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服务中的先进经验_优质服务典型经验_优质服务典型经验材料

(彭莉)

每天早上9点,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大厅逐渐变得热闹,来这里的当事人在导诉员引导下,有序进行立案、缴费、接受调解、咨询各种办事流程及法律问题等。

比他们来得更早的是遵义中院立案一庭庭长彭莉。每天早上提前到服务区和接待窗口查看各种便民利民设施是否完好,查看各种法律宣传资料是否放置妥当,查看防疫措施是否落实、安检设备是否运行正常等等,已成她的必备功课。“群众到这里来,是寻求公平公正的,诉讼服务大厅是诉讼第一站,服务好不好会直接影响到当事人对法院信不信任。”——凡事都站在群众的角度去考虑,努力让群众相信法院、相信法律,这是彭莉25年来坚持的工作准则,也是她工作心得。

给自己划出职业红线

“金钱面前不动心、人情面前不动摇、权力面前不退缩”——这是彭莉从进入法院工作时就给自己划定的职业红线。

从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在刑事审判庭、民商事审判庭、立案庭等岗位上均办理过案件,特别在办理刑事案件时,会遇到有人打招呼、要送钱、求关照,这时,彭莉总是断然拒绝。

“一名法官一生会办上万件案件,而老百姓很可能一辈子就打一次官司,法官万分之一的不公就可能让他对法律失去了百分百的信任。”彭莉说道,法官是法律权威的守护者,通过公正的判决让群众感受法治的力量,进而敬畏法律、信仰法律,才是一名法官的神圣职责。

立案庭是法院接待群众的第一站,彭莉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已有12年。面对诉求多样的群众,她牢记“司法为民”宗旨,坚持以精湛的法律业务水平和超强的群众工作能力,打通当事人心结,彻底化解信访案件。

优质服务典型经验_优质服务典型经验材料_优质服务中的先进经验

“彭法官,你太辛苦了,我同意息诉罢访。”当刘某抬起头郑重地向彭莉表达真诚的关心后,彭莉觉得之前的努力都是值得的。这个性情刚烈的男人,曾在法院出言不逊。他与遵义某公司劳动争议一案,信访案件的承办人正是彭莉。

在与刘某见面之前,彭莉全面查阅了卷宗,了解案件的办理过程,向用人单位充分了解刘某的生活、工作经历,最终制定了详细的化解方案。第一次见面,刘某说话毫不遮掩自己的怨气,彭莉则是耐心倾听他的讲述。之后,彭莉针对刘某提出的问题和质疑,再次查阅卷宗,并与用人单位沟通。经过多次协调,这家公司表示愿意与刘某等人签订劳动合同,但刘某表示要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与其他8人另行向汇川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双方分歧巨大。

调解陷入了僵局,但彭莉没有放弃的打算。为彻底化解该案,彭莉与原审承办人、刘某多次到遵义某公司座谈,她从企业的发展与管理、公民的社会责任等方面疏导双方,认真负责、耐心劝导的工作作风深深感动了刘某,最终刘某自愿息诉罢访,并撤回其他案件的起诉。该案至今未重复访。

“我们在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同时,也要最大限度考虑企业的发展,企业发展好了,对人民群众利益才是更大的保护。”彭莉说。

开创诉源治理新局面

2016年,遵义法院开始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彭莉深入各地调研,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举措,推出了“诉调对接”的遵义模式。

经过不断摸索,她推动14个基层法院设立诉调对接中心,通过设立专业调解室、法官调解室等方式,推动诉讼服务团队入驻综治中心开展诉讼服务工作。此外,她推动行业、专业调解组织的搭建,仲裁、律师、工商联、公证机构等多个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先后成立,搭建起了多元矛盾纠纷联调平台,将更多的非诉讼纠纷化解方式服务于矛盾纠纷化解当中,推动全市法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再上新台阶。

优质服务典型经验_优质服务典型经验材料_优质服务中的先进经验

近年来,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引发的民事诉讼大幅增多,这类案件保险公司均不同意调解,对一审判决均提出上诉。但受害人往往迫切希望在最短时间内获得赔偿。繁琐的流程让受害人满腹怨言,同时也浪费了有限的司法审判资源。

“如何解决老百姓反映强烈的这一‘痛点’,减少诉讼,节约审判资源?”彭莉积极思考解决之道。

通过反复调研,她提出在保险公司承保的车辆有责情况下开展调解工作,并通过和遵义市保险行业协会沟通、协调、会商,双方最终达成协议:一是在诉前、诉中法院调解过程中,如需保险公司配合,保险行业协会应当派员协助调解,诉后全面履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二是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与遵义市保险行业协会联合制定《遵义市保险行业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打通全市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调解通道。这一举措实行后,赔偿的时间快了,诉讼明显减少。

如今,彭莉正在推动“道交一体化平台”在遵义市的运用,进一步促进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

诉讼服务以民为本

2012年的一天,一名近70岁的老人在遵义中院诉讼服务大厅突然下跪,不知原委的书记员赶紧将老人扶起,并迅速告知彭莉。得知情况后,彭莉急忙赶到大厅把老人请进了接待室,脸上的委屈令老人看上去更显沧桑。

“我想不通啊,实在想不通!”第一句话便是老人郁积多年的心结。原来,老人是一家篾竹厂的厂长,工作认真负责。有一天晚上,老人的同事因孩子发烧,请求老人代其值班,老人欣然应允。

可当天晚上由于疏忽,引发火灾,造成3人重伤,2人死亡,街道的房屋损毁严重。之后,老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即便这样,其家人还是经常受到当地人指责,给子女带来很大阴影。

“我是主动代班,主观上没有放火的故意;而且火灾发生后,为什么只追究我一个人的责任?为什么不追究那个人的责任?我的家人为此遭受别人的歧视和侮辱。”老人愤懑地说道。

听完老人的诉说,彭莉心知要是不把相关法律解释清楚,这个坎老人迈不过去。“你主动为别人代班,说明你很乐于帮助人,替他人着想,值得肯定。但是你代班,就意味着要负起安全责任。这么多家庭因为你的过失,陷入巨大痛苦之中,他们的痛苦能用刑事责任来解决吗?”听完彭莉的分析,老人沉默了,一会,他望向彭莉,释然地说:“从来没有一个人这样给我说过,所有人都指责我,指责我家人。”说完,老人放下心结离开了法院。

“很多来诉讼服务中心的群众情绪都很激动,如果我们的语言稍有不慎,态度稍有一点点不好,都会造成当事人对法院不信任、对法律不信任。”彭莉说,因此,多年来,她一直很注重提升诉讼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

紧扣群众反映的“诉讼难”问题,她全面推进诉讼服务现代化建设工作。她牵头制定了21项司法便民利民工作措施,推动遵义法院在全省法院率先开通律师诉讼服务平台,推进网上立案,在未设法庭的镇(乡)设立巡回审判点、诉讼服务联络员,在全市设立邮政立案便民服务点200多个;针对当事人反映强烈的胜诉退费问题,她牵头制定《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费退费管理规定》,解决当事人反映强烈的胜诉退费问题,进一步完善诉讼费减缓免程序,依法保障律师诉讼权利等规定,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诉讼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优质服务典型经验_优质服务典型经验材料_优质服务中的先进经验

在她的主导下,诉讼服务中心不断完善制度规范流程,推行“一窗通办、一次办好”工作模式,推动全市12368诉讼服务热线开通,设立“收转送中心”解决送达难问题,以高质量的诉讼服务工作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审判工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多年来,彭莉始终以法律人的敏锐,洞察法治民生。她以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拓展服务渠道、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载体、落实服务措施、提升服务质量,以更多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实事,换来了群众真诚点赞。2015年,彭莉荣获最高人民法院全国“两会”期间涉诉信访工作先进个人,2018年荣获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办案标兵”,2019年荣获遵义市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被表彰为“遵义市先进工作者”。

法官谈初心

彭莉: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巨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过去一百年的宝贵历史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自觉把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做到知信行合一,学思用结合。以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对党、对人民、对法律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