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潼南区,涪江和琼江穿城而过,158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了103万人安居乐业。纵横蜿蜒的发达水系让潼南这片滨江新城林田相依、田水相映,其丰富水产资源也为潼南区水产养殖业发展带来了雄厚本底。

作为全国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近年来,潼南区把水产养殖作为潼南农业特色产业之一,正努力建设渔业绿色生态养殖,大力提高水产养殖水平和养殖效益,从源头推动水产养殖业由产量数量型向绿色效益型转变,促使潼南区渔业高质量、高科技、生态化、标准化发展,走出了一条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发展新路子。

一条鱼“游”出大产业

大力发展名特优水产品

潼南水产养殖历史悠久,水产养殖业一直是该区的农业特色产业之一。

近日,在潼南区塘坝镇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水产品养殖交流会,来自塘坝镇和太安镇的水产养殖户们齐聚一堂,共同交流探讨水产养殖的技术。潼南区名优鱼养殖场的业主赖元先便是其一。

“我是塘坝镇最先一批从事水产养殖的业主之一,30多年来,潼南区的水产养殖业确实变化发展很大。”赖元先见证了潼南区渔业的发展壮大。

据介绍,塘坝镇一直有着水产养殖的传统,早先主要是以四大家鱼的养殖为主,在潼南区农业农村委的大力帮扶下,近年来,鲈鱼、鳜鱼等“名特优”鱼种的先后引进,全镇从事水产养殖的达到116户,也成了该镇村民的一条致富渠道。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多年的养殖探索,潼南区不断健全起从育苗到繁殖到驯化到销售的水产养殖全链条。以赖元先的名优鱼养殖场为例,种苗有专业公司提供,养殖、繁育技术方面也有区水产站和农委的大力支持,“现在来自主城的超市和四川厂商们也在积极找我们对接,销路也有了保障,特别是鳜鱼这几年的需求量持续增加,收益也比其他鱼种高上不少,今年我还打算把30亩鳜鱼养殖鱼塘拓展到100亩。”赖元先表示。

相关数据显示,潼南区现有水产养殖面积18.6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5.89万亩、水库河沟养殖面积1.91万亩、稻田综合种养10.8万亩。2023年水产品总产量4.3万吨,在全市排名前列,同比增长2.14%;渔业生产总值12.69亿元,同比增长3.52%。

稻田里“养”出致富经

综合种养稻香鱼肥共丰收

隆冬时节,崇龛镇临江村重庆稻梦空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稻田基地,一亩亩稻田虽已收割完毕,但水面下仍旧涌动着勃勃生机。

“我们稻梦空间用‘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发展水产养殖,实现了‘一田三收’(水稻、大闸蟹、小龙虾)。”该公司负责人滕文强表示。

据介绍,“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就是充分利用生物共生原理,水稻种植和鱼类、虾蟹养殖相互促进,在水稻不减产的前提下,又能显著增加稻田综合效益。

稻梦空间稻养殖场里没有充氧机、没有排污口,更没有饲料抛撒机,通过“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在不破坏稻田原有内部结构的基础上,在稻田四周挖深沟养小龙虾和大闸蟹,稻谷生长期间,能为虾蟹遮阴、避害,小龙虾和大闸蟹又能自由进出稻田觅食稻谷上的害虫生长,实现了绿色生态养殖。

近年来,潼南区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技术示范,发展生态健康养殖,因地施策,引导部分鱼、虾、蟹养殖户将养殖场“搬迁”至稻田,目前已在太安进行成片区域老旧池塘改造1000亩,并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了“稻+虾”“稻+蟹”“稻+鳖”“稻+螺”“稻+鱼”等多种模式,在崇龛、龙形、寿桥、柏梓、古溪等镇建成稻田综合种养示范片2万亩以上。

将水产养殖场“搬迁”到稻田,不仅大大降低了农药、化肥使用量,而且实现了养殖尾水零排放,不光生态环保,还保住了国家的“米袋子”,鼓起了种植户的“钱袋子”。

据介绍,潼南区还将在推进水产业绿色健康发展的同时,持续指导养殖企业加强养殖管理,健全内部管理等各项制度,建立从苗种质量、养殖环境、水质监测、密度控制、病害防治、兽药使用、产品检测等贯穿生产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完善水产养殖生产和用药记录制度,让市民群众吃上更为健康安全的“潼南鱼”。

打响潼南“鱼”品牌

加快发展休闲渔业经济

沿着绵渝公路线向前,便可抵达潼南太安镇,这是潼南的鱼米之乡。

太安人用蝙鱼,创造出一套独特的烹调技艺:太安鱼。近年来,仅一个太安镇,鱼馆就多达20余家,停在鱼馆前长龙般的食客车辆成了另一道景观。

鲜香可口的潼南太安鱼是重庆江湖菜中的一道地标名菜。每咀嚼一下,便有一次不同滋味,或膏腴嫩滑,或甘脆爽口,诸味纷呈,变幻多端。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现在在潼南不仅有重庆特色美食太安鱼,还有“潼南小龙虾”等特色品牌。“目前,结合潼南水产优势,我们还在谋划打造潼南‘全渔宴’,持续做响潼南水产品牌。”潼南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潼南区还结合全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布局,加快打造高起点高标准的集生产、旅游、休闲、度假、观赏及渔文化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休闲渔业基地,依托市水产引鱼种中心和青云水库及鱼种基地资源,建设部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依托崇龛镇“菜花节”景区、太安农业度假区、城郊休闲农庄和水产养殖基地、区内其他重要旅游景点及大中型湖库等区域,打造休闲渔业示范点;依托梓潼街道—太安镇—塘坝镇—田家镇—渝遂高速公路田家收费站等沿线“太安鱼”农家乐,打造休闲渔业示范带。

目前,具有潼南地域特点的都市观赏型、竞技体育型、观光体验型等现代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正在潼南这片大地上提质扩面、铺展开来。小龙虾文化旅游节、钓鱼大赛等主题活动的举办,持续为潼南区休闲渔业发展积累人气,注入发展新动能。

潼南“名特优”水产品一览

潼南区“名特优”水产品种类有:鲈鱼、鳜鱼、黄颡鱼、南方大口鲶、乌鳢、白乌鱼、小龙虾、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中华鳖、中华绒螯蟹等,共计约23种。其中鲈鱼、鳜鱼、黄颡鱼、小龙虾、罗氏沼虾、中华鳖为主要养殖品种。

鲈鱼:又称大口黑鲈,是一种淡水鱼类。大口黑鲈肉质坚实,味道鲜美,且骨刺少,营养价值高,故在市场上备受欢迎。目前,在潼南区的养殖基地主要集中在太安镇、塘坝镇和小渡镇,全区养殖面积约1200亩,年产量约为1500吨。

鳜鱼:鳜鱼在药用价值方面,有补五脏、益脾胃、充气胃、疗虚损等功效,其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富含人体需要的八种氨基酸,是老人和小孩理想的保健食品。目前,在潼南区的养殖基地主要集中在太安镇和塘坝镇,全区养殖面积约400亩,年产量约为500吨。

黄颡鱼:黄颡鱼又称黄腊丁,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且无肌间刺,是我国常见的食用鱼类,也是餐桌上的珍品佳肴。富含蛋白质,钙、磷、钾、钠、镁等矿物元素,营养含量丰富,药用价值高。目前,在潼南区的养殖基地主要集中在塘坝镇、小渡镇和崇龛镇,全区养殖面积约600亩,年产量600吨。

罗氏沼虾:罗氏沼虾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虾类,有“淡水虾王”之称,罗氏沼虾体形大、食性广、病害少、易生存、生长快、营养好,因此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目前,在潼南区的养殖基地主要集中在桂林街道、太安镇和新胜镇,全区养殖面积约450亩,年产量130吨。

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克氏原螯虾俗称小龙虾,小龙虾肉味鲜美,蛋白质含量高,是营养价值较高的动物性食品,已成为中国城乡居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目前,在潼南区的养殖基地主要集中在崇龛镇、寿桥镇、塘坝镇和柏梓镇,全区养殖面积(含稻田)7万余亩,年产量约8000吨。

中华鳖(甲鱼):中华鳖又称甲鱼,甲鱼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提高脑细胞活性,增强记忆力,延缓智力下降。甲鱼中还含有丰富的钙以及维生素D,可以补钙,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目前,在潼南区的养殖基地主要集中在崇龛镇,全区养殖面积(含稻田)280亩。(王静 刘廷)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