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切实改善汀江—韩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确保象洞溪流域水生态安全,经县委、县政府决定从2016年5月15日起至8月31日,开展象洞溪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百日会战”行动。按照“拆、转、治、清、管”的思路,为加快生猪养殖业转型发展,引导生猪养殖户转产转业,武平县农业局制定《特色养殖手册——渔业》,帮助农民朋友拓宽增收渠道。

福建石蛙养殖技术_福建石蛙养殖基地_石蛙养殖场建设视频

一、棘胸蛙(石蛙)养殖技术

1、放养前准备

(1)环境条件:环境幽静,荫凉潮湿,。水源为山泉水或地下水,水量充足,最高水温不高于28℃。

(2)建池要求:要求遮阴、防逃、防鼠、防鸟。种蛙池面积25㎡~30㎡,池高1m;孵化池面积6 ㎡~10 ㎡,池深0.5 m~0.6 m,防雨防渗;蝌蚪池面积6㎡~20㎡,池深0.6m,池底由中间向四周30度角倾斜,排水口建于底部正中间;幼蛙池、成蛙池面积6㎡以上,池高0.8-1.0cm,

(3)消毒:新建水泥池用1.0 g/m3~1.5 g/m3的草酸全池浸洗,浸泡2 d~3 d后换水,反复浸泡换水多次,至池水的pH稳定在 6.5~7.5。放苗前4-7 天,用10ppm浓度高锰酸钾对养殖池及所使用的工具进行全面消毒。

2、技术要点

(1)种蛙选育与繁育

①选育:2龄以上,生长速度快,体质健壮、色泽光亮、规格整齐、无伤残畸形。放养密度为8-10只/㎡;注意避免近亲繁殖。以黄粉虫、蛋白虫、蝇蛆、蚯蚓为主,日投喂量为蛙体重的2%-3%,及时清除残饵,保持水质清澈。

②繁殖:3龄,每年4-5月(公历)水温达15℃以上时,挑选性成熟种蛙,按雌雄比例1:0.8放养于产卵池中,产卵池同种蛙池,并在池的其中一边建宽0.5m、深0.3m边沟,以备种蛙产卵及卵泡收集,放养密度为3只/㎡~4只/㎡。

③孵化:产卵6小时后收集卵泡,按500-1000粒密度置于孵化池中孵化,孵化用水经60目筛网过滤,微流水,温度保持在15-25℃。

(2)蝌蚪培育

脱膜后7-10天,按300-500尾/㎡蝌蚪密度放入已消毒的蝌蚪培育池中,蝌蚪饵料可用经煮熟的蛋黄、南瓜、菜叶、鱼糜辅以适量的蝌蚪配合饲料,投喂量以每餐1小时内吃完为宜。期间,个体大小出现较大分化时,可按规格进行分池管理。

福建石蛙养殖基地_福建石蛙养殖技术_石蛙养殖场建设视频

(3)幼蛙、成蛙养殖

把已完全变态的幼蛙,放入幼蛙或成蛙养殖池中培育,在培育过程中对不同生长速度的蛙,按大小规格及时分池,放养密度可参照下表:

石蛙养殖场建设视频_福建石蛙养殖基地_福建石蛙养殖技术

幼蛙只吃食活性动物饵料,以鲜活的黄粉虫、蛋白虫、蝇蛆、蚯蚓为主,日投喂量一般为蛙体重的2-5%,应根据天气、蛙情及时调整,并及时清除未吃完的饵料。

3、管理要点

(1)水质管理

保持微流水,水质清澈,水温18℃~26℃;PH值宜微酸性,每天清洗食台(场),定期冲洗池底蛙粪便及其它残留物,不造成池水污染变质。

(2)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各巡池1次,观察周围环境及蛙生长等情况,检查有无蛇、鼠等敌害入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发现患病个体,及时隔离和治疗。

3、病害防治

安装防鼠、蛇、鸟设施,过滤、沉淀养殖用水;设置进入场区消毒池(盆),对进入场区人员进行严格消毒;保持良好水质,定期对养殖池进行消毒;适当投喂多维、微矿等微量元素,提高蝌蚪及蛙的免疫能力。

石蛙养殖场建设视频_福建石蛙养殖技术_福建石蛙养殖基地

二、“鱼—鳖”(甲鱼)生态混养技术

1、混养池建设改造

常规池塘或山塘,用砖、水泥块、水泥瓦或工程塑料在鱼池四周设置高≥0.5m的防逃墙,墙内侧用水泥抹光,或用“T”字型防逃檐压顶,用铁栏栅封闭进排水口,防止鳖的外逃。在池中或池岸建设甲鱼能自由上下的晒背台或食台2-3个/亩,每个晒背台面积约为1.5×2m,亦可在晒背台种植少量植物。

2、放养

不改变常规养殖品种和养殖方式的条件下,消毒后,亩投放50-100克/只健康中华鳖50-70只。鳖最好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放养为佳,此时水温在20左右,有利于鳖尽快适应池塘条件。

3、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需经常观察鳖的生长情况,减少对鳖的惊吓干扰,发现问题及时向技术人员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在对鱼类进行药物治疗时,避免使用对甲鱼敏感的药物;混养的甲鱼一般不进行针对性投饵,对野杂鱼不足的池塘可适当投喂小鱼小虾,投放少量的鲢鱼水花或夏花苗作为补充。

福建石蛙养殖基地_石蛙养殖场建设视频_福建石蛙养殖技术

4、捕捉、轮放

该养殖模式第一年每只一般可生长0.5-0.7斤,对当年干塘的池塘,可在干塘后把未达商品规格的甲鱼捕起,第二年继续放养。在第二年养殖时,同时继续投放50-100克/只的中华鳖30-50只/亩,循环混养。经2-3年养殖长成2-3斤时,在鱼捕捞后干塘捕捉。有经验的养殖户,在养殖期间,可根据市场需求随时捕捉出售。

福建石蛙养殖基地_石蛙养殖场建设视频_福建石蛙养殖技术

三、“莲—鱼”生态养殖技术

1、莲田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良好,无工业污染;土质肥沃,保水力强;交通便利,光照条件好,面积在1亩以上。

2、田间建设:田埂加高至0.6-0.8m,在莲田一角开挖一占莲田面积3%-4%、深1m的鱼池,莲田中间按“十”字或“井”或“田”字型开挖鱼沟,沟宽1m、深0.6m以上,鱼沟与鱼池相通,并在进排水口用竹箔或金属网设置好拦鱼设施。

3、莲籽种植:每亩400-500kg标准下足有机肥,莲种可选择建选17号、35号籽莲品种,按4×5株距种植,亩种约150株,种植时间最好在天气清好的清明前后。

4、鱼苗鱼种投放:莲田培育鱼种和成鱼均可,品种可选择当地传统养殖品种,如草、鲢、鳙、鲤、鲫等进行养殖,也可选择当地优势特色品种进行养殖,如泥鳅、黄鳝、青虾、田螺、河蟹等。莲田养鱼亩产量一般可达100斤左右,放苗数量依据出塘规模和产量进行计算,如需要适当增加产量和投放量,应补充饲料投喂。

5、饲养管理:一是管水,依照莲随水涨、鱼随莲长的特点,养鱼莲田的水位由浅到深,前期莲田水位保持15cm左右,“芒种”前后气温高,蒸发量大,莲鱼都要求较深的水位,可逐步加深到20-25cm。小署到立秋加深到30cm左右,莲子收获完毕,清除杂草与莲杆,架设加固田埂,并尽量加深水位。二是投饵,在莲田中天然饲料,如杂草类、萍莎、底栖动物、浮游生物等,不足以维持养殖鱼类吃食时,应投入人工饲料,包括青草、浮萍、米糠、菜饼或配合饲料,投喂量以当餐吃完为度。三是防病,莲田养鱼一般病害较少,以防为主,每半月或一月用20ppm生石消毒一次即可。四是巡田,每日巡田一次,主要检查田埂和拦鱼设施是否牢固,同时还应注意观察莲籽和鱼类的生长和吃食情况。

石蛙养殖场建设视频_福建石蛙养殖基地_福建石蛙养殖技术

四、泥鳅养殖技术

1、专池养鳅

一般为专门从事泥鳅养殖的生产者所采用的养殖方式。池塘以泥底为好,如果是水泥池,则应铺泥土15―20厘米深。池塘面积不宜太大,以一亩左右为宜,每亩可放3―4厘米长的鳅苗5―10万尾。在放苗前应铺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培育大量的浮游动物作为泥鳅的饵料。放苗以后,逐步加强饲料投喂,并追施有机肥料,投喂的饵料主要种类有米糠、豆饼、麸皮、豆渣、蚕蛹粉、蚯蚓及食品加工废弃物等。肥料有人畜禽粪、农作物禾秆堆肥等。如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投饵量应减少。一般饲养8―10个月可以捕获,高产的每亩可达250―400千克。每尾体长15厘米左右,体重10―15克达到商品规格。

福建石蛙养殖基地_福建石蛙养殖技术_石蛙养殖场建设视频

2、稻田养鳅

在稻田放养泥鳅,可以利用田中蚯蚓、摇蚊幼虫、水蚤和杂草等天然饵料生物,投喂少量的饲料,就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由于泥鳅生活力强,即使在稻田放水晒田时,能钻进湿泥里利用肠道和皮肤呼吸来维持其生命。所以泥鳅是稻田养殖较理想的对象之一。稻田建设与养其它鱼类一样,在田中挖掘一个或几个鱼溜,面积2―3平方米,深约50厘米,鱼溜与鱼沟相通,鱼沟开成“田”字或“井”字型。进出水口都要设置拦鱼设施防逃。每亩稻田放养体长3 厘米左右的鳅苗1.5―2万尾,注意避免使用石灰和农药,适当投饵和施肥,秋季收稻谷后起捕,或灌水继续养殖,于翌年开春耕田时再捕捞上市。一般每亩稻田可收获泥鳅 30―50千克。

此外,在种藕、植莲、菱白等水生植物的水面里,可放养一定数量的泥鳅。一般亩放千尾左右,只要饲养管理得当,水面收入可以提高。

3、家庭养鳅

即利用房前屋后或菜园坑凼和蓄水池进行泥鳅饲养。一般可按每亩投入长3―4厘米的鳅苗4000―5000尾放养,也可与黄鳝、鲤鱼放在一起混养。平时注意投饲和施肥,如剩饭菜、畜禽粪、菜叶等,饲料要植物性与动物性配合使用。同时控制好水质,当发现泥鳅窜出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体中缺氧,应停止施肥,并更换新水。泥鳅个体长到15-20厘米时即可捕获上市。经8―10个月的饲养,亩产可达100千克以上。

福建石蛙养殖技术_石蛙养殖场建设视频_福建石蛙养殖基地

石蛙养殖场建设视频_福建石蛙养殖技术_福建石蛙养殖基地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