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药乡”,运城的另一面

——山西(运城)第二届特色医药交易博览会侧记

广东种植中药致富_广东中药种植项目国家补贴_广东中药种植基地

本报记者 陈永年

上万平方米的展会面积,特色医疗、医药产业、中药材种植、绿色康养多个板块,130家参展医院和企业……日前举行的山西(运城)第二届特色医药交易博览会,让人了解到了古河东的另一面:

千年河东,千年药乡,天下药仓。

近年来,运城高度重视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发展,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在办好公益性医疗卫生事业的同时,运城市贯彻落实中医药强省战略,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着力打好“特色医疗牌”,印发了《运城市特色医疗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启动了特色医疗城项目建设,健康产业已成为大运城建设的有力支撑。

连日来,记者经过采访,围绕着中药材,从种植、加工、销售、制药等不同的侧面,从中药材视角了解不一样的运城。

广东中药种植项目国家补贴_广东中药种植基地_广东种植中药致富

市民在医博会上了解药茶的功效 本报记者 闫 鑫 摄

广东中药种植基地_广东种植中药致富_广东中药种植项目国家补贴

中药材种植

从“失业工人”到“创业药农”

工博会第二天,龙鸣农业的负责人辛灵海坐在展品旁,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急点,随后抬起头,向记者亮起屏幕:“收了70元,北京一个客户订了两罐茶叶。”

他所在的中药材种植板块,山西康寿茶叶、德济药业、峨嵋岭中药材、新绛云飞种植等知名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悉数亮相,远志、黄芩、柴胡、连翘、丹参、双季槐等中药材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运城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最高海拔2358米,最低海拔185米,地形复杂,气象万千。特殊的自然环境,使运城药用植物的组成相互交错渗透,具备了不少植物同时生长的条件。据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资料查证,我市约有中药草药622种,其中植物类药材539种,动物类药材65种,矿物类药材18种。纳入《中国药典》和地方中药材标准的有225种,有购销记录的166种,其中可以种植养殖的51种。野生药材蕴藏量800万公斤,野生药材年购销量400万公斤。

正是如此的自然禀赋,让不少人借助中药材种植走上了致富道路,辛灵海就是其中的一个。

辛灵海是闻喜县东镇营里村人,原来在海鑫集团上班。2015年前后,海鑫陷入破产重组泥沼,他被迫下岗,成了一个失业工人。没了工作之后,他四处寻觅生计,最终决定通过中药材实现再就业。

当年,辛灵海注册了公司,又流转了村民的200亩土地,栽植杜仲。杜仲的传统用途是取皮,但树龄过小不能取皮,一般得长到8年后才可以。如此漫长的收益周期导致极大的经济压力。他经过思考、试验,打起了杜仲叶的主意。他采摘杜仲叶,借鉴红茶工艺,做成了杜仲茶。推向市场后,反响良好。近两年,一种小青柑茶比较火,他又将自己的杜仲茶与小青柑进行组合,推出了新的产品。

“我们在广东找到了代工方,将杜仲茶发过去,他们装进小青柑中,再发回来。”辛灵海说,“这肯定是创新了,市面上小青柑茶很多,但杜仲小青柑我敢说只有我这一家。”

辛灵海的创新不仅是在杜仲上。随着公司的发展,他又带动周边村民种了300亩黄芩,黄芩以根入药,他又将黄芩的嫩芽制作成了黄芩茶推向市场。如今公司产品已增加到了槐米茶、桑叶茶、杜仲雄花茶等功能性茶叶,总产值可达到500余万元。

创新,可谓是辛灵海在中药材种植中的主基调。原本的杜仲叶、黄芩叶,都是无用的废弃之物,被他思路一转变成了可以带来效益的新的收入点,这些收入不仅缓解了杜仲收益周期长的资金压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两种药材的收益水平。创新,无论是在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是能够带来新收益的生产力。杜仲茶一罐50克价格35元,做成青柑茶后,一斤50个价格达到500元。

辛灵海说:“如今公司每年能生产5000公斤杜仲茶,这占了公司收益的大头。”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一手抓中药材标准化生产,一手抓药食同源产品、功能食品等非医药类产品的开发,推动了中药材全产业链的发展。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82万亩。凭借丰富的道地中药材资源,我市在努力建设道地中药材基地的同时,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涌现出了一批具有特色的药茶品牌。全市生产加工药茶的企业和合作社共有14家,已申请注册商标10家,生产加工的药茶种类共20余种,主要有黄芩茶、连翘茶、蒲公英茶、杜仲茶、桑叶茶、山楂叶茶、菊花茶等。

截止到2018年年底,我市拥有中药材专业合作社895个,从事中药材产业的经纪人1800余人,药农户数4.3万户20万人。中药材种植,帮助了一大批像辛灵海一样的村民实现了脱贫致富。

中药材加工

“老中药”感慨逢上“新时代”

本次医博会,运城市神农中药材有限公司也参加了。在工作人员刘红星看来,神农十几年的发展,基本上切合着近年来我市中药产业发展的节奏。

神农中药材2004年成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如今占地11亩,成长为山西省最大的一家集中药材、中药饮片生产及中药饮片经营于一体的民营企业,同时,企业还是全省唯一一家同时取得药品经营GSP认证和药品生产GMP认证资质的公司。目前,该公司生产、经销近千个品类的产品,除了运城,在太原以南的省内市级区域以及韩城等邻省城市,公司都布有网点。

刘红星是位“老中药”了,以前曾在市药材公司饮片厂工作了二十多年。后来,饮片厂不适应市场需求,又没有资本继续投入更新设备,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厂子不在了,但中药还在,中药人还在。同样原先在市药材公司上班的贺建东,离职后创办了神农中药材公司,换了一个舞台继续生产中药饮片。

神农中药的发展壮大,用刘红星的话来讲,就是“跟着大形势走,赶上了中药热的好机遇”。“近年来,随着人们保健观念的进步,对中医药的认识也提高了,中医药的特点就是副作用小一些嘛,如今用中药的人越来越多,形成了一股中药热、中医热。”他说。

在感慨中医药发展逢上好时代的同时,刘红星也对目前中医药发展面临的问题看得很清楚。

他说,现在一些人说中药不顶事了、中医不治病了,这有三方面原因。从源头上讲,问题出在药材上,现在的中药材种植、采摘条件与过去不一样了,以前多为野生的,现在几乎全是人工种植,这就免不了会施用化肥、喷洒农药,会影响药材的质量;从经销环节看,个别不法商贩有掺假、染色现象,这也影响了药效;在诊治环节也有问题,现在的中医队伍参差不齐,而且一些名老中医的年龄越来越大,数量也越来越少。要让中药越来越有用,中医越来越治病,就要从上述三个环节发力。运城的中医药水平在全省甚至是全国都是有一定影响力的,我们着力发展特色医疗,就要充分发挥我们运城的优势,将这种珍贵的先发优势,尽早转化成胜势和效益,形成特色产业,为更多人谋福利。

根据市果业中心统计,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总面积82.72万亩,总产量27.32万吨,总产值22.87亿元,平均亩收入3000元左右,主栽品种有柴胡、黄芩、菊花、远志、连翘、丹参、地黄、旱半夏、双季槐、瓜蒌、防风、山药、桔梗等。丰富的药材资源,催生了众多如神农中药一样的药材公司,他们的产品又将更多优质药材推向了市场,壮大了中药材产业。

中成药品

凭着“一招鲜”逐渐“吃遍天”

亚宝在医博会的展厅,展品基本以中成药为主,这也延续着公司发展的主脉络。

想当初,亚宝以“宝宝一贴灵”起家,很快发展壮大。如今,倪萍代言的“宝宝一贴灵”已经变成了刘涛代言的“丁桂儿脐贴”,其与“消肿止疼贴”一道,成为公司年销售额过亿元的明星产品,也是公司最大的“现金奶牛”。

如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亚宝早已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靠一两个明星产品打天下的公司了,降血压的、降糖的、治疗心脑血管的、防血栓的,这些中成药每年的销量都不错。当然,公司更多的资源还是用在儿科用药上,从外敷到内服,公司的产品越来越丰富。

特别是从2016年开始,公司增加了新的发展方向,成立了大健康事业中心,推出了旨在控制血糖、体重管理、调节人的体质的功能性营养食品,其成分大部分都是药食同源的,这也成为公司新的效益提升点。

在运城,凭着好药、好方,成长为知名企业的,亚宝是代表,但绝不是唯一。

在夏县,有一个名为山西佳能达华禹制药的公司,公司占地120亩,现有员工近200人,拥有32个注册品种,2个国内独家品种,3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10个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年产针剂2亿支、片剂6亿片、浓缩丸5000万粒;公司已有专利10个,已完成深入研究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个,正在自主研发国家一类新药1个。

但知情人清楚,这个公司的前身,就是一家村级诊所,凭着运城当地的中药材资源和配方,形成了以桑叶、干姜等为主要成分的治感冒药,和以蟾蜍、黄芪等为主要成分的治咳平喘药。靠这两种药,村诊所发展成了制药厂,也引来了好医生药业集团的注资合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长为如今的以中药制剂为主的现代化药品生产企业。如今,好大夫牌桑姜感冒注射液和复方蛤青注射液,分别荣获“山西省名牌产品”称号,成为市场上的独家产品。

不管是亚宝集团还是佳能达华禹制药,只是运城深厚的中医药文化积淀中涌现出的代表,如果真正仔细研究、认真挖掘,相信还会给我们更大的惊喜。只要我们对传统配方进行高质量地整理和科学的创新,用“一招鲜”实现“吃遍天”的目标,将不再是件难事。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