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近年来,美国在母猪选育和断奶子猪管理及饲养技术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下是目前美国养猪业中盛行的一些做法,仅供参考。

个别断奶

把窝内较重的子猪提前2天~3天断奶,使体重较小的子猪能有机会吃到较多的母乳,从而达到一定的体重。据研究,断奶时体重超过6.5千克的子猪能比断奶体重低于5千克者提前7天达到上市体重。

一条龙饲养法

把断奶子猪直接从母猪舍转移到肥育舍,从而减少了从母猪舍到保育舍这一传统环节,避免了由此对猪产生的一些应激反应。此法的主要优点是增重较快,劳力和运输费用较低。

断奶子猪隔离饲养法

在1周龄~2周龄实行断奶,把断奶子猪放到远离母猪场的保育猪舍饲养,旨在减少某些疾病从母猪往子猪的垂直传播。隔离饲养法还可提高每头母猪每年的产子数。

合作母猪场

若干个生长猪场共有一个上千头母猪的母猪场。每个股东(一般有8个)要接受母猪场在一周内所生产的全部断奶子猪。当这些猪离开保育舍后,该生长猪场再从母猪场接受又一批在一周内生产的全部子猪。合作母猪场是全进全出式生长猪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全进全出式正在越来越多的猪场取代不间断出场的方式,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并在两批猪之间实施更彻底的清洗消毒。

母猪阶段饲养法

为了使母猪再度发情,必须迅速重建营养储备。母猪阶段饲养法至少包括4种饲料:泌乳后期料、配种前期料、配种后期料和怀孕后期料。断奶后每天增加能量饲料可使窝子数约提高一头,所增加的能量必须是淀粉的形式,从淀粉产生的葡萄糖可刺激母猪排卵。

环境控制

养猪业造成环境问题主要是臭气。控制臭气的办法包括:装置昂贵的污水处理设施,改变饲料中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量,饲料中加入丝兰属植物或酶等添加剂等。

第二篇:未来猪业经济领跑现代畜牧业

发达的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武胜从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入手,以新思路整体运作、配套实施,大兴猪业经济,破解农民增收难题,为传统农业优势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全县畜牧业实现了发展目标由注重数量向数量质量并重,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生产方式由家庭副业向支柱产业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到今年11月底,全县出栏生猪达到109.68万头、外销商品仔猪114.67万头,规模养猪户达到2.7万户,实现猪业经济产值13.5亿元,农民人均从中收入1108元,分别占当年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6%和34.5%,猪业经济已成为了全县畜牧产业化新引擎,在农业产业化中挑起了增收大梁。

新理念孕育新思路

武胜的畜牧业是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生猪是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但近年来,由于存在单家独户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规模扩大和成本降低,坐等收购商上门,加工能力不足、增值效益不明显、优质品比率仍较低等问题,致使武胜畜牧业竞争优势逐步弱化。

如何使全县畜牧业抢占市场的制高点,县委县政府响亮地提出了以抓工业的手段抓畜牧业,以工厂化养殖提速度。这就是以市场引导方式,从滞销中找热点,从畜牧业结构调整中找出路,从量的扩大、质的提升和成本下降中增收,以政策引导上求规模,从加工上求效益和带引,从服务上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全力打造生猪产业核心竞争力,引领畜牧产业大发展。新思路的确立,为全县畜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大手笔绘出大文章

武胜县委县政府把生猪产业工业化放在了全县整个国民经济大格局、大背景下,以办大工业的气魄抓生猪产业,以工厂化管理抓生猪养殖,从传统供产销的橄榄式结构逐步转为了销产供哑铃式结构,产业链得以了有效的连接和拉长。

品质是市场竞争的主体。该县着力扶持优质母猪饲养,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制定了由财政对生猪发展的专项资金扶持规划,如引进杜洛克公猪每头市财政补助1000元外,县财政补助500元,引进用于制种的长白、约克等良种母猪且规模在50头以上的市财政每头补助200元,县补助200元。同时,各乡镇还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大大加快了全县生猪换种工程步伐。目前,全县已建成饲养良种公猪120头,可饲养良种母猪500头的广安万千原种猪场和可饲养能繁LY母猪3000头的广安万千猪业公司扩繁场。同时,鼓励养殖业主集约化饲养优质母猪,全县已发展饲养良种母猪50头以上的大户106户,全县良种公母猪存栏已达6.36万头,形成了长白、约克纯种繁育场———杂交制种场———DLY仔猪繁育场———DLY优质商品猪饲养场四级DLY优质猪生产繁育体系,为做优做强猪业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代的养殖没有规模很难谈得上效益。武胜在发展生猪产业中,把重点放在发展养殖企业(场)、养殖大户上,选派了一批优秀的年轻领导干部专抓生猪产业发展,并成立了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武胜县富源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注册资本金为生猪养殖业主(大户)提供信贷担保,从政策上引导其发展壮大,快速催生出了一大批生猪规模养殖业主。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全县已发展了年出栏优质肉猪500头以上规模养殖业主91户,1000头以上的81户,上万头的猪场6个,建成生猪适度规模养殖小区5处,生猪规模养殖户达2.7万户,规模养殖年出栏量达40万头。集约化、规模化的养殖不仅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大量优质生猪,而且业主的投入产出比明显高于一般散户,有效地促进了全县生猪产业化集约化进程。

高目标吹响新号角

从生猪产业到猪业经济,多层次提升生猪产品价值,生猪这一土特产品已逐渐成为了市场品牌。在新形式、新竞争、新机遇面前,武胜的决策者们没有放松,县委县政府提出用3年时间,把全县建成全省畜牧业发展排头兵和全国优质肉食品出口基地,就必须始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始终发扬“团结一心、敢想敢干、奋勇争先、无私奉献”的工作状态,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任尔东南西北风”,武胜始终不渝咬定“发展”做文章,这也正是贯彻市委第二次区市县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六重”举措,努力开创富民强县新局面的具体体现。

第三篇:养猪业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路

1、 养猪业现状

乌兰察布市属内蒙古中西部生态脆弱,经济欠发达地区,土地贫瘠、气候干旱,致使其植被较差,近年来草场的过度超载放牧,大量的农田开恳种植诱发性水土流失,沙化严重,加剧了草场、农田的退化,致使我市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阻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粮食安全。乌兰察布市委、政府为了促进生态恢复,经济繁荣,实时提出“收缩转移,集约发展”的总方针,坚持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牧业发展,按照农牧业生产“三增三减”的工作部署,其中“增加猪鸡养殖量,减少牛羊散养量”,进一步调整畜种畜群结构,把生猪产业列为市主导产业,使生猪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2012年到2014年,生猪存栏从0000头增到0000头。规模化标准猪舍从000平方米增到000平方米。养猪业成为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种猪生产经营混乱 缺乏标准化良种繁殖场,种源供应严重不足,主要依靠从外地引种;在种猪生产经营上表现为:盲目引种,未经审批私自到外地引种,以劣充优、虚假广告宣传,不具备条件生产、出售种猪等;导致种猪品种杂乱,种公猪和种母猪品种不纯、品质低和带入疫病的风险。

(2)养殖户缺乏养殖技能,一些成熟的、先进的实用技术或成果得不到应用,提不高生产效益。据报道:法国母猪头年均可提供断 - 1的现实选择,又是现代养猪业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适度规模养猪,是把养殖业从传统农耕文化中解放出来,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养猪生产者结合自身的经济实力、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充分利用自身的各种优势,进行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以取得最好经 济效益的规模。如法国目前养猪业已走向适度规模。50 年前,法国养猪业和现在中国养猪业格局差不多,从几头母猪到几万头母猪的企业并存。目前已经走上了理性发展的道路,大多数猪场的规 模都在150 ~ 200 头母猪合理适度的规模上。 适度规模养猪的优势在于:

1)饲养成本低,可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农村劳动力、农产品资源和农作物秸秆资源等资源优势;

2)可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环境污染,减轻市场和疫病带来的危害;

3)生产工艺合理性,容易做到全进全出,实施精细化管理;

4)先进猪舍设计比较容易实现,如通风系统等。但每个国家、地区和场户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不能采用一种固定模式,要结合当地实际,根据自身实力( 如财力、技术、管理水平)、饲料来源、土地资源、市场行情、产品销路以及卫生防疫等条件,结合猪的头均效益和总体效益来综合考虑养猪规模的大小。

(3)大力推广猪人工授精新技术 猪人工授精技术,是在养猪生产中,提高养殖效益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在养猪业发达的国家,应用极为广泛,在我国近些年来应用也逐渐增多。但据统计应用近一半,达不到预期效果,是失败的。本项目是在我市首次展开猪人工授精新技术的试验应用。 - 3自然交配时,由于母猪发情但没有公猪可利用,或需要进行品种改良但引进公猪又较困难的现象时时困扰着养猪界人士。而采用人工授精,则可将公猪精液进行处理保存一段时间,可随时给发情母猪输精配种,可以不引进公猪而购买精液,携带方便,经济实惠,并能做到保证质量和适时配种,从而促进生猪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4)大力推广无公害生猪养殖技术,增加养猪科技含量 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无公害畜禽肉产地环境要求》和“无公害食品生猪生产”的要求,指导农户饲养生猪,建设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和生产基地。重点推广公猪优良化、母猪杂交化、饲养管理科学化、疫病防治规范化、圈舍改造标准化、环境卫生清洁化和档案管理制度化等技术措施,充分发挥猪只生产潜能。规模养猪场要达到选址适宜、布局合理、设施完善、设备配套、防疫严格、管理规范,废污利用、环境优美的条件。 养猪的过程中都会排放出猪屎、猪尿等废弃物, 如果处理不好将对环境带来破坏。

据报道:1978 年,世界60% 的猪肉来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产量仅占40%。然而近年来发展形势有所逆转,大部分猪肉来自发展中国家,据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统计资料表明,2010 年发展中国家的猪肉市场份额占60%。迫于养猪生产对环境生态造成的压力加剧,养猪生产有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类似于国内养猪主产区从发达省区向欠发达地区的转移。为避免局部地区猪场过度集中造成环境污染与生物安全问题,规划及审批部门要求养。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