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一句歇后语道出了畜牧业贷款融资之路的辛酸。养殖户普遍存在分布广、固定资产少、第三方担保难等诸多难题,有资产却难抵押获贷,购买牲畜、购买饲料诸多资金缺口成为养殖户扩群生产、提高收入的一道“坎”。
“没想到活物也能作为抵押物,我通过77多头牛在吉林银行抵押,贷到了100万元,解决了资金难题。”农安县金冠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占财激动地感谢道。金冠农牧主要以养殖肉牛为主,2021年,因购买草料收储机群,出现资金缺口,严重制约生产经营发展。想扩大养殖规模但无合适的担保主体,难于资金不足问题。
得知情况后,吉林银行农安支行公金部部门经理包锋主动上门对接,根据市场价格和抵押情况确定授信金额,帮助其联系保险公司,在一周的时间里,通过资料审核,成功获批吉林银行“活体抵押贷款”,有效解决资金缺口。
为有效打通金融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吉林银行不断下沉服务重心,对符合条件的农户提供“活体授信、送贷上门”等服务,促进涉牛授信地区信息、信用和信贷联动。“吉牧阳光贷”“吉农e贷”两大拳头产品共同出击,以 “线上+线下”“畜禽+土地”的双引擎服务模式,有效降低养殖户融资成本,让农户迅速获得资金支持。
“养殖户发展牛产业,最大的阻碍就是缺少资金。帮助养殖户解决资金缺口,就能壮大肉牛产业。”包锋表示,农安支行积极主动对接养殖户,走进养殖户家中进行实地查看,进行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当前养殖品种、养殖规模、秸秆饲料、圈舍改建及经济效益等相关情况,帮助养殖户打通资金“堵点”。
自“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提出以来,作为“政银保担”联动支牧联盟理事长单位,吉林银行加大对“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的信贷投放力度,以“活体抵押贷款”为抓手,创新开发了以活体牛为抵押的新型农业金融服务模式,工作人员深入辖内农户、村组、乡镇开展金融产品系列宣传活动,打造银行派驻在养牛场的“千里眼”。
创新信贷产品,完善金融支牧产品体系。吉林银行在省内创新推出第一款以活体牲畜为抵押物的贷款产品“吉牧阳光贷”,打破肉牛养殖经营主体“家有万贯,带毛不算”的融资瓶颈;创新推出“吉农e贷”产品,为有养殖意愿的“无牛户”,以及存栏牛只数量在20头以下且不具备监管条件的小规模养殖户提供线上小额农户贷款,支持其增量扩群。
据农安支行公金部客户经理陈涛介绍,早在2021年4月,农安支行便为春良养殖合作社发放活体抵押贷款200万元,这也是吉林省首笔政策性贴息活体抵押贷款。截至2022年末,吉林银行累计投放肉牛产业贷款143.57亿元,贷款余额57.94亿元。其中,活体抵押贷款累计投放17.14亿元,余额14.57亿元。两项累计投放额、贷款余额均位居吉林省内单一法人金融机构首位。
2021年至今,陈涛脚步遍布农安县23个乡镇377个行政村,用30余次产品宣讲会,用贴心服务践行“一户一看、逐户对接”的方式方法,帮助110户养殖户解决融资难题。
无独有偶,位于农安县龙王乡的养牛大户越欢就是“活体抵押贷款”的受益者之一。越欢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养牛达人”,从最早养殖肉牛80到现在共养殖200多头,她无疑是农安县肉牛养殖的“领头雁”。2022年,正当她准备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大干一场的时候,却因为扩建牛舍资金短缺绊住了脚。“临时又找不到合适的抵押物、担保人,非常着急,幸好农安支行给我推荐的活体抵押贷款,解了我的燃眉之急。”越欢激动地说。
“今年,我们计划争取更多资金支持,把这一片地改扩建出来修建牛舍,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欢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谈起接下来养牛的打算,她充满干劲。
吉林银行这种贷款模式在缓解抵押物不足、盘活活体牲畜资产、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在牧场为肉牛打耳标,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将数据传输至监管平台,实现肉牛智能盘点,精准计算牛只在栏数量,实现肉牛资产全方位远程监管,肉牛变成了可评估、可抵押的“资产牛”。
“活体抵押贷款”这一创新金融创新模式接地气、合需求,为缓解养殖企业流动资金紧缺问题蹚出了一条新路子。“在金融支农惠农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把服务‘三农’作为战略重点,提升农业产业信贷支持能力,用金融引擎为乡村振兴加速度。”农安支行长李雨淳说。
活体抵押贷款是吉林银行践行普惠金融、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打通惠农服务“最后一公里”坚实举措,进一步带动养殖企业、个体紧密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发展,提升农业经营主体动产的金融供给能力,为乡村振兴实现“产业兴旺”目标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