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

7月初,一场夜雨过后,天微微亮,广西桂林市灌阳县新街镇永富村村民周景杰就起床了,他要去自家的红薯种植基地看看,“红薯苗刚种下去,这么大的雨,可别出什么岔子。”

站在地头,看着茁壮成长的红薯苗,周景杰眉飞色舞,“多亏苑书记,给我们找出了这条致富的好路子。”

周景杰所说的苑书记,是村里的党支部第一书记苑守瑞。苑守瑞是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学工组组长,2015年10月起担任新街镇扶贫工作队队长、永富村驻村第一书记。

先干了件“得罪人的事儿”

灌阳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属山地丘陵地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素有“八山一耕地,半水半村庄”之说,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也是广西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

永富村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从桂林市区出发,要2个多小时的车程才能来到村里。第一次进村时,苑守瑞有点蒙:住的地方就是村委的一间小办公室,里面除了一张床、一张小桌,别无他物。吃也是大问题,按照要求,第一书记每月驻村时间不少于20天,但村委会没有食堂,苑守瑞便开始了长期吃方便面的生活。

生活还没理清,工作的重担就已经落到肩上:2015年,广西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贫困户精准识别行动,苑守瑞正好赶上。

“这是个得罪人的事儿,精准识别有进有出,有的人不符合条件就得清理出去,取消贫困户待遇,就有人不愿意了。”苑守瑞说,那时自己刚来,村民跟自己不熟悉,他们既怕被取消待遇,也烦被问那么多问题。村支书王熙槐打趣说:“小苑书记当时在部分村民心里,可以算是最不受欢迎的人了!”

“有一段时间自己也挺迷茫,放下原本舒适的工作环境来到这里,想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谁知却成了‘不受欢迎的人’,有点难受,心里也打过退堂鼓。”苑守瑞坦言。

但是,想着自己作为第一书记的任务和使命,想着家人、学校领导对自己的期望和殷殷嘱托,苑守瑞咬咬牙坚持了下来,他坚持公平公正,挨家挨户走访核查。最终,按照上级的要求与部署,和工作队员成功完成了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对全村400余户、近1500人进行了逐一入户调查评估打分,完成了统分、核查、评议、公示、系统录入等工作。

一张响当当的致富新名片

苑守瑞刚担任第一书记时,永富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黑李种植,村里每家每户基本都种黑李。“有的年头收入还可以,但也是‘靠天吃饭’,售价方面也存在‘大小年’,比如2017年,由于第一季度天气偏冷且降雨频繁,每户黑李的产量减产了90%左右。”王熙槐说。

既然种植养殖项目存在一定的风险,那么发展什么产业才能降低风险又能可持续地增加农民收入?边干边想,苑守瑞想到一条“以专业合作社为切入点,打造特色产业新名片”的路子。

在灌阳,村民一直有种红薯、加工红薯粉的传统,灌阳红薯粉也有一定名气,但是分散种植、家庭手工作坊式加工、零散销售的生产经营模式却没有给村民带来多少实质性的收益。

“我的想法就是让传统农产品焕发新生命,变成村民脱贫的致富产业。”苑守瑞说。2017年,在学校提供的12万元启动资金支持下,苑守瑞带领永富村村民成立了永盈红薯粉产销专业合作社,这样既可以将红薯粉生产产业化,也能为村民自己加工的红薯粉集中找销路。

想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刚开始很多村民都不看好合作社的前景,更别说拿出真金白银入股了,本来家里底子就薄,再亏本可怎么办?”苑守瑞说,为了发动村民,他和村里的干部开始一户户走访,讲解合作社的运营模式和规划前景,同时,对贫困户实行“入一分股,收两分红”的政策,只要入股就赠送一股红利钱。就这样,加入的人越来越多,全村近60%的贫困户入股合作社。

新建厂房,添置机器设备,完善管理制度,与桂林市知名餐饮企业签订销售合同……合作社在大家的期盼中一步步发展壮大。如今,永盈牌红薯粉已经成了永富村一张响当当的致富新名片。2017年,通过加入合作社发展红薯粉的相关产业,入股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余元。“最开始加入还有点迟疑,但现在觉得当时的决定太正确了。”合作社成员周景杰说。正是靠着合作社,周景杰去年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销路有了,为了确保红薯粉加工厂能有优质的红薯供应,苑守瑞又提议在永富村建成近200亩的优质红薯种植基地,并争取到了后盾单位7万元扶贫资金支持,不少贫困户都种了红薯,周景杰就是其中之一。

“小苑书记是个能干事的人”

除了发展红薯粉产业,苑守瑞还帮助农户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聚集了1000亩土地,成立了家庭农场,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种植,让农户的土地最大化利用起来。同时,他与村两委共同争取资金500多万元,完善村基础设施建设。看着苑守瑞将这些事一点点地推动起来,村民们纷纷点赞,“小苑书记是个能干事的!”

“这些第一书记都是好样的!从2015年10月派出6位驻村第一书记到现在,桂林理工大学对口联系帮扶灌阳县6个贫困村已经两年有余。两年多来,这些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灌阳县县委书记陆桂弟说。

根据统计,两年多的时间里,桂林理工大学先后筹措600余万元资金用于灌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截至2017年底,包括永富村在内,桂林理工大学联系的6个贫困村中的5个村顺利实现整村脱贫,670余个家庭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家庭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000余元增加到2017年的4200余元。

“在帮助贫困村脱贫的同时,我们还锻炼了自己的青年干部。”桂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李国忠说,现在学校里很多老师都是毕业就留校,一直在象牙塔中生活,到基层磨练一番,到复杂环境中锻炼一下,对于青年干部的成长非常有意义。

“我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2010年从桂林理工大学毕业后就留校工作,去基层之前都是在学校里面生活,人生经历相对单薄。这两年多的基层工作经验让我收获很多,对我来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让我的人生更精彩。”苑守瑞说。

2018年4月,苑守瑞的第一书记任期结束,被授予全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优秀个人,载誉而归。前来接替他的李少华也是桂林理工大学的老师,比他更年轻。“看着不断有新鲜血液补充,我不仅为村民们高兴,也为年轻干部能得到这样的锻炼机会高兴,一切都充满希望。”苑守瑞说。

+1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