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邕宁区中和镇平天村鸵鸟养殖基地,围栏内一只只鸵鸟在温暖的阳光下,时而悠闲散步、四处觅食,时而撒开“大长腿”肆意奔跑。见到有人到来,这些“大家伙”就显得格外激动兴奋,伸长了脖子好奇地张望。
“近两年受疫情的影响,许多特种养殖行业都面临转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策好、扶持项目多,我们也看好鸵鸟养殖产业。鸵鸟是世界上现存体型最大的鸟类,具有生长快、繁殖力强、易饲养和抗病力强等优点,其羽毛、皮、肉、蛋等经济价值高,而且经济效益见效快,平均1年即可出栏销售。” 邕宁区中和镇平天村鸵鸟养殖基地负责人施庆前介绍道。目前养殖场一共有60只鸵鸟,有一半的鸵鸟正值产蛋期,每只年均产蛋60-80枚,除去商品蛋,还能孵化雏鸟500余只。
施庆前是邕宁区中和镇平天村治保主任,是村级矛盾纠纷的“调解能手”,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如何带着群众一起增收致富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2017年他带领村民成立了南宁市坛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动吸收合作社社员20余户,初步形成了“专业合作社(负责收购和销售)+大户领养(负责养殖、技术指导)+农户代养(负责养殖)”的发展模式,通过养殖新兴特色产业拓宽增收渠道,为乡亲们摸索出了一条鸵鸟养殖的致富路。
被问及养殖收入时,施庆前笑得合不拢嘴:“目前市场上鸵鸟肉70-80元/公斤、每枚蛋在150-200元左右、雏鸟每只500-800元,收益还是相当可观的!现基地养殖的鸵鸟为订单销售,市场供不应求。”目前,基地依托“合作社+农户”模式,采取由农户领养鸵鸟苗的方式,带动村民参与养殖。成鸟达到出栏标准后,再由合作社统一保价回收,减少养殖市场风险,实现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三方共赢增收,现已带动本村及周边10余户农户共同发展鸵鸟养殖产业。下一步,基地将继续流转30亩土地用于扩展养殖基地,探索新型现代化养殖方式,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养殖,坚持提质增量扩面的发展方向,力争到2022年底存栏量达200只。
据悉,中和镇党委、政府近年来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立足实际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在原有基础上,鼓励群众发展特种养殖,在促进增收的同时,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特色持续产业发展之路。
(覃捷 李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