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国际时装周舞台上,一位穿着明艳时尚刺绣礼服的模特,踏着自信的猫步向人们走来。她是东乡绣娘马色麦,很难想象舞台上靓丽的她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
东乡刺绣在中国国际时装周舞台上尽显风采
今年35岁的马色麦,是三个孩子的母亲。自从出嫁后,马色麦就再也没有出去打工,而是承担起“女主人”的责任。从小,马色麦对外面的世界有很多向往,可是缺少文化,走不出去。
东乡刺绣是马色麦的爱好,也是一个独属于她的一方天地。为了这次的走秀,马色麦经过了密集的专业培训,练站姿、练形体、走猫步。一切辛苦她认为都值得,透过训练室的镜子,她看见了自己的美。
自从2018年马色麦参加了刺绣培训班、加入绣坊后,她得到了系统的培训,描样、改良刺绣的工法。通过刺绣,马色麦从家庭主妇变成了靠手艺实现自我价值的东乡绣娘,现在一个月最多能赚上2000元左右。
碧桂园帮扶东乡绣娘发展刺绣产业 实现家门口就业
东乡刺绣,是有着千年传承的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很久以前这些手艺一直未被开发。“全国脱贫看甘肃,甘肃脱贫看临夏,临夏脱贫看东乡。”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属于深度贫困地区,也是全国唯一以东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
碧桂园主动结对帮扶东乡参与脱贫攻坚。2018年5月起,公司组建了20人的专职扶贫队伍长期驻扎东乡,进行产业扶贫。由于当地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物流成本昂贵,当地的手工艺品、土特产的销路成为难点。在深入调研当地产业的基础上,公司决定着重帮扶东乡羊、马铃薯和刺绣三大产业。
产业扶贫 让贫困地区生活有了底气
在碧桂园东乡扶贫工作组的带动下,马色麦加入扶贫刺绣坊创业,“以前,嫁人成为家庭主妇似乎是东乡妇女的宿命,心里对未来没有特别大的向往,但现在,东乡刺绣让我们的生活有了色彩,也有了生活的底气。”随着深藏闺房的东乡刺绣升级为“指尖上的产业”,在碧桂园东乡扶贫工作组的带动下,绣坊逐步走向正轨,如今,销售刺绣产品10万余件。
像马色麦这样的东乡绣娘,在东乡还有很多。杨梅兰也是东乡绣坊的一名绣娘,她擅长的是剁绣,在没加入绣坊工作前,刺绣只是杨梅兰的兴趣爱好,平时绣点鞋垫、枕头送给家人做礼物,她从没想过刺绣还能挣钱。
今年10月25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联合国强公益基金会在北京举办了一场东乡刺绣专场时装秀。杨梅兰、马色麦等10人作为东乡绣娘代表,到北京参加了中国国际时装周走秀,走上国际T台。公益秀现场共展出60套精美时装,为观众们带来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
自2018年起,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就从多方面帮助农村妇女实现就业,推动贫困妇女稳定脱贫。2020年,碧桂园联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在东乡县落地1个东乡刺绣产业枢纽,总面积达1125平方米,集生产、运营、培训、展示、交流为一体,打造为展示东乡文化和扶贫成果、东乡刺绣产业的示范和交流体验基地。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天才妈妈·梦想工坊”公益项目于今年9月18日落地该枢纽,并联动张肇达服装设计院于10月25日在北京开展“东乡绣娘中国国际时装周”专场公益秀,让非遗产品焕发新的生机。截至目前,“天才妈妈·梦想工坊”公益项目,已经带动超800名东乡族妇女就业,带动消费刺绣产品近200万元。
碧桂园联合清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开展东乡刺绣设计合作,请知名设计师进行产品、包装和品牌形象等提升工作,推动碧家公司和东乡土本土刺绣作社三方联动合作,共同推动东乡刺绣产业。截至目前,已采购、帮销近10万件东乡刺绣产品,总价值约200万元。
除了刺绣产业,碧桂园还积极推动“东乡三宝”另外两个特色产业——东乡羊和东乡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帮扶东乡羊建立标准化生产线,打造东乡羊产业链;帮扶东乡土豆高标准种植,引入优质种薯,加强深加工,开发土豆饼干、土豆曲奇、鲜薯条等休闲产品,助力销售东乡土豆。
碧桂园到贫困户家里收羊、做记录
碧桂园持续帮扶东乡羊养殖业,助力东乡羊养殖产业转型升级,从直产地到餐桌全程冷链,屠宰、储存、运输和配送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智能调节温度,真正确保东乡羊的新鲜、营养和健康。每卖出一只东乡羊,帮助贫困户获得1000元到1200元的收入。
东乡县马铃薯每年种植面积达30万亩以上,也是当地产业脱贫的重中之重。2019年初,碧桂园联合当地马铃薯籽种种植企业,投入资金200万元,对东乡县7个乡镇32个贫困村2625户未脱贫户开展马铃薯籽种帮扶工作,每户提供586斤籽种,并提供技术指导。2019年东乡马铃薯丰收,增产约25%。
产业扶贫成为脱贫致富基石
产业是脱贫之本,也是致富的基石。近两年来,碧桂园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载体,整合各方资源,建设产业扶贫项目资源库,助力将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带动贫困地区实现产业发展,逐步达到脱贫奔小康的目标。
今年39岁的马大五德是东乡布楞沟村的村民。为了生计,17岁就跟着父亲离开了村子,在河西走廊一带帮人养羊。随着扶贫攻坚的展开,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外漂泊多年的马大五德决定回家创业,筹建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实现儿时“建一座养殖场”的梦想。
碧桂园通过碧桂园农业公司专家远程视频和不定期现场指导的方式,协助东乡县建立东乡羊品质标准、品种标准、饲养标准和出栏标准。2016年-2018年,合作社每户分红800-1000元,成立碧桂园东乡羊养殖共建示范基地后,社员的分红翻了一番。
2019年,养殖合作社与碧桂园集团合作共建“碧桂园产业扶贫东乡羊养殖共建示范基地”,碧桂园集团予以养殖技术、品种改良以及销售方面的支持。
2020年7月9日,碧桂园扶持成立东乡县养殖产业协会,帮扶东乡羊树立养殖标准,建立产品体系,同时在布楞沟村建立东乡羊标准养殖示范基地,搭建养殖溯源体系。目前已选出20个东乡羊养殖合作社作为会员单位进行扶持,每个合作社计划支持10万元,帮扶其扩大养殖规模,提升组织建设,助力东乡羊养殖产业发展。
马大五德说,“我们改变了传统饲养方式,现在的羊舍更现代化、标准化、高科技,而且更加的环保。”在家门口办养殖场,带领村民一起致富,马大五德小时候的愿望实现了。
在大化瑶族自治县雅龙乡胜利村,翻过一座座高低起伏的山,可以看到一座崭新的两层小洋楼。这是弄呈屯韦荣建的家,这两年通过种植旱藕增收致富,一家7口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韦荣建的家乡坐落在大石山里,基本没有超过100平米的平地。“人均耕地少,以旱地为主”是胜利村的硬伤。
碧桂园驻村扶贫工作队结合胜利村的地貌特点,通过多次深入走访考察,决定动员农户发展种植与深加工相结合的旱藕产业。在碧桂园等社会帮扶力量的参与,帮助旱藕加工厂完善了水电设施,提升了标准化,拓宽了旱藕和加工产品的销售渠道,也增强了村民发展旱藕加工产业的信心。
远在广东务工的韦荣建,听说村里引进了旱藕加工厂,还有政策扶持,便在2018年回乡发展。他承包了约30亩土地种植旱藕新品种,为村里加工厂提供藕粉原材料。
“旱藕容易种植打理,石头缝里也能种植,这几年的产量都不错,是贫困户脱贫的希望。”韦荣建说,“现在每年靠卖旱藕果增收4万元左右,加上闲暇日打散工,年收入可到7-8万元。今年的旱藕长势一如既往地好,致富更有希望了。”
打造可持续的产业扶贫样本
碧桂园注重将精准扶贫的可持续性,放在重要位置。学会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而不是一味强调加大投入。通过精细管理,投入产出,提高扶贫效率,提高扶贫质量,努力实现贫困户、政府、社会机构和企业的多方共赢。
碧桂园探索建立利益捆绑与共享机制。与村集体、农户民主协商,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建立长期稳定合作。比如,在帮扶县推广苗木种植产业,按照“借本你种,卖了还本,赚了归你,再借再还,勤劳致富”的资金运转模式,采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合作模式,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的苗木农场或发动农民分散式、房前屋后等不同形式种植苗木,有效辐射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截至目前,碧桂园在12个县推广苗木种植近2000亩,通过租用土地、解决就业、财政资金入股分红等方式帮扶超15000名贫困人口。目前兴国、田东、平江、蓝田、新河、英德、虞城、东乡、滦平、舒城10个农场已陆续出货,产值超过1.3亿元。
东乡县坪庄乡合兴源养殖合作社采取的是“企业+合作社+养殖户”的合作形式和“入股+分红”的扶贫模式。46岁的王热哈麦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东乡族妇女,家有病患和幼儿需要照顾,加上文化程度低,没有一技之长,务工收入并不够一家人维持日常开支。
自从加入养殖合作社后,王热哈麦开始发展东乡羊养殖。2019年10月至11月期间,碧桂园通过合作社的链接,收购了王热哈麦家养殖的东乡羊40只,增加收入43200元。此前的2018年11月11日,通过政企联合启动“爱在东乡消费扶贫月”,碧桂园以“一只羊活体毛重按一斤16元收购,贫困户每只羊再额外补贴60元”的价格收购王热哈麦家东乡羊68只,使其直接增收74832元。2019年,在消费扶贫打通产销对接机制后,东乡政府又联合爱心企业在东乡建立了“碧桂园产业扶贫东乡羊养殖共建示范基地”。王热哈麦开始在离家不远的基地上班,有了稳定的收入。
星火计划扶贫系列旅游是碧桂园创新推出的又一产业扶贫项目。通过挖掘9省14县红色、绿色、古色、特色资源,在当地县委县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联合凤怡假期国际旅行社完成路线行程设计,通过“走扶贫专线、听特色党课、谈扶贫经验、看特色村庄、购农特产品、尝特色农菜、住乡村民宿”,辐射帮扶县建档立卡户,助力当地经济发展。围绕9省14县结对帮扶县,推出广东英德、广西田东、陕西耀州、江西兴国、甘肃东乡、湖南平江等14条扶贫旅游线路。截至2020年6月,助力帮扶当地约5535人,旅游扶贫消费约536万元,让贫困户吃上“旅游饭”。
碧桂园还发挥集团庞大的产业优势,结合集团发展战略,优先在贫困县落地自身产业项目。下属现代农业公司,在贫困地区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如在连樟村投资约4000万元建设连樟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引导和扶持贫困村创办合作社,已在广东英德、江西兴国、陕西耀州和蓝田落地了无土蔬菜栽培、富硒水稻项目、贝贝南瓜等项目。
在碧桂园看来,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脱贫致富的长远之计。多年来,碧桂园结合自身优势资源与产业,帮助多个贫困县、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促进贫困地区发展,不断增加贫困农户的收入,深度攻克了贫困难题,成为产业扶贫的示范者。
庞丽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