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通讯员杨友平、吴海峰、黎朝阳报道:昨日上午,笔者一行来到塘湖镇润田村天井窝刘远军的生猪示范养殖基地,猪圈内却不见猪的影子。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他家养的300多头猪到后边的山林里“活动”去了。
4年前,35岁的刘远军厌倦了在江苏枯燥的打工生活,决定回到老家塘湖镇润田村天井窝创业。勤学敢闯的他现已成了通城小有名气的养猪能手,而且还是全县内将生猪进行“放养”的第一人。
在乡里人眼中,天井窝是个穷乡僻壤,但刘远军可不这么看。这里崇山峻岭环绕,满目皆是绿树山林,还有碧水荡漾的天井窝小水库和山下的农家小屋炊烟袅袅,这些在刘远军眼中都是“金疙瘩”,既然回来了,不如利用这些自然资源搞点养殖,总比在外打工自由些。
心动不如行动。刘远军把自己打工多年攒下的8万多元投入到生猪养殖项目上,养起了通城本地“明星”品种“两头乌”,还引进了太湖母猪。他又找亲戚朋友借了十几万,先后建起了600平方米的猪舍、安装了自动引水设备、购买了谷物加工粉碎机等。
万事开头难,2013年和2014年上半年的生猪养殖市场低迷,价格波动较大,像刘远军这样的养殖散户更难赚到钱。
“穷则思变,变则通达”。遇到麻烦的刘远军并没有丧失斗志,反而寻求变化,找新的路子。看过中央农经频道《致富经》栏目中瑶族小伙王玥的“放养的野土猪”的“致富经”后,站在这绵绵青山脚下,他思索着、凝望着,“绿色+生态+放养”的想法涌入脑海,决定自己也要尝试一番。
就这样,刘远军将自家的猪放出猪圈“赶”上了屋后的山林,让猪在山林里散步、嬉戏、觅食。考虑到刚开始猪跑失踪及散养易生病的问题,刘远军和其父亲就轮流地“陪着”它们,悉心照看并做好防疫,时间长了,猪养成习性了,每天早上去山林,傍晚就成群结队回猪圈进食。现在,除产猪仔期的母猪外,其余他的猪都放养在山上,只需要每晚在猪圈内投喂一些谷物、杂食就可以了,大大节约了养殖成本,节省了人力。
据刘远军介绍,经过长期野外放养的猪已经养成自己的进食和生活习性,饮山泉水、吃野草食、爬坡过坎,天然健壮且肉质好。他家的猪生长周期10至12个月,可达85公斤左右,年出栏1000头左右。2014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生猪市场行情好,奶猪仔和猪肉销售盈利约17万元。
“猪肉只在县城定点销售,经常是供不应求。其他地方的朋友,要想吃到我家养的猪肉得提前半个月预定。”他略带着微笑自豪地说。原先在外打工的妻子过年后会回家帮他一起养猪,一来可以照顾家人和孩子上学,二来帮助他继续扩大养殖规模。
据塘湖镇副镇长李彬介绍,近些年,塘湖镇特色养殖产业发展态势迅速,规模与效益不断扩大。现有养殖大户112户,养殖专业合作社20多家,年创纯收入约72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