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河南平顶山石桥营村的一家养殖公司内,十二栋标准的猪舍整齐排列,不远处还坐落着鸡舍、鸭舍和蔬菜大棚。
公司负责人王秋凤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既没接受过高等教育也没有学过一技之长,但她的心中总是怀揣着一个创业梦想。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她几起几落,在“赚钱—负债”的圈子里几度循环。而最终,她把目光投向了养猪这个行当。
但创业之路上总是困难重重,未知的风险尚在其次,家人的反对更让她寸步难行。
经历过大起大落的王秋凤,在绝望和希望间不断徘徊,最后硬是撑着一口气把养猪场办了起来。
而在养殖规模逐渐步入正轨时,她又干了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喂猪喝白酒。
白酒和养猪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王秋凤的这一手操作,最终又带来了什么结果?
高考填志愿母女起冲突,回顾往事几番创业失败
2005年9月,不顾家人反对的王秋凤,一意孤行地开始了自己的养猪创业。
对于母亲的这番举动,三个孩子觉得很不可理喻,也根本不想继承下去。
但当时的王秋凤没钱雇员工,因此就把主意打到了家人的身上。不仅如此,她还因为高考填志愿的事情与二女儿反复争吵。
2006年6月,在高考结束后,王秋凤就与二女儿展开了拉锯战。
“我想着以后总得有个人帮帮我,所以我想让她去学畜牧兽医专业。”
可是母亲话音刚落,二女儿就开始嚎啕大哭。她从没想过以后要一辈子跟猪打交道,况且她自己心仪的专业是医护学。
因此王秋凤的这个想法在女儿看来就是专制独裁,非要逼她去学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但当时的王秋凤也是有苦说不出,她太渴望有人能帮她分一分肩上的担子,所以疏于考虑亏欠了女儿。
母女俩都坚持自己的想法不退让,一边是软硬兼施、摔盆摔碗,另一边是绝食抗议、离家出走。
心中觉得委屈的二女儿找到了同学诉苦,但没想到同学的一番劝说,却让她坚定的内心产生了动摇。
“我当时也不是说不想帮她、不想孝顺她,就是我自己心理上接受不了。”
“可我同学就这么说,你妈妈这些年多不容易,要不是她后来养猪创业,说不定你们都得辍学打工了。”
这简简单单的两句话,让一直不肯妥协的二女儿松动了。
是啊,家里一直以来都是母亲在挑大梁,要不是她咬牙坚持继续创业,一家人早就喝西北风去了。
尽管内心仍旧心不甘情不愿,但二女儿还是在明面上和母亲和解了,她报考了畜牧兽医专业。
看着懂事的孩子,接连几日皱着眉头的王秋凤终于展露了笑颜。
不过直到后来她才明白,女儿的这次牺牲和妥协,其实已经从根本上伤害了母女之间的感情。
在高高兴兴地凑足学费送孩子上学后,她又一头扎进了自己的养猪场。
但此时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还一直拿她前两次的失败说事,觉得这第三次创业肯定也是血本无归。
而要细究王秋凤的创业史,需要回到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末。
当时她和丈夫辛辛苦苦攒下了一笔积蓄,想着投资煤矿大干一场。可是做任何事情都会有风险,何况还是危险系数比较高的煤矿。
好日子没过几年,2002年一场事故的发生,让夫妻俩的积蓄打了水漂,赚回来的钱又重新赔了出去。
经过这次失败,相对保守的丈夫害怕了,他不愿意再折腾杂七杂八的东西。
但王秋凤不是甘于平庸的性子,豪爽大方的她,在困境中越能迸发出巨大的勇气。
休整了两年后,她成功说服丈夫买车跑运输。而买车的三十多万,也是东拼西凑借来的。
生意渐渐上道后,一家人都以为以后能过上好日子了。可惜仅仅时隔一年多,噩耗再次发生。
2005年的夏天,负责运输那趟货物的司机有两个人,一个算是老手,而另一个是王秋凤的侄孙。
由于大雾弥漫能见度差,相向行驶的两辆货车撞到了一起。
事发后王秋凤的侄孙与司机当场去世,但作为肇事一方的司机却迅速逃逸,只留下满地狼藉。
当接到丈夫的电话后,王秋凤只觉得天都要塌了。巨额的赔偿金外加两条人命,都要算在她的头上。
夫妻俩几乎倾家荡产,才抹平了七十多万的空缺。但七七八八加起来,他们还有一百多万的外债没还清。
并且自家亲戚那一边,这道坎儿是永远都迈不过去了。
遭受丧子之痛的侄子一家,与他们家的关系算是彻底破裂,还说出了“你怎么不去死”这样的话。
而其他亲友也纷纷指责,要不是王秋凤非要折腾这一出,怎么都不可能闹出人命来啊!
现在和大家的关系闹僵了,自己还债台高筑,以后一家人的生活该怎么办?
那段时间,王秋凤的确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膝下三个孩子还在读书,丈夫又复发心肌梗塞无法工作,一家人的重担全落在她一个人身上。
但王秋凤并不是世俗眼中的柔弱女子,身边人对她的评价也都是“女强人”、“一定要搞出个名堂”。
“一百多万的外债,无论多苦多难我都得还上。”
突发奇想尝试养猪,备受打击险些自杀
在大城市接连失败后,调整好情绪的王秋凤回到了家乡石桥营村。对创业还不死心的她,正四处考察准备再次投资。
2005年9月,心中已有主意的王秋凤给妹妹打去了一通电话,她想再借五十多万,在当地建个养猪场。
但借钱这事她是瞒着丈夫和孩子的,因为她一说要养猪,家里没有一个人同意。
“我听别人说,两窝母猪一年下来就有一万来块钱。那我要是多养几十头,这还账速度不就快了。”
王秋凤觉得自己找到了解决办法,因此兴冲冲地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家人。
可丈夫和孩子一听,这不是又瞎搞吗?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家里几代人都没养过猪,在养殖一事上他们就是门外汉。
一连串的打击下来,小的要上学、老的要看病,哪里还有闲钱去创业?那不成又去借钱吗,那岂不是越欠越多?
看着四十多岁的妻子,丈夫长叹一口气让她别再折腾了。人到中年负债累累,要想东山再起谈何容易?
这一盆接一盆的冷水,让王秋凤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她没有动摇养猪的想法,因为她认准了一件事就必须贯彻到底。
于是王秋凤私底下找到娘家妹妹商量,希望对方再资助她几十万。
当时的石桥营村还没有规模化养猪厂,她坚信自己这次一定会成功翻身的。
看着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姐姐,妹妹也是于心不忍,考虑了几天后把手里的五十多万借了出去。
当丈夫得知这件事时,王秋凤已经在洽谈土地租金,准备建造猪舍了。
到了这一步,无论家人再怎么反对,大家也不得不参与进来一起创业。
九栋猪舍里住进了六十四头种猪,并且王秋凤在不久后又高价买进了两百多头小猪仔。
“我想着原始人都会养猪,养着养着就变成了家猪。那只要配好种生下小猪仔,等长大了卖钱就是很简单的事情。”
彼时的王秋凤是一头干劲,带动丈夫和儿子也天天待在猪舍里。他们一天只吃早晚两顿,脑海中无时无刻不萦绕着“还债”两个字。
但意外毫无征兆地到来了,由于猪舍中的保暖措施不到位,小猪仔的抗寒能力又比较弱,所以接连冻死了许多。
把那些冻僵的小猪拉去荒地掩埋的时候,王秋凤走了一路哭了一路。她再怎么要强,终究也有觉得无助疲累的时候。
“花了那么多钱买回来的,又是赔了个血本无归。而且等我回家的时候,那些人就跟抢猪似的抱着就往外跑,我一个人怎么也拦不住。”
原来是丈夫不想王秋凤再折腾了,干脆趁着她外出,以五十元一头的价钱把剩余小猪仔卖了出去。
这么低廉的价格吸引来了很多顾客,大家都害怕丈夫下一秒会反悔,因此付过钱后麻溜地抱着小猪就跑。
站在丈夫的角度来看,这是及时止损;但对于王秋凤来说,这无异于晴天霹雳,是深受打击后的再一次绝望,
夫妻俩为此大吵一架,可再怎么争吵也改变不了现实。一向被誉为“女强人”的王秋凤,突然感觉自己再也没有坚持下去的勇气了。
“借了钱没还上,猪也没养好,我真的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无能的失败者。”
心灰意冷下,她想到了自杀。能让王秋凤走到这一步,也可想而知她当时的心境和压力。
同年11月的一天晚上,她干干净净地洗了个澡,又挑出一身干净衣服换上。趁着家人熟睡,慢慢地走到了院子的井边。
她挪开井盖后坐了上去,其中一条腿已经悬空了。如果当时一狠心一闭眼,或许就没有后来的王秋凤了。
但在最后关头,她忍不住哭了起来。其实在王秋凤的内心当中,她还是做不到一死了之的。
“我在那井边哭了四个多小时,脑子里想了很多东西。要是就这么死了,那才是最无能的。”
上有老人,千辛万苦抚育自己长大;下有孩子,还没有自立自强。跳下去很简单,可却是坑害了家人。
一想到这些,王秋凤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死。只要还有一口气,她就必须承担起肩上的责任。
第二天,擦干眼泪的她二话不说又一头扎进了猪舍。小猪没了就没了,好在其中的五十六头母猪快要下崽了。
新一批的小猪仔就象征着新的希望,最后的成败在此一举。
而看着像个没事人一样的王秋凤,家人在担心之余也还是选择了妥协,一家人的力往一处使,昼夜颠倒着照顾即将下崽的母猪。
当时年仅15岁的儿子,每天晚上要负责清理猪粪。但在清理的过程中,他时常支着铁锹、歪着头,靠在猪的身上就那么睡了过去。
半大的孩子肯定会觉得苦、觉得累,可是王秋凤比所有人都更累。她没撂挑子不干,大家就会陪着她一起。
把握商机成功翻身,喂猪喝酒令人不解
到了深冬时节,没钱雇人手的王秋凤决定亲自给母猪接生、照顾新生小猪仔。
为此她请教了很多有经验的养殖户,也将猪舍中的防护措施做得井井有条。
“别人能养好、我没养好,只能证明自己做得还不到位,我就再试这一回。”
可万事俱备的王秋凤,一开始还是遭遇了滑铁卢,原因正是出在打瞌睡上。
在漫长的生产过程中,她等着等着就睡了过去,连小猪仔是什么落地的都不知道。
等到天光微亮醒过来后,映入眼帘的又是冻僵的小猪仔。
看着一番心血付诸东流,她懊恼得自责不已。此后为了保持清醒,她动不动就掐胳膊大腿,以这种强制性的方式去敦促自己。
好不容易等到小猪仔降生,喜极而泣的王秋凤就像对待孩子一样,拉开外套拉链把它放进自己怀中取暖。
这也是她在不断摸索中得出的一条真理,要把这些小猪当成自己的孩子,尽心尽力才能养好。
一家人齐心协力辛苦了一年多,直到2007年6月,猪肉价位大幅上涨,她的生猪集中出栏远销北京、上海等地。
而由于猪肉品质好、口感好,并且所用的是纯良饲料、没有添加剂,因此王秋凤收获了一大批回头客,许多人与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说实话,她能把事业做到这一步,并偿还了大半债务,原先对她心存质疑的人都心服口服了。
为稳保起见,大家也劝说她走一步看一步,不要盲目地扩张养殖规模。
但王秋凤偏偏就是喜欢反其道而行之的一个人,在2008年猪肉价位暴跌的时候,她拍板新建了几栋猪舍,还雇佣了一些员工。
为着这件事,害怕亏本赔钱的儿子无法理解,天天跟母亲吵闹,希望她回心转意。
但王秋凤的态度一如既往地强硬,白天穿行在猪舍中指导工作,晚上回到房间里挑灯夜读,连《本草纲目》都自学上了。
而王秋凤之所以变得这么好学,与女儿也有一定的关系。虽然二女儿如她的愿去学了畜牧兽医,可待在学校里根本无法给予母亲帮助。
并且孩子的心里还是有怨的,不仅平时不和母亲联系,毕业后也远走他乡不肯回家。
直到2011年,女儿才带着男朋友回家商量谈婚论嫁的事。对于母女之间的隔阂,也是王秋凤心里一直后悔莫及的事情。
为了不耽误女儿,她也下定决心要自力更生。而在扩大养殖规模后,她又尝试多种办法以提高种猪的产仔率。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她所养殖的母猪保持的产仔率始终遥遥领先,平均每头可以生产十五只猪仔。
但王秋凤并没有因为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到了2009年,她竟然另辟蹊径,往猪饲料里掺了高度白酒。
喂猪喝酒这是什么原理?王秋凤又为什么要这样做?
一开始家人和员工都被吓了一跳,觉得她是不是受刺激了。但在听完解释和看见成效后,众人又不得不对她竖起大拇指称赞。
原来王秋凤是想出了一个“分步寄养”的方法,把临近断奶的小猪仔放到奶水稀少的母猪身边,然后将新生小猪仔放到奶水充沛的母猪身边。
因为产仔率大大提高,可是可供哺育的乳汁就那么多。为了不让小猪仔饿死,王秋凤就采用了这种人为平衡的方式。
但麻烦也不是没有,因为母猪对气味很敏感,它能分辨出哪些不是自己的孩子,对这些小猪是拒绝进行哺乳的。
王秋凤为解决这一问题,也是绞尽脑汁想了很多办法。最后她想到了喂酒,等母猪吃得晕乎乎的时候,就没精力再去分辨小猪了。
“这就跟人找替代母乳一样,而且喝酒对它们的身体也没有损害。”
靠着自己不断摸索,王秋凤在历经两次创业失败后终于等来了回报。2010年,她偿清了所有外债,年销售额高达一千多万。
与此同时,王秋凤的“野心”再上一层楼。除了养猪,她在当地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下,兴建了鸡舍、鸭舍与两千多平方米的蔬菜大鹏。
为了实现循环绿色养殖,她又建造了一个八百多立方米的沼气池。
如今“养殖业——沼气——种植业”循环发展,每年不仅帮自家节省了三、四十万,多余的沼液还能供应附近的村民,大家实现共赢。
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让家人在感到高兴的同时,也十分佩服王秋凤的目光和魄力。
以前大家总羡慕城里的生活,觉得老老实实打工就行了。可是自己能创下一番事业来,日子照样过得有滋有味。
后记
在循序渐进的同时,丈夫也和王秋凤商量着,不如再扩大一点养殖规模,比如养养羊什么的。
而儿女们也在不知不觉间接受了母亲的大部分工作,毕竟他们还年轻,有更多的精力和想法。
不过王秋凤仍是家里的主心骨,有客户前来洽谈生意时,大事小事都由她做主。
她所倡导的循环低碳养殖业,既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帮扶,也带领许多人走上了致富路。
曾经那个几受打击跌落谷底的失败者,在质疑声中重新证明了自己。年纪大不可怕,只要心不老,再困难的事也办得成。
而且许多创业者都是男性,对于王秋凤这种身兼多职的女性来讲,她的成功更来之不易,她的精神也更值得大家学习。
不骄不馁是基础,找准方向是关键。而在创业的基础中,家人的支持和理解也是重要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