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村里充分利用上级扶贫资金,投入12万余元将村集体3个大棚进行了芦笋育苗,预计可定植70亩;赶12月份前村里将剩余的20个大棚全部进行芦笋育苗,以保证村民明年春季的芦笋栽植。”“种一亩芦笋可以收入多少?”“预计每亩可收入万元以上。”“村里计划发展多少亩?”“计划发展500亩。”10月25日,天空下着小雨,大多数农民被深秋的小雨挡在了家中,但方山县北武当镇韩庄村的芦笋育苗大棚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当天方山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闫建新来到韩庄帮扶村,与吕梁市科技局办公室主任、韩庄村第一书记薛吉林,方山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韩庄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王三平以及该村“两委”主干等人共话韩庄村发展前景。
韩庄村是北武当镇人口第一大村,距离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全村农业人口459户1180人,耕地2782亩。
2016年10月29日薛吉林驻村后,与村支“两委”成员、扶贫工作队全体队员,用脚步丈量土地,逐户开展结对调查,围绕贫困户现状、致贫原因、脱贫需求以及村容村貌、集体经济等等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摸底调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扶贫之路。
因村施策成立专业合作社
“韩庄村人的主要生活来源一直以种植和养殖为主,但这种靠天吃饭的模式很难让老百姓脱贫致富。今年通过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多次考察调研,决定建立合作社,在大规模搞好养殖的同时,对山地进行退耕还林。”韩庄村党支部书记段新元说。
据了解,韩庄村在实施养殖项目上,采取“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合作模式,由村委、村民共同投资,建设圈舍面积3000平方米、养牛500头的养殖小区。在退耕还林上,吸纳贫困户组建扶贫造林等专业合作社,从事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帮助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目前,养殖小区涉及养殖户189户,其中贫困户133户,非贫困户56户。项目完工后年可出栏牛300头,年新增产值300万元,户均纯收入预计可增加1500多元。退耕还林830亩,涉及贫困户79户、非贫困户33户,生态保护补偿费124.5万元。”韩庄村村委会主任车奴元如是说。
来到方山县裕丰养殖合作社,见到该社负责人崔凤明,他说:“目前,裕丰养殖合作社已建设牛棚1000多平方米,养牛120余头,涉及贫困户20户。崔建强是合作社里的贫困户,建设牛棚时他就投工,现在是合作社的饲养员,在合作社里他已经挣下3万多元了。”
眼下,韩庄村建起了11座养殖场,其中,牛棚6座、羊舍4座,鸡舍1座。牛存栏300多头,羊500只,鸡4000 只。
因户施策发展芦笋种植户
长期以来,韩庄村农作物主要种植玉米、土豆、杂粮等,农作物不仅产量低,逢干旱还要面临颗粒无收的风险。为此,村民将增收致富的项目转移到种植芦笋产业上。
沿着蜿蜒如玉带的水泥路,笔者跟薛吉林在前往68岁的薛玉盛家的途中,见到了他栽植的芦笋。薛吉林说:“老薛以前以打工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大,今年发展了1亩多芦笋。”
“种芦笋真不赖,今年我的一亩多芦笋收入的1万多元,对于我们老俩口来说,脱贫已经不是个事了。”薛玉盛老人高兴地说。
芦笋又称石刁柏,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喜光照,耐干旱,源于欧洲地中海西部地区。芦笋一次栽培,多年受益,一般可连续采收10-13年。芦笋是品位兼优、药食兼用的高档名贵蔬菜,营养学家认为它是健康食品和全面的抗癌食品,被誉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享有“蔬菜之王”美称,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今年以来,韩庄村根据县委、政府脱贫攻坚总体部署,实施“一村一品一主体”战略,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芦笋种植业,规划建设500亩芦笋种植基地。预计项目总投资105万元,预期年新增产值500万元,基地200户农户户年均增收25000元。
因人施策帮助贫困户增收
“今年通过对老核桃树品种的更替,以及水、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综合管理技术的应用,村里800多亩核桃林实现了提质增效。我们力争把韩庄村核桃林建设成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核桃生产基地。目前,该项目涉及107户贫困户,42户非贫困户。”北武当镇副镇长、韩庄村包村领导王瑞红如是说。
今年年初韩庄村针对村里核桃树收入甚微的局面,将830多亩核桃树进行了高优换接,为老百姓脱贫致富注入了勃勃生机。正在管理自家核桃树的贫困户王玉照乐呵呵地说。“今年,通过参加村里组织的核桃树管理等技术培训,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说实话,学到的知识让我的30多亩核桃树获得了丰收。”
在文化广场施工现场,50多岁的贫困户郝羊平对笔者说:“全家4口人,今年在村里打工差不多也能挣近2万元,种地预计也可收入5000多元,这日子真是越过越有心劲。”
现如今,韩庄村文化广场、卫生室、公共厕所即将竣工,路灯、深井正在建设中,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韩庄村容村貌必将得到极大改善。
采访结束时,薛吉林和王三平就下一步的打算,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尽快恢复韩庄学校,解决上学难的问题,对因学致贫、因学返贫的贫困人口,加大教育扶贫政策落实力度,帮助完成学业;与此同时,对丧失劳动能力和因病致贫的人口实施社会保障兜底和医疗保障救助;并针对韩庄村装潢工、建筑工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和护理护工培训,提升就业技能,加大劳务输出,带动贫困户多元化稳定就业,确保贫困户增收致富。”(肖继旺 刘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