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有本“致富经”系列报道⑥

湘乡市泉塘村:“金扁担”挑起“菜篮子”和“钱袋子”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李容容

“摘丝瓜咯!这一批看相不错,肯定能卖个好价钱!”7月16日清晨,湘乡市泉塘镇泉塘村村民戴着草帽、手持剪刀,来到绿生成农业基地采摘丝瓜。随着剪刀上下翻飞,一条条白胖水灵的白玉丝瓜,从藤架上落到筐里,将从田间地头走向厨房餐桌。

青贮玉米、白玉丝瓜、湘莲、南瓜、大豆、辣椒……放眼泉塘村,土地全部连片种植蔬菜等农作物,品种丰富。全村2300亩农业耕地犹如一条“金扁担”,一头挑着湘乡市及周边地区的“菜篮子”,一头担着村集体和村民致富的“钱袋子”。

穷思变

——实现从“零”到“强”的跨越

泉塘村地处湘乡市城郊,距城区仅2.5公里,沪昆高速傍村而过,G320绕城线、S332省道贯穿境区,交通便捷。然而过去,泉塘村独特的区位优势并没有转化为发展优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长期几乎为零。

穷则思变。2020年,为期3年的休耕结束,泉塘村利用种植结构调整契机,下定决心将全村2300亩耕地流转至村集体泉丰农业公司,以连片种植油葵为主,轮种蔬菜和油菜为辅,打造“一村一品”格局。

看到村上的魄力和决心,村民打心眼里支持,纷纷自愿以200元/亩的优惠价格,将自家耕地全部流转给泉丰农业。在村上急需投入大量资金对流转耕地进行宜机化改造、建设蔬菜仓储冷库和油葵榨油生产线时,全村党员带头集资50余万元,解了村集体的燃眉之急。

这一年,泉塘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400余万元,600亩蔬菜和1500亩油葵为村集体创造收益10万元。村民也因此获得了100多个就业岗位,全村全年人均增收1.3万元。特别是,葵花开放的季节,周末前来泉塘村的自驾游客激增,他们赏花、拍照、购物、到农家乐消费,极大地活跃了乡村经济。

2021年,乡村振兴工作队入驻并借势发力,指导泉塘村适应市场变化,调整种植方案,精细化管理500亩油葵和100亩蔬菜,开发1200亩青贮玉米基地、300亩水果玉米基地,新建一处玉米加工厂,与隔壁社区合作推进公益公墓山项目,同时携手湘乡市本土餐饮品牌“吴记禾”,高标准打造泉长味餐厅,开业后每日接待200多名游客、营业额超万元。

有油葵、玉米、蔬菜等种植项目支撑,有特色餐厅助力,去年,泉塘村集体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全年营业性收入一举突破75万元。

谋长远

——让乡村振兴持续释放发展“红利”

“钱袋子”鼓起来后,2022年,泉塘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干劲愈足、思路愈清,瞄准100万元收入目标开启了奋进之旅。

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齐心协力,继续守着2300亩耕地“生金”,精准吸引5家企业入村,从增减面积、丰富品种、提高产量、确保质量方面下功夫,将全村种植结构科学调整为1200亩大豆、380亩湘莲、198亩南瓜、70亩辣椒、260亩玉米、260亩白玉丝瓜,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力推规模化发展。

其中,白玉丝瓜基地为湖南绿生成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简称绿生成)与泉塘村合作开发。青年党员赵日新返乡创业,投资300万元在泉塘村流转600亩土地,签订10年合同,目前已建成公司办公场地、仓储库房、育苗大棚7座,现种有白玉丝瓜、黑皮冬瓜、青皮冬瓜等作物,全部实现自产自销。村集体以基础设施建设入股,获得土地租金和入股分红两项收入,村民获得100多个就业岗位,实现“双赢”。

380亩湘莲中有200亩莲鱼共养项目。湖南湘莲食品有限公司与泉塘村签订5年合同,由公司种莲、村上养鱼,探索农业旅游,实践共享经济。村上还积极鼓励农户改造自有房屋,开发餐饮、休闲、垂钓、采摘、体验等乡村旅游项目,带领全村人“以农促旅、以旅促农”同享乡村振兴“红利”。

在湘乡,泉塘村是率先逐步实现整村土地流转,探索适度规模经营的村。村“两委”班子锚定目标,带领全村人大干快干。村干部经常不计报酬采摘蔬菜、打包装车,甚至凌晨赶赴菜市场做批发促销售。村上党员积极参加每月12日、26日的义务劳动,自发修缮清扫“幸福大道”美化环境,主动适时开渠放水,护航农作物健康生长。村民多次无偿提供自家土地,用于公共建设和服务。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泉塘村已累计筹工筹劳1万多个工作日,为村级发展节约了大量劳务开支。

为保障村集体和村民有长期稳定的收入,泉塘村还建立了“433”利润分成机制。村集体收入40%用于扩大再生产,30%用于村民分红收益,剩余30%充实到村级集体账户。合理的分配机制,让村民共享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果,也为泉塘村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