6~7节处发生次生根,入土深度达100 cm以上,水平分布达40~50 cm。 (三)分蘖幼苗4~5片叶时,地下2~4个茎节上开始发生分蘖。分蘖多少与品种和栽培条件有关。分蘖性强的品种分蘖可达10个以上。 (四)叶的生长谷子叶为长披针形。叶由叶片、叶舌、叶枕及叶鞘组成,无叶耳。一般主茎叶为15~25片,个别早熟品种只有10片。基部叶片较小,中部叶片较长,长20~60 cm,宽2~4 cm,上部叶片逐步变小。不同品种和不同栽培条件下,单叶数目及叶面积亦有变化。 (五)茎的生长谷子茎直立,圆柱形。茎高60~150 cm。茎节数15~25节,少数早熟品种有10节。基部4~8节密集,组成分蘖节。地上6~17节节间较长。 (六)幼穗分化形成1、穗结构 圆锥花序。由穗轴、分枝、小穗、小花和刚毛组成。主轴粗壮,主轴上着生1~3级分枝 一个谷穗有60~150谷码。谷码多以螺旋形轮生在穗轴上,每一轮3~4个谷码。 小穗着生在第3级分枝上,小穗基部有刚毛3~5根。每个小穗内有2个颖片,内有两朵小花,上位花为完全花,下位花退化。1枚雌蕊,3枚雄蕊,子房基部侧生2个浆片,开花时柱头和雄蕊伸出颖外,子房受精后结子1粒。
每个谷穗有小穗3000~10000个。 穗型 由于穗轴一级分枝长短不同,以及穗轴顶端分叉的有无,构成了不同穗型。常见的穗型有:纺锤形、圆筒形、棍棒形、鞭形、鸭嘴形和龙爪形等。 2、幼穗分化过程 生长锥未伸长期。长宽比≤1.1。 生长锥伸长期。 始于12~13片叶,此期约12d 枝梗分化期。始于15~16片叶,约需13d。决定谷子穗码大小、小穗与小花多少的关键时期 小穗分化期。始于16~17片叶,此时期如遇干旱,小穗原始体的膨大就要受到影响 小花分化期。始于17~18片叶,此期对外界条件反应敏感,干旱、低温都会引起雌雄蕊发育不完全,增加不孕花 小穗和小花分化大约需10d (七)抽穗开花与子粒形成 抽穗 抽穗开始到全穗抽出,需3~8 d。 开花 主穗开花期为15 d左右,分蘖穗开花7~15 d。开花第3~6 d进入盛花期。每日开花为两个高峰,以6~8时和21~22时开花数量最多,中午和下午开花很少或根本不开花。每朵小花开放时间需70~140 min 。 适宜温度为18~22℃,相对湿度为70%~90%。 籽粒形成 子粒灌浆分为三个时期:①缓慢增长期开花后的一周之内,灌浆速度缓慢,干物质积累量占全穗总重量的20%左右②灌浆高峰期开花后7~25 d,干物质积累量占全穗总重量的65%~70%③灌浆速度下降期开花25 d后,灌浆速度锐减,子粒进入脱水过程,干物质积累量仅占全穗总重量的10%~15% 三、谷子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温度 谷子喜温,要求积温1 600~3 000℃ 发芽最低温度6~8℃,24~25℃时发芽最快 幼苗不耐低温,在1~2℃条件下易受冻害,甚至死亡.出苗至分孽适宜的温度为20℃ 拔节至抽穗阶段,适宜温度为22~25℃ 受精到子粒成熟,适宜温度为20~22℃,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
低于20℃或高于23℃,对灌浆不利。 (二)水分 谷子比较耐旱。蒸腾系数为142~271,低于高粱(322)、玉米(368)和小麦(513),水稻更高 苗期耐旱性很强,需水量占全生育期1.5%左右 拔节至抽穗需水量最多,占全生育期50%~70%,是获得穗大粒多的关键时期 “卡脖旱”:拔节孕穗期水分亏缺,容易形成抽穗不畅或抽不出穗,或形成畸型穗的现象。 从受精到子粒成熟阶段,需水量占30%~40%,是决定穗重和粒重的关键时期,如遇干旱则影响灌浆,秕谷增多,严重减产。 (三)光照 谷子为短日照作物。日照缩短促进发育,提早抽穗;日照延长延缓发育,抽穗期推迟 谷子是C4作物,净光合强度较高,一般为25~26 mg/dm2h,超过小麦,二氧化碳补偿点和光呼吸都比较低。 (四)养分每生产子粒100kg,一般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素2.5~3.0 kg、磷素1.2~1.4kg、钾素2.0~3.8 kg,氮、磷、钾比例大致为1.0--0.5--0.8。 氮素 需氮量较大,充足的氮肥有利于谷子生长发育 磷素 在生育周期内极为活跃,枝梗分化与小穗分化期是需磷的高峰期,主要分配在幼穗。此后,抽穗、开花、乳熟期,磷素在植株各器官呈均匀状态分布 钾素 幼苗期吸收较少,拔节到抽穗前是吸钾高峰期。
(五)土壤谷子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但以土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较丰富的砂质壤土或黏质壤土最为适宜。谷子喜干燥、怕涝。尤其在生育后期,土壤水分过多,容易发生烂根,造成早枯死熟,应及时排水。谷子适宜在微酸和中性土壤上生长。 第三节 谷子的产量形成与品质 一、谷子的产量形成 (一)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二)叶面积动态变化 出苗到拔节,叶面积指数以0.5~1为宜 拔节到抽穗,叶面积发展迅速,至抽穗开花达到最大值,以4~5为宜 抽穗到乳熟期,叶面积指数达到最大值后为稳定期,能保持在30d以上不下降或变动很小,稳定期长,有利于提高结实率 从蜡熟至完熟期,叶面积指数逐渐下降为衰亡期,保持在3~2为宜 二、谷子的品质 (一)谷子的品质 谷子的品质包括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 营养品质: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食味品质:主要指色泽、气味、食味、硬度等。 (二)营养品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蛋白质 谷子蛋白质含量有随降水量增加而提高的趋势。施用肥料的种类、用量不同,对谷子蛋白质含量影响也不同。谷子的产地、品种与生产年份不同,蛋白质含量有明显差异 脂肪 干旱有助于谷子脂肪的含量提高。
随着积温的增加,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脂肪含量还随纬度、海拔增加而呈增加趋势,随施肥量增加而呈下降趋势 淀粉 谷子无论是单施氮肥,还是氮、磷配合,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总淀粉含量减少。而直链淀粉含量则随施肥量增加呈增长趋势,支链淀粉含量则随施肥量增加呈下降趋势。 淀粉 谷子淀粉由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组成,两种淀粉的比例关系决定着小米饭的适口性,直链淀粉含量在14%~25%之间,直链淀粉含量在9.0%一11.9%之间。直链淀粉含量与小米饭的柔软性、香味、色泽、光泽有关。 糊化温度 糊化温度越低,小米越容易煮烂,且食味较好。反之糊化温度高,小米越不易煮烂,且食味较差。糊化温度划分为低(<60℃)、中(60~63℃)和高(>63℃)三个等级。糊化温度与蒸煮米饭时间及用水量成正相关。 胶稠度 胶稠度是指小米蒸煮一定时间后,米汤中胶质的流动长度,与小米饭的柔软性有关。胶稠度与适口性之间呈正相关。胶稠度在6~7 cm之间的品种,其米饭黏性适中,冷却后仍柔软,有光滑感,食味品质好;胶稠度在6 cm以下的品种,其米饭干燥,冷后发硬,适口性差。胶稠度与糊化温度之间呈中度负相关。糊化温度高的品种其米胶质流动长度较短 其他因素 谷子品种是影响小米食味质的主要因素。
品种不同,小米的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胶稠度不同。收获期、肥料、土壤类型及光、温、水等气候因子的变化也会影响食味品质。 第四节 谷子的栽培技术 一、轮 作谷子不宜连作。轮作倒茬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减轻病虫和杂草的为害。谷子对前作无严格要求,但以豆类作物最佳,马铃薯、甘薯、麦类、玉米亦是较好的前作。 二、土壤耕作春谷的“三墒整地”:在秋耕壮垡的基础上,早春耙耱保墒、浅耕踏墒、镇压提墒,即“三墒整地”。可以有效地利用水分,确保全苗、壮苗。 耙耱(耢)保墒:早春干旱多风,土壤水分散失快,通过多次耙耱,可以破除地面龟裂,弥补裂缝,消灭坷垃,切断土壤的毛细管,保蓄土壤水分。 浅耕踏墒:播前随着温度上升,杂草开始萌动发芽,在播前6—10天左右进行浅耕,可以活土除草,提温保墒,破碎坷垃,结合施肥,促苗早发。 镇压提墒:视土壤墒情,可在播前、播后进行一次或多次镇压,使土层下松上实,促进下层水上升,利于播种和出苗。原则是:压干不压湿;先压砂土,再压壤土,后压粘土。 三、施 肥谷子多在旱地种植,施用有机肥作基肥,应在耕地时一次性施入。一般施有机肥15 000~30 000 kg/hm2,过磷酸钙600~750 kg/hm2。
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300~450 kg/hm2,满足中、后期对养分的需要。谷子的施肥分为基肥、种肥和追肥三种类型。 基肥 最为重要,应随深耕一次施入; 种肥 一般用在瘠薄地上,可明显提高产量; 追肥 可以在拔节始期追“座胎肥”,孕穗期追“攻籽肥” 2001--2005年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鉴评的优质米品种(系) (三)播种期及播种方式 适期播种。北方春谷多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苗期处于干旱少雨季节,有利于根系生长;拔节期处在雨季开始,有利于幼穗分化;抽穗期处在降雨高峰期;灌浆期处在雨季之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成熟期赶在降温霜冻之前。 播种方式 多为条播,行距25~30 cm。千粒重2.5~3.5g。播种量15~22.5 kg/hm2,播种深度4~5 cm。播后及时镇压。我国北方春播留苗22.5万~45万株/hm2 ,夏播留苗60万~75万株/hm2为宜。 五、田间管理 间苗谷子子粒小,一般播量大,出苗后幼苗密集。一般在3~5叶期间苗,6~7叶期定苗。 化控间苗技术,将种子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