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21日讯(通讯员 谢鹏威 曾任华 赵治国)在荆竹瑶族乡江源村,有一片占地3500平方米的石蛙养殖场和一个勤劳肯干的养蛙人,地方虽小,却承载了李初大大的梦想。

9月20日,荆竹瑶族乡乡村振兴工作人员来到养殖场,养殖池里布满石蛙,蛙声此起彼伏,震荡入耳,宛如一场气势磅礴的交响乐,打破了山村的寂静。

石蛙的人工养殖技术_养殖人工技术石蛙视频_人工养殖石蛙吃什么饲料

今年40岁的李初,是荆竹瑶族乡江源村人,在外跑运输10余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石蛙的巨大市场,养殖石蛙不仅投资成本较少,而且养殖效益高。回想起家乡的溪沟到处都有石蛙,生态环境肯定非常适合养殖石蛙。他便想利用山区的资源优势,以纯生态的方式人工养殖石蛙,闯出一条瑶乡致富的新路子。

2021年,李初回到家乡,跑遍了荆竹瑶族乡各个角落,挥洒了无数汗水,最后选择在这个常年山泉水不断,地处阴凉的山坳,投入100万元建起了养殖池,在探索中开始了第一批养殖。

为了这第一批石蛙配种产卵和人工孵化,李初天天守在养殖池旁,由于第一次经验不足,人工孵化时温度不适宜,导致蝌蚪成活率低下。痛定思痛,李初不辞辛苦专门到邻近县区和汇源瑶族乡的石蛙养殖场学习,学习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技术。

2022年4月,李初再次对石蛙进行配种产卵和人工孵化,他每天起早贪黑,像照顾小孩一样天天盯着养殖池的石蛙,人也日渐消瘦,这次蝌蚪成活率终于达到95%以上,可谓苦心人天不负,李初也终于喜笑颜开。为了找到合适保质的黄粉虫投喂,李初也是货比三家,每次进黄粉虫都要仔细查看是否优质、精细、适口、无霉烂。

养殖场坚持走本土化路子,利用本地野生石蛙驯化繁殖发展。经过林业部门批准,结合当地石蛙的生存特性,充分利用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水资源,发展原生态石蛙养殖业,现已掌握整套成熟的养殖技术,现在养殖场每年能够产出蝌蚪1.5万尾、小蛙1万只左右,主要销往广东等地,年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

人工养殖石蛙吃什么饲料_石蛙的人工养殖技术_养殖人工技术石蛙视频

为了支持本土企业石蛙养殖,荆竹瑶族乡党委、政府主动对接江源村合作社为李初牵线搭桥,为养殖场提供技术辅导,为后续石蛙销售提供长远服务,力争打造荆竹特色的绿色山珍。今年6月,荆竹瑶族乡党委、政府还联系东安县石蛙养殖大户到李初的养殖场进行交流。忙碌中的李初热情、开朗,说道:“感谢党委、政府的关心,现在我可以和东安的同行交流互补了。”

据了解,李初的养殖基地里长期聘用了2名合同工,不定期临时工5人。在李初的带动下,周边有不少群众也发展起石蛙养殖,逐步走上了致富路。

一位山区的普通农民,凭着自己的远见和始终不放弃的梦想,结合党和国家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虽然历尽艰辛,但却顽强不屈,终于走上了一条瑶乡致富的新路子,还带动了乡邻就业,形成了产业辐射,书写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美丽篇章。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