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2020年江浙沪皖地区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池塘养殖总面积已超过600万亩,产量逾60万吨,创造了一个一产产值超过500亿元的产业。但是,河蟹池塘养殖中存在养殖产量和市场价格不稳定、集中上市等缺点,影响了河蟹规模化养殖的安全与品质,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也制约着了河蟹产业的高质高效发展。此外,国家相关部门对养殖尾水达标排放也提出了新要求,在此新常态下,迫切需要创新养殖模式,使河蟹养殖呈现出养殖环境好、产品质量好、养殖效益好的可喜局面。针对这些现状,避免单一品种养殖带来的风险,选用日本沼虾(俗称青虾)作为套养品种,不仅生态位互补,而且养殖病害少、市场价格高且稳,目前江浙沪皖地区河蟹池塘套养青虾养殖面积已超过100万亩,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采用该养殖模式的农户亩纯效益普遍在3000元以上,该模式采用种草投螺的生态立体养殖,生态效益显著。而河蟹主产区许多养殖户也期待开展套养,苦于没有相关的技术指导与咨询。因此,迫切需要制定相关技术操作规程,规范河蟹套养青虾的技术过程,实现标准化生产,稳定养殖产量,增加效益,提高产品质量安全,促进虾蟹产业的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核心技术“池塘河蟹‘863’生态养殖技术”自2013年以来在江苏省苏州被水产主管部门作为主推技术,在应对养殖尾水排放及环保督查中显现了突出的生态和社会效应,近几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融合发展了多营养级立体生态养殖理念,创新了河蟹池塘套养青虾生态养殖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015年以来在江苏、安徽、浙江、上海等省市多地进行示范、推广,获得良好效果。2016—2020年,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阳澄湖试验基地,采用该技术小面积实收河蟹亩产均在162.0千克以上,最高达到206.28千克,规格青虾亩产均50.0千克,最高达到66.15千克。2016—2020年,在江苏省宜兴市进行大面积生产示范,河蟹平均亩产124.70千克、规格青虾亩产49.80千克。2019年在安徽当涂县、浙江德清县大面积实打实收测产河蟹亩产107.3、100.7千克,规格青虾亩产分别为41.40千克、52.80千克。2020年在江苏省兴化市推广面积5万亩,实收河蟹亩产达到103.1千克、规格青虾亩产42.70千克,为中国河蟹之乡的提质增效树立了典型。目前该技术正在江浙沪皖主产区推广应用。
(三)提质增效情况
和常规河蟹养殖技术相比,应用该技术可增产河蟹10%以上,河蟹“水瘪子”病发生率降低20%以上,降低化肥、渔药用量5%以上,亩增收1000元以上,同时养殖水体的总磷、总氮指标符合《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1-2007);总磷介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和IV类之间,总氮优于III类标准,部分接近II类水标准。河蟹池塘套养青虾不仅不会增加环境污染,而且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通过优质高产河蟹、青虾新品种应用且生产过程中减药、减肥,提高河蟹及青虾品质。
(四)技术获奖情况
未申报科技奖励。
二、技术要点
1. 优质高产河蟹、青虾新品种选择:河蟹应选用中华绒螯蟹“诺亚1号”国家级新品种,蟹种质量应符合《中华绒螯蟹 亲蟹、苗种》(GB/T 26435)的要求;青虾应选用青虾“太湖2号”国家级新品种,质量应符合《青虾 虾苗》DB32/T 331的要求。
2. 池塘条件、防逃设施及增氧设备:池塘土质为壤土或黏土,不渗水、不漏水,淤泥≤10 cm;池塘为长方形,东西向,面积为10-15×667㎡,埂面宽2-3 m,坡比1:2-3,池底为平底型或“回”字垄沟型。塘埂四周用60 cm以上高的塑料板、尼龙薄膜、玻璃钢等作防逃设施,埋入土中10-20 cm,每隔3-4m可用铁管桩或木桩支撑并辅以钢丝固定。每10×667㎡池塘配备3.5kw增氧风机以及一套延池塘走向“非”字型布局的微孔底增氧系统。
3. 清塘消毒、水草栽种等放养前准备:清除过多的淤泥,曝晒20-30天后,使用100-150kg/667㎡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池塘消毒后7-10天后栽种水草,以伊乐藻和轮叶黑藻为主,种草前1天水位控制在10 cm左右,压土种植伊乐藻,用草量10-15kg/667㎡,间距1.0 -1.5 m,并视情况间种轮叶黑藻或苦草,水草覆盖率为池塘的60%左右。清明前后有条件的企业或养殖户可投放体表洁净的螺蛳,按照350-400 kg/667㎡的量一次性放足。
4. 苗种放养:河蟹蟹种须来源于具水产苗种生产许可相关资质的良种繁育场;青虾苗种须来源于具水产苗种生产许可相关资质的良种繁育场。放养蟹种规格100-120只/kg;春季青虾虾苗规格1000-1500尾/kg,秋季青虾虾苗规格8000-10000尾/kg。放养密度:河蟹1000-1200只/667㎡;春季虾8-10 kg/667㎡,秋季虾3-5 kg/667㎡。放养时间:蟹种1-3月放养;青虾苗种分春秋两季放养,春季苗种为2-3月放养,秋季苗种为7-8月放养。
5. 饲料投喂:投喂饲料种类包括河蟹配合颗粒饲料、鲜鱼、玉米等。配合颗粒饲料质量符合《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 5072)的规定;鲜鱼、玉米等应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 13708)的规定。投喂原则:首先,做到定质、定量、定位、定时,其次,整个饲养过程中的投食要根据水质、水温、天气、摄食及脱壳等情况酌情增减。水温达到10℃以上时开始投喂,在每口池塘布设2-3个料台,料台用金属框架搭配网片制作。每天傍晚投饲一次,河蟹成蟹第4次蜕壳前以河蟹配合颗粒饲料为主,第4次蜕壳后至上市前以投喂绞碎的鲜鱼为主,辅以玉米等植物性饲料。不专门投喂青虾饲料。河蟹日投喂量按3-4月为存塘蟹体重的1%左右,5-6月为3-5%;7-10月为5-10%。
6. 养殖管理:①水位控制:3-5月池塘水深为0.5-0.6 m,6-8月水深1.2-1.5 m,9-11月水深为1.0-1.2 m;一般5-7天注水一次,高温季节每天注水10cm左右, 注水时进水口用60目筛绢网过滤。养殖期间,尽量保持草头在水面下,台风或暴雨天气前夕可适当降低10-15cm水位。②水质调控:5月开始定时开启增氧设备,每天开3-4小时,在高温的20:00-8:00开增氧机,阴天全天开机;每天监测池塘溶解氧,不低于5mg/L。定期检测池水的透明度、pH、氨氮、亚硝酸氮,透明度保持在40cm左右,pH≤8.5、氨氮≤0.2mg/L、亚硝酸盐≤0.1mg/L。养殖早期施用氨基酸肥水膏及小球藻,防控青苔;养殖后期每10-15天施用过硫酸氢钾底改一次。每10天使用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一次。③水草管理:水草覆盖率以60%左右为宜,过多时须及时捞出,并作堆肥等无害化处理;后期水草缺乏时可适当补充种植水花生等水生植物。④其他:早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水质变化,检查河蟹、青虾的活动、蜕壳、摄食情况,检修养殖设施,观察并驱除敌害。建立日常养殖生产档案,生产记录保存 24个月以上。
7. 病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到生态调节与科学用药相结合,提高虾蟹的免疫力,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药物使用执行《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 5071)的规定,用药符合农业农村部《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0年1号》、《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0年2号》的规定。
8. 捕捞上市:①青虾捕捞上市:春季虾4月中旬开始起捕,采用水面单向开口的地笼捕捞(图4),捕虾放蟹,捕大留小,直至6月份;秋季虾于8月初开始起捕,采用水面单向开口的地笼捕捞,捕虾放蟹,捕大留小,直至捕到河蟹成熟上市。捕虾时间避开河蟹的蜕壳高峰期。②河蟹捕捞上市:河蟹自10月初开始捕捞,根据市场行情及气温变化情况灵活掌握捕捞时间,至11月底捕捞结束。采用地笼、人工捕捉及干塘起捕等方法捕捞。
图1 河蟹套养青虾池塘水草栽种
图2 河蟹套养青虾池塘河蟹捕捞上市
图3 河蟹套养青虾池塘青虾捕捞上市
图4 河蟹套养青虾池塘青虾捕捞专制虾笼
图注:1、捕捞段(存虾段),11、封底,12、上纲,13、带沉子下纲,14、一侧捕捞口,15、另一侧捕捞口,16、河蟹通道;2、连接段;3存蟹段;4、固定段
三、适宜区域
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上海市。
四、注意事项
青虾捕捞采用水面单向开口的地笼捕捞,捕虾放蟹,捕大留小,尽量不伤蟹,保证河蟹养殖的成活率。
参考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