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龙开发区紧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立足生态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发展优质生态农业,做强“一村一品”,谋划好强村富民“长远路”,打造了南宁草莓、清水塘杨梅、双龙大鲵等系列拿得出、叫得响的特色农产业品牌,探索打造“强村富民”大龙路径。
美丽的大龙开发区
位于开发区麻音塘街道一心村的贵州大龙千家万汇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搭上了时代快车,从发展“鱼菜共生”到如今积极向“鱼蛙共养”转变,虽然致富方式有所改变,但不变的是对强村富民、振兴乡村的殷殷期盼,是带动一方的壮志豪情。
正在喂鱼的舒良
“放弃蔬菜种植,也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发展‘鱼菜共生’产业以来,确实带来一些收益,但蔬菜保鲜要求高,导致成本大、利润低。”合作社负责人舒良告诉记者。“总产值上不来,于是我们先在玉屏自治县亚鱼乡瓮袍村进行了一年的牛蛙试养,效果还不错,按照牛蛙目前市场价格平均在20元左右一斤来看,前景还是相当可观的。”
生于1983年的舒良是土生土长的大龙人,自2008年7月从贵州民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毕业后,舒良留在了贵阳自主创业,12年摸爬滚打,事业正风生水起。但他始终心系家乡,2020年,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后,最终退去贵阳公司的相关股份,决然回到大龙。三年来,在荒山上种植果木,在山脚下搞渔业养殖,大棚内的生态蔬菜散发着勃勃生机,他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返乡创业的决心,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将蔬菜大棚改造成蛙棚
舒良介绍,今年的鲈鱼和青团共卖出8万余斤,产值大概在120万元左右,当下正在进行鱼塘的清塘消毒杀菌和蛙棚改造工作。预计本月中旬,完成第一座蛙棚改造,就开始投放第一期4万只蛙苗。
试养的牛蛙
“等第一批牛蛙试点成功后,我计划把剩下的9座大棚都改造成蛙棚,预计可规模养殖40万只。若能顺利实现的话,年产值将会翻两倍不止。”
在舒良带动下,一心村积极发展特色农产业,当地50多户村民通过发展小农养殖、经果林种植发家致富。
一心村
接下来,开发区将继续推动“强村富民”三年行动工作,围绕“两强两富”目标,积极探索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结构调整“活”起来,农民口袋“鼓”起来,不断书写乡村振兴喜人画卷。(刘德彪 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