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间接对策:问题、原因、经验和教训

(1)成功经验应借鉴和学习

(2)失败教训应反推对策

(三)加工

1、内容加工:根据字数对对策进行扩充=主体+对象+手段+内容+效果(核心:手段+内容)

2、逻辑加工基本就同义法加工:同归纳概括。如同义法、同主体法和同范围法等。

1同义法: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要点进行整合

2同主体法:将相同主体的要点进行整合(个人、学校、家庭、企业、社会、国家)

3同范围法:将相同范畴的要点进行整合和合并(比如利益、思想、制度、监管)

((四)书写

总扩句:序号+核心对策词+具体对策

练习题

一、审题

根据“给定资料2”,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要求:(1)紧扣资料,内容全面;(2)语言准确简明,有条理;(3)字数不超过300字。审题明确以下几个信息:

1. 对象=农村电商

2.问数=1问

3.身份=权限=无明确规定默认为政府工作人员

4.要求(字数)=300字

5.范围=给定资料2

二、找点

2017年的网络购物节,是电商和网友们共同的狂欢。据统计,2017年购物节期间,农村实现网络零售额846.08亿元,其中购物节当天实现网络零售额392.40亿元,同比增长66.53%,完全可以说得上“涨势喜人”。但同时,购物节期间,农村网络零售额在全国占比仅为15.55%,比前三季度的占比(17.14%)还低1.59个百分点,这显然与农村地区在集中品牌营销活动期间,竞争力有待提升有关;东部、中部和西部农村地区在销售额中的贡献率分别为:67%、18%、15%。农村电商,本来应该是一根网线串联城乡,形成“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物流。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农村电商下乡的工业品汹涌澎湃、高歌猛进,而进城的农产品却步履蹒跚、跌跌撞撞。农民们说,他们不懂网上销售,少人帮忙;网上卖农产品要打知名度,他们经济实力不够,烧不起钱。农产品大多是又占地方又重,走不起按重量计费的快递。要是用大宗物流,可能货还没到就变质变味了,这反而影响产品口碑,砸了招牌。

问题:竞争力不足;缺少电商人才;缺少资金打响知名度;快递贵、物流慢

间接对策:1培养电商人才。培训电商知识,干部下乡,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提供政策优惠、吸引电商企业下乡。应对电商平台压力。提供农产品补贴、依托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化、规范化经营。3完善电商基础设施。构建村村通物流、提供补贴鼓励快递公司与农户合作,设立农产品计费模式。建大型仓库。

一位电商从业人员则抱怨,一些农户的土特农产品,看着确实不错,但是没有商标、没有产品质量证书、没有大型仓库,根本不能在网上商店推销。“农产品必须要有身份证啊。”她总结道,“你从哪来,是什么品种,用了什么肥料,长了多长时间,谁是你的父母,这些清清楚楚的,我们才敢销售啊。”

问题:无仓库、商标、产品认证和具体信息

间接对策:完善产品认证。加强品牌建设、简化产品质量流程、推行农产品信息化管理

农产品进城,目前正遭遇多重障碍,怎样破除这些障碍,需要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大力扶持,需要政府、电商企业来帮助,也需要农户积极创造条件。

总对策:拉动农村电商发展需要通过政府、企业、农户三方联动,共同促进。

现在,到底是什么样的农产品受欢迎,卖得起价钱呢?这还得在量上做文章。现在,农产品供应可以说是已经非常充足稳定了,随着三口之家、两口之家,甚至独居为主的家庭结构逐渐固化,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小”,动不动买上200斤面粉、500斤大白菜的情景已经很难出现了,更有可能的是“生菜买一棵,胡萝卜买一根”的新局面。因此,经过分级分拣后,再包装出售的农产品更受青睐。而经过这样的精挑细选,真正优质的农产品也能获得更高的价值体现。农产品“颜值”要高,精美的外形包装能对品质优良的特色农产品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农产品的形状、颜色、味道,是消费者越来越看重的因素。高档超市、生鲜门店里卖的很多农产品,就是因为加了一层好看的包装,或者模样讨喜,价格就翻了几倍。农产品必须靠品质说话,特产化对于农产品来说几乎就是优质化的代名词。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对于食品的高品质和多样性需求日益旺盛。消费者对农产品区域性要求十分苛刻,产地稍有不适,品质、口感就会大打折扣。他们要求东西“从枝头鲜到舌头”,要吃得好,更要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吃得新鲜。因此,绿色产品、无公害产品、有机产品以及各种功能性产品的受众市场越来越大。

----直接对策:打造精品农产品。分级分拣,精美包装,特产化营销,绿色产品、无公害产品、有机产品以及功能性产品。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