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过程播报
编辑
制定背景
泥鳅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因为营养价值高,被誉为“水中人参”,一直以来被视为滋补强身的佳品,具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在国际市场上,泥鳅更是畅销的水产品,是中国传统的外贸出口商品。过去泥鳅主要产于天然水域,产量增长率低。近年来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需求量增加,再加上农药及工业“三废”等的污染,使得天然泥鳅资源急剧减少,并受台湾泥鳅影响,种质质量下降。随着技术的进步,原2009年制定的《泥鳅繁育技术操作规程》部分条款已与当前的生产技术不相符,有必要进行修订。 [3]
编制进程
地方标准《泥鳅繁育技术操作规程》(DB34/T 843-2022)的编制任务来源于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城市再生水管网工程技术标准〉等66项地方标准计划的通知》(皖市监函〔2021〕225号)文件,计划编号为2021-1-55项。 [3]该标准由宁国市民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出,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归口。 [2]
2021年9月7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了《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等298项地方标准计划的通知》(皖市监函〔2021〕2357号)文件,修订单位在收到文件后,经所有参加起草单位协商制定了起草工作计划,确定了负责起草单位,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完成该标准的各项技术指标的验证,进行标准制定工作。 [3]
2021年3月~2020年8月,标准起草小组制定了起草方案,编制小组参加了宁国市、宣州区、旌德县、广德等十多家养殖场进行了亲鳅选择、培育条件、人工繁殖设施、催产药物配组、苗种培育等技术方面进行了调研,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结合编制小组专家及技术人员掌握的泥鳅繁育的经验和技术,系统梳理研究最先进的文献资料,在反复进行实践论证的基础上,2021年8月编制完成标准的讨论稿。 [3]
2021年9月,标准起草工作组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召集相关专家进行研讨,再对讨论稿的基础上数次修改,2021年10月完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3]
2021年9月~10月,将讨论稿以公函等方式发至大学、研究机构和养殖企业公开征求意见,共发出13份征求意见函,共收到10家单位11条意见,最终采纳8条,3条未采纳。 [3]
2022年3月29日,地方标准《泥鳅繁育技术操作规程》(DB34/T 843-2022)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2]
2022年4月29日,地方标准《泥鳅繁育技术操作规程》(DB34/T 843-2022)实施。 [1]
修订依据
地方标准《泥鳅繁育技术操作规程》(DB34/T 843-2022)依据中国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 1.1-2020)规则起草。 [2]
修订情况
地方标准《泥鳅繁育技术操作规程》(DB34/T 843-2022)代替《泥鳅繁育技术操作规程》(DB34/T 843-2008)。与《泥鳅繁育技术操作规程》(DB34/T 843-200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1.
删除了“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
2.
增加了“环境条件”;
3.
更改了“环境和底质应符合GB/T 18407.4的规定”为“环境和底质应符合NY 5361的规定”;
4.
增加了“繁育设施”;
5.
更改了“流水水泥池中设置产卵网箱”为“产卵池为水泥池,面积40~50平方米。”;
6.
增加了“水泥池或土池均可”;
7.
更改了“3~5天后注水”为“7~10天后注水”;
8.
增加了“亲鳅来源”;
9.
更改了“亲鳅选择”;
10.
删除了“雌雄鉴别”;
11.
删除了“3月下旬,要投喂蛋白质含量不低于35%的全价配合饲料,强化性腺发育。”;
12.
删除了“开春培育初期,每周换水一次,每次换池水的1/4~1/3”和“水质保持肥、活、嫩、爽”;
13.
更改了“投放量为(6~10)组/平方米”为“投放量为20~30尾/平方米”;
14.
删除了“马来酸地欧酮(DOM)和鲑鱼释放激素类似物(S-GnRH-A)合剂。用量为每千克泥鳅用马来酸地欧酮 10毫克,鲑鱼释放激素类似物10微克配制成药液,每尾雌鳅注射0.2毫升,雄鱼用量减半。”;
15.
删除了“鳅苗破膜3天后,原池暂养”;
16.
删除了“暂养”;
17.
更改了“苗种培育”为“鳅苗培育”;
18.
删除了“及时投喂熟蛋黄、豆浆、鱼粉和”;
19.
删除了“每隔1周注水一次,每次注水15厘米左右”;
20.
更改了“施入腐熟发酵的鸡鸭粪作基肥培育水质,用量(100~200)千克/亩”为“培肥水质”;
21.
更改了“保持池水透明度在20~30厘米”为“持池水透明度在30厘米”;
22.
删除了“防止鸟害”,更改了“清除蛇、蛙、水蜈蚣等敌害生物”为“清除敌害生物”。 [2]
起草工作
起草单位:宁国市民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宁国市金东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宁国市金鼎家庭农场、宣城市现代渔业有限公司、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芜湖市湾沚区畜牧水产管理服务中心、郎溪县农业农村局、宣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六安市渔业发展中心、宣城市渔业管理服务中心、郎溪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旌德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宿州市水产站、宁国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安庆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 [2]
主要起草人:董星宇、张桂芝、刘归定、王志莹、李凌、章晓红、鲍鸣、王美娟、金家红、王庆、李秀丽、严鹏、朱孝彦。 [2]
标准目次播报
编辑
前言
Ⅰ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环境条件
5 繁育设施
6 亲鳅培育
7 人工催产
8 孵化
9 鳅苗培育
参考资料: [2]
内容范围播报
编辑
地方标准《泥鳅繁育技术操作规程》(DB34/T 843-2022)规定了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繁育的环境条件、繁育设施、亲鳅培育、人工催产、孵化、鳅苗培育等技术要求。该标准适用于泥鳅苗种繁育。 [2]
引用文件播报
编辑
NY 505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T 5361 无公害农产品—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SC 1104 泥鳅
SC/T 1125 泥鳅—亲鱼和苗种
参考资料: [2]
意义价值播报
编辑
地方标准《泥鳅繁育技术操作规程》(DB34/T 843-2022)的制定和实施,使泥鳅人工繁殖技术操作规范化、标准化,提供稳定、数量充足的苗种来源,引导该项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较大意义。该标准为安徽省泥鳅繁育提供科学统一的技术规范,对泥鳅产业发展发挥指导作用。对解决苗种问题,促进人工养殖泥鳅的发展,保护种质资源有着重要意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