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兰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丝路重镇,陇西要冲。
皋兰自西汉设县,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127年首置金城县,1738年更名皋兰县,至民国一直为甘肃首县。解放初,县政府驻兰州市区,1957年迁至现址。
文化底蕴深厚,太平鼓、兰州鼓子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平鼓、兰州鼓子和魏振皆书法已成为县域文化三张名片。
农特产品富足,兰州白兰瓜、禾尚头小麦被中国绿色食品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兰州软儿梨荣获2018年度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
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什川古梨园拥有百年以上古梨树近万株,被吉尼斯认证为“世界第一古梨园”,被列为国家“首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同时还拥有“天斧沙宫”丹霞自然景观。
白兰瓜
白兰瓜
兰州是有名的瓜果之城,有“观景下苏杭,品瓜上兰州”的美赞。
白兰瓜又名兰州蜜瓜,原名“华莱士”,瓜型椭圆,皮白瓤绿,甜蜜爽嫩,清香扑鼻,驰名全国,在国际市场上享有“香如桂花,甜似蜂蜜”之誉,有瓜王之称。
白兰瓜原产于美国的红海、京东一带,美国人叫它“蜜露”。1943年,时任甘肃省建设厅厅长的张心一博士,邀请美国著名的生态学家罗德明博士来兰州帮助研究解决干旱问题。罗德明认为兰州很适宜种植甜瓜,并答应回国后捎一些“蜜露”瓜种,在兰州试种。次年元月,美国副总统华莱士在访华途经兰州时,亲自将罗德明捎的“蜜露”瓜种子交给张心一。1954年经张心一组织在兰州地区的砂田里试种成功,因种子系华莱士携来兰州,故将此瓜起名“华莱士”,以示纪念。就这样,华莱士瓜就开始在兰州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并成为甜瓜品系的佼佼者。当时曾有“吃了白兰瓜,十年不想家”的赞誉。建国后一度改名为“兰州瓜”,1956年,时任甘肃省省长的邓宝珊先生,取此瓜皮纯白而获源于兰州之意,提意更名为“白兰瓜”,延用之今。
白兰瓜在兰试种成功后,便被推广到皋兰忠和、水阜、什川、石洞等乡镇,经40多年栽培已成为皋兰传统特产。这种瓜,每亩种1200余株,植株强壮,每株留瓜1枚。群众将其生长状况概括为:“四个扁担八个叉,四十八片叶子一个瓜” (即每株4枝主秧,8枝侧秧,48片叶子留瓜一个)。瓜重约1.8公斤,含糖量一般达13%左右,好的可达17%左右,瓤厚汁丰,脆而细嫩,吃时瓜糖盈口,甜美清凉,满颊清香,直透心脾,有“如露如蜜”之说。群众戏曰:“白兰瓜拌炒面,笑死尕老汉”。过去主要在旱砂田种植,近年来,随着地膜覆盖和大棚技术的推广,开始采用大棚套小棚,再压地膜的种植方式种植,提高了瓜品质量,提早了上市时间,效益大增。
兰州地处西北黄土高原中部,属于大陆性气候,雨量少,日照强,昼夜温差大,地理环境的差异造就了“白兰瓜”的优良品质。白兰瓜不仅香甜可口,富有营养,还有清暑解热、解渴利尿、开胃健脾之功效。
兰州迈绿达农产品有限公司位于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下泥湾村,东临黄河,依山傍水,地处富硒宝地,采用农家肥,豆柏,玉米面等基地施肥。为保证最佳赏味期,迈绿达公司种植的白兰瓜一年只售30天。采摘均按严格的筛选标准采摘,基地现摘现配,保证每颗白兰瓜都干爽、新鲜。每个瓜都会用气柱袋打包,采用顺丰速运。
皋兰软儿梨
皋兰软儿梨
“兰州水果有三奇,冬果鲜桃软儿梨。”皋兰软儿梨集中产于有“世界第一古梨园”之称的什川镇。每年到收获季节,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皋兰县什川万亩梨园就会满园果香,一篮篮绿中透黄软儿梨会被农户中储藏到自家的地窖中进行储存。皋兰软儿梨种植历史悠久。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张国常编修的《重修皋兰县志》中载,“香水梨俗名软儿,秋时色青黄,味微酸,藏至冬末春初变软变黑,肉悉成浆,甘如蜜”。“软儿梨”又名“香水”、“冻梨”、“化心”,经过储存,果肉被冻透,果色变为酱红,香甜无比,沁人心脾,“莫道葡萄最甘美,冰天雪地软儿梨”。最有趣的是皋兰软儿梨吃法独具特色,将鲜果贮藏到冬日,变为“褐蛋蛋”时才享用,风味更佳。
兰州软儿梨,广泛分布于西北地区的黄河流域及河西走廊一带,栽培历史悠久,以兰州什川百年古梨园盛产的品质为最佳 。有“兰州奇梨一大怪,果实变黑不变坏”的美称,果实采收时肉质紧密而酸涩,经后熟、果肉软而多汁,有香气;冻藏后,果色变为酱红,解冻后果肉化作果酱,食用风味奇特,软糯甜香。有清热、生津、养胃、润肺、化痰、止咳、解酒等功效,是食疗兼备的妙品。于右任老先生曾写下“冰天雪地软儿梨,瓜果城中第一奇,满树红颜人不取,清香偏待化成泥”来盛赞软儿梨果品。
“皋兰软儿梨”通过了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审查和专家评审,被确认为2015年第二批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依法予以保护。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是世界各国对特定产品原产地保护的通行做法,也是产地标志。“皋兰软儿梨”地理标志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为皋兰县所辖什川、石洞、忠和、九合、水阜、黑石川等6个乡镇。面积达1.2万亩,年产量约3375万公斤。
魏永波,是皋兰百璐通瓜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03-2006年在兰州市张苏滩水果批发市场从事水果蔬菜批发生意,2006-2010年经营兰州至尼泊尔口岸物流生意,2010年看到当地特产水果软儿梨、冬果梨存在品质下滑、卖难问题后,于2011年成立了皋兰百璐通瓜果专业合作社,专门从事兰州软儿梨、冬果梨、白兰瓜、白凤桃的种植销售,现已在皋兰县什川镇长坡村建成500吨冷库一座,500平方米糖化车间一座,150平方米办公室5间,100平方米包装车间,80平方米农资库房。储藏基地投产后已解决70名农民就业问题,带动什川特色水果种植户500多户,2013年又流转50亩古梨园作为软儿梨、冬果梨种植保护实验基地,通过和兰州市农研中心果树站合作引先进栽培种植技术,大大提升了果品质量。和甘肃省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合作,研制出软儿梨外包装容器,延长了软儿梨的保存期,解决了软儿梨储藏难、运输难、销售半径小的致命缺点,并申请了专利,注册了商标,从包装的外观、历史人文、地域方面挖掘潜力,更大的提升了果品的附加值。他近年来从包装的外观、历史人文、地域方面挖掘“什川软儿梨”的附加值,现已在广州、深圳、丽江、西安、宁夏沙坡头建立销售网点,并运用电子商务平台建立网店,把产品推广到了全国。魏永波先生相继荣获“兰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兰州市农村致富带头青年”。
“禾尚头”长寿面
“禾尚头”是皋兰北山干早地区种植的优质小麦之一,其特点是耐早、抗病、无污染,内含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份,面筋高、口感好。相传明、清时期曾作为贡品,供皇室家族享用,在西北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民间用“禾尚头”小麦面粉做“长寿面”,烧制的“烧锅子”是兰州地区人民喜爱的食品。
皋兰种植“禾尚头”小麦的历史,是从元末明初开始的,距今有500多年的历史。元代以来,皋兰气候日趋干早。据解放以来气象观测记载,皋兰年平均降水量266毫米,年蒸发量1807毫米,是降水量的7倍。皋兰降水多集中在7月、8月、9月,占年降水量的80%。相对湿度平均为54%,绝对湿度为6.6毫巴,干燥度为1.89,干早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据资料分析,平均十年中六年是春末夏初旱,平均两年发生一次伏旱。干旱发生机率为87%。这与“十年九旱”的民谚是相吻合的。皋兰县地区气候的另特点是强光照。平均日照时数大于或等于5℃的积温3216.6℃,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2802℃,无霜期144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法则,“禾尚头”小麦正是在500年的栽培历史中,经自然选择选育的小麦精品。
“禾尚头”小麦属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禾尚头”小麦质量高,其是蛋白质含量高,这是在强光照、昼夜温差大的条件下,植物新陈代谢的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结果。据省农科院、甘农大测定,“禾尚头”小麦千粒重35克,面粉白度74.81%,偏黄度15.9%,粗蛋白含量16.02%。黑石乡的白坡、大横、石青等地的“禾尚头”粗蛋白含量18.54%,赖氯酸含量0.54%,干面筋含量13.9%,湿面筋37.05%,沉淀质29.8%。与其它品种小麦相比,粗蛋白高出2-4个百分点,赖氨酸高出0.1-0.2个百分点,面筋含量高出4-5个百分点。“禾尚头”属硬质小麦,咬断麦粒,茬口呈玻璃质状,硬度达14.9,也高于其他小麦。“禾尚头”小麦粉质较细、砂,含纤维少容易消化吸收,口感好,是兰州地区做拉条子、馒头的最佳原料。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陪同柬埔寨宾努亲王到兰州郊区访问,村民用“禾尚头”面制做的浆水长面招待,受到郭沫若、宾努的高度赞誉。
陈柏年是兰州麦粒香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经理。麦粒香食品公司有自己种植基地,位于兰州市皋兰县,流转土地600亩,与农民订单种植6000亩,用于种植禾尚头。该基地为旱沙地,采用传统模式耕种,种植过程无农药无化肥。该基地已经向甘肃省“绿办”申请绿色食品认证,并已成功认证。2016年禾尚头小麦已通过农业部地理标志登级产品认证。面粉的制作过程中均采用传统小钢磨,经过三道筛选去除杂质,浸润,研磨,在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做到面制品劲道爽滑,且保留最天然的面香味。
禾尚头长寿面均属手工定型,通过自然风干定型,在这一环节区别于传统挂面的高温烘干,也属于皋兰县这一地区的传统工艺,可以使得长寿面在制作过程成,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及盐的情况下保质期可达一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