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
记者:为什么叫弯辫子?
胡令圣:它现在是一个圈一个圈的,庄稼人简称它弯辫子。
记者:就是这个叶子包着这个叶子。
胡令圣:对了它自己放不开。
记者:那它以后长下一片叶子的时候,还缠在这里面吗?
胡令圣:对了它一直是这样生长。它不舒展了人工放开它也不舒展。
【解说】:姜苗“弯辫子”时,老胡他们就人工给它“放辫子”,让叶片能够尽量地舒展开,但是费事不说,效果也不太理想。
【采访】:
胡令圣:你看它已经烤苗了在这个地方,已经烤了,它在弯辫子的过程当中,阳光直射就造成这种现象,放开以后就和它是一回事。
记者:就是它的这个痕迹是晒在这个位置上了。
【解说】:弯辫子的叶子,不仅皱皱的,还留下了晒后的黄斑。幼苗期姜的生长比较缓慢,5-7天才放出一片叶,但种姜人都明白,别看这些叶片小、少,作用可不小,今后这块姜大不大,产量高不高,它们起的可都是关键作用。
【采访】:
记者:这一个小小的叶片,它怎么会影响到整个的产量呢?
胡令圣:这个小小的叶片,它不产生叶绿素了,不进行光合作用以后,大姜就不正常生长了。
【解说】:当姜的主茎钻出土来,并抽生出细小的绿叶,它就开始肩负了重任。因为它的生长,关系到了下面根茎的生长。
我是刚刚出土新苗,别看我小,可本领大。土里面,有我的根茎,我只要长,它就开始膨大,它其实是个姜球妈妈,因为它会生孩子,它的孩子也像我一样钻出土壤,成为一个分枝,然后它下面的根茎也会再当妈妈,继续发出来新苗。所以,秋天,你挖出来的那么大的一块姜,其实是我的一个大家族,里面有母姜、有子姜,孙姜,还有曾孙姜。所以,你们先要把我照顾好,以后才能看到我繁荣的大家族,这样你们才会更开心。
【采访】山东省莱州市某大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胡令圣:老百姓都知道就第一根主茎产生的姜球营养最高牵扯到它下面的分枝它的分枝没有养分供应它不会长好
【解说】:可见幼苗虽小,关系事大。小拱棚里频频出现黄叶、干尖和弯辫子的问题,让姜的高产变得困难了。种姜的人知道,姜怕光,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高温和强光。
【采访】山东省莱州市某大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胡令圣:一旦今天这个光线特别强它又没打眼没放风有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它就烧了。
【解说】:通过不断摸索,老胡他们有了不少办法,幼苗长出来以后,就得赶紧给密闭的拱棚打孔通风,避免高温,而在防强光上,他们也想出了不少土方法。
(方法一:喷墨汁)
喷在薄膜上的是墨汁,墨汁喷上去,透明膜就变成了灰黑色,成本低,还能起到防强光照射的作用。建议墨水尽量调配合适,喷撒均匀,太黑的话,幼苗见不到光,一样会影响到幼苗正常生长;对,还要多关注天气,下雨天晴后还得补喷。
(方法二:刷白灰)
往薄膜上刷的这层是石灰涂料,这也是当地老百姓的智慧。刷石灰涂料,它也是低成本方法,刷过一层后,膜变成了灰白色,也能起到一些挡光作用,刷石灰涂料比喷墨汁更耐久一些。不过,弯腰刷膜,也是更辛苦的工作。
(方法三:挂遮阴网)
挂遮阴网,倒是省时还省力,遮阴的效果也好,缺点就是成本高,不算人工和搭设遮阴网所用的材料;单算遮阴网每亩地就需要600来元。这个网可以用两年,算下来,每亩姜田要多增加300来元的投入成本。
三种方法,都投入人力,也增加物力了,可依然还会出现姜苗长不好的现象。山东地区姜种得早,姜农因为怕温度低,姜苗出不来,所以遮阴的方法都用在出苗以后,可姜苗也不是一吹哨马上就能长出来,管理稍不及时,难免就会有被强光晒伤的。
徐坤教授想找到一种带颜色的薄膜,让姜农们在早春种姜的时候风险小一点,投入还能少一些,劳动也能更轻松一点。
【采访】山东农业大学教授 徐坤:现在的薄膜都是通用化的以后中国的薄膜甚至世界的薄膜都要向专业化发展每一种作物要根据光的需求特性出来对应的薄膜
【解说】:5月下旬,在莱州做对比的姜棚里,差别就已经很明显了,绿膜覆盖的,姜苗都从小棚的放风口冒出了叶片,而透明膜下的姜苗还窝在拱棚里,明显弱小了很多。说明绿膜覆盖后,姜苗的出苗并没有受到影响。
【采访】山东农业大学教授 徐坤:尽管我们这个绿膜把绿光增加了使作物不能吸收的。但是这种光的一般属性它还是有的,就是透过以后它仍然可以转变为温度射线,仍然可以提高环境的温度。
【解说】:徐教授也考虑过黑膜,放弃的原因就是黑色能把光的强度大幅削弱,地温的提升速度就会大大降低了,姜农们想早种、盼早出苗的愿望也就实现不了了。
为了早出苗,徐教授他们还在绿色膜里加了保温剂,早春时,白天虽然绿膜里的温度要比透明膜里面低,可晚上绿膜里热量和水分都不容易散失掉。
在这样的环境下,姜苗生长得很快,叶片也都是舒展开的,看起来很健康;对比透明膜下的姜苗叶片还是有不少黄叶、干尖和弯辫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