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定不要看不起任何人,因为你不知道将来会是如何。红山区文钟镇南大营子村里的一户人家是有名的贫困户,如今也是成了致富小能人,他是如何实现富裕的呢?
孙伟一家是红山区文钟镇南大营子村有名的贫困户。家里穷得叮当响,月月年年东借西借,基本靠举债度日。南大营子村委会副主任姜立财介绍道:孙伟有3个孩子,大儿子智障,每天都需吃药,时不时地输输液,那日子过得是真穷啊。
姜立财介绍,村里鼓励贫困户调整种养殖结构,实施两“好户”帮一“穷户”的“两帮一”扶贫方案,就扶贫工作而言,“输血”很重要,但“造血”才是治本之策,只有增强“造血”功能,才能从根本上脱贫致富。
要彻底解决贫困问题,还需从发展产业、龙头企业拉动、技能脱贫等路径入手。南大营子村让“好户”帮“穷户”,脱贫路上养大鹅,很是精准到位。张家的后院,几千只大鹅戏水嘻叫,颇为壮观。张丽娟快人快语:“这就是付文杰我们两家和孙伟一家共同养的大鹅,我们正拉着孙伟脱贫呢”
伴着大鹅的叫声,孙伟出现在眼前。由于岁月的侵蚀和贫穷的压力,这个庄稼汉子脸色黝黑,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老了许多。孙伟家就靠他一人种田谋生,大儿子每个月光药费就花近千元,为了让他们家过得好一些,村里还安排他做保洁工作。
围绕脱贫,村里想方设法帮助孙伟找出路。说到养大鹅,孙伟算了一笔账:家里每年收入不到1万元,自养大鹅以来,玉米、谷子收入1.5万元,大鹅收入4万元,加起来一共5.5万元,日子比以前强多了。孙伟高兴地说:“现在,家里时常吃肉、炖鱼,我还还了1万块钱的饥荒。”
孙伟说过去活着没劲儿,一家5口看不着未来。跟着张金龙两口子干,愿意干,也有信心,眼下正张罗着养肉牛。言语间,能知道贫穷已不可怕了,他把穷帽子甩掉了。一个有动力的人,才能更好地赚钱养家。虽然别人的帮助很重要,可是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