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朔城区南榆林乡三千亩苜蓿种植基地里,各类机械正在进行忙碌的收割作业,我们了解到,以往苜蓿每年只能收割三茬,今年由于技术提升,苜蓿可以收割四茬。
伴着机械的轰鸣声,一辆辆卡车满载苜蓿驶出田间。在一块还未收割的苜蓿地里,头戴草帽的石永红正忙着采集苜蓿样本。他是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牧草专家,2016年以来一直为种草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石永红说,由于南榆林乡盐碱地多,他们最初就选择了耐盐碱的苜蓿品种,每年采收三茬,产量也算可观。而今年,企业决定多采收一茬,这其中有哪些原因呢?带着疑问,我们来到运草卡车的“终点站”,只见这里有两台大型机械,粉碎后的苜蓿经过它们,就变成了一个个重八百公斤的圆柱形包裹。
黄录是南榆林乡金土地农牧公司总经理,他告诉我们,苜蓿多收一茬的关键,就在这个包裹里。
原来,以往苜蓿成熟后要在田间晾晒成干草,不仅采收时间滞后,还容易受天气限制。今年,企业引进苜蓿青贮技术,收割时间比以往提前了二十天左右,就多出了一茬的采收期。不仅如此,苜蓿在青贮后,营养物质不但不会减少,其芳香酸味还会增加牛羊的采食量,因此受到养殖企业的欢迎。
黄录说,今年四茬苜蓿预计亩产可达三吨,亩产收益超过两千元;而随着质量、产量的提升,本地苜蓿的市场占有率也不断提升;特别是做成裹包青贮以后,牛场比较认可,发展前景比较好。
记者:杨慧 吕慧杰 王乙朵(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