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娃不想吃饭可以任由其不吃饭吗?
我们最近一直不喜欢吃米饭不喜欢吃粥,只喜欢吃肉皮喝汤以及一点菜,逼他的吃饭的时候他很痛苦,家长也很痛苦,经常忍不住揍他一顿,但是揍完效果依旧不明显…所以在想要不要放过彼此,如果任其心情吃饭小朋友会不会越来越挑食,越吃越少?
如果任由孩子随心情去吃他喜欢吃的东西,家长会发现最终的结果走向两个极端:对孩子生长发育有益的健康食物,他吃得越来越少,外卖、餐馆、小吃摊等等这些高油高盐高脂肪的食物,他会吃得越来越多,很喜欢吃。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对孩子的掌控力越来越小,而且学习的压力、工作的压力和孩子的吃饭问题比起来,挑食问题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于是家长只能把孩子的吃饭问题放一放,原本希望孩子营养均衡,健康成长,现在退而求其次,只要不生病就行,把精力和时间集中在孩子的学习上,吃饭就随孩子的意愿了。
人类的味觉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慢慢退化的,孩子的味觉是最敏感的。另外人类的味觉有阈值,比如原本不吃辣的人如果天天吃辣,会慢慢变得能吃微辣到最后连重度辣也能吃。如果你现在不解决孩子的挑食问题,这个味觉的影响加上“路径依赖”,你全家会不自觉地一直给孩子提供他能吃下去的食物,或者你们认为他能吃饱的食物,而且这种烹饪习惯和喂养行为会无意识地反复重复。但是受到家庭烹饪习惯和厨艺的限制,多数家长就是在自己会做的几道菜、几种主食里选择没太多变化,很快孩子的口味越来越重,原来能吃的也吃腻了,原本不喜欢吃的,依旧不喜欢吃。
所以解决问题还是要从根源上去分析。
提供的信息不多,孩子3岁,不喜欢吃米饭不喜欢吃粥,只喜欢吃肉皮喝汤以及一点菜
孩子肯定不是一周7天,一天三顿,顿顿都只吃肉皮,喝汤,吃一点菜,肯定还要吃别的,否则他会饿,对不。
所以家长首先要做的,是不要用主观的感觉,代替客观事实。
孩子喝奶吗?吃水果零食不?在幼儿园三餐吃不吃?
连续记录7天孩子的日常饮食,事无巨细所有的都记下来,每天三餐做了什么菜,孩子吃了哪些,吃了多少,每天奶喝多少,零食吃了什么,吃了多少,水果吃了什么,吃了多少。
相信家长会发现孩子不好好吃饭的几个原因的。
家长现在急需要解决,最核心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是
不喜欢吃米饭不喜欢吃粥,只喜欢吃肉皮喝汤以及一点菜
不喜欢吃主食的孩子,多数是味觉上喜欢重口味。我们所说的重口味,不是成人那种必须特辣特咸,而是和儿童每日建议摄入的盐的重量来说,普通家常菜,成人口味的咸度,让3岁孩子直接吃,就已经算是重口味了。另外儿童的重口味,除了咸,还有“甜”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甜味是家长容易忽略的,购买水果不买酸的必须足够甜,孩子的零食糖果不甜就没有销量,如果孩子平常经常吃零食糖果,海苔肉松这些,口味重是必然的。
所以米饭和粥这些主食,在孩子眼里是不好吃的,不够甜,不够香,口感差,不是逼不得已决不会吃。
这个问题侧面也可以推测,家中大概率是没有给孩子单独做饭,孩子存在吞咽-咀嚼过渡不好,咀嚼能力差的问题。所以全家人吃的炒菜,孩子因为咀嚼差,吃不了,或者嚼几下就累了不想吃,或者因为味道原因,不爱吃。为啥喜欢吃肉皮喝汤呢?因为肉皮软嫩,只要用门牙咬断,就可以轻松吞咽,不需要咀嚼。喝汤能快速饱腹,把自己灌个水饱。
顺便说一句,为什么我们不建议吃饭时配汤,就是因为孩子在添加辅食阶段,一旦意识到需要费劲嚼的食物,比较干需要反复咀嚼刺激更多唾液分泌的食物,可以在汤水的作用下轻轻松松被“顺”下去之后,孩子会反复使用这个方法减少咀嚼的次数降低咀嚼的难度。
原本家长是认为喝汤好,汤有营养,感觉吃饭很干的时候喝口水,喝口汤。这都是基于成人的体验。但把这个经验放在孩子身上,反而起到负面的影响,家长没有经验没意识到这个问题,现在不给孩子喝汤,他就不吃饭了,家长陷入两难境地。
家长可以在上面7天的饮食记录中,统计出自己家一周吃了多少种食材,其中哪些是孩子能吃的,可以设定一个比例,比如给他一份,他吃掉了三分之二的,以及孩子不爱吃的,只能吃三分之一,哪些是孩子一口都不吃的。
家长应该会发现规律,孩子的选择是软的,嫩的,不需要嚼的,汤水多,易吞咽的食物。
而那些硬的,韧性大,水分少需要费劲儿嚼的,比如韭菜、莲藕、芹菜、炒肉片这些,孩子就很少吃或者不吃。
在这份记录里,家长也会发现自己家庭的饮食习惯是什么,是不是全家就是习惯软烂水分多的食物,有些能让孩子锻炼咀嚼的食物,其实你们大人也很少吃,或者很少做。
另外提醒几个细节问题:
1、每天的奶定时定量给,无论是牛奶还是酸奶,都要仔细检查配料表,选择无添加,没有糖、果汁或者其他甜味剂的品牌。
2、零食要控制吃的频率和每次吃的量,这个是必须要注意的。
3、主食和菜品要有变化,吃米饭不要配汤。
我们工作中发现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南方城市的孩子添加辅食过程中,面食的种类多数是面条和馄饨,而馒头、豆包、花卷、馅饼这些比较少。但实际上,面条馄饨都是汤水多,易吞咽的食物。馒头、豆包、花卷这些发酵面食,是一种很好的从稀到稠过渡的主食。搭配粥或者汤品,都非常适合宝宝。
所以家长要根据记录去看看是不是家中的主食几乎没啥变化,不是粥就是米饭。即使有面食,也多数是以“点心”的形式出现而非主食,比如叉烧包和奶黄包,南方把它当成点心,北方当成主食。
叉烧包面皮松软,入口即化。
北方的馒头多数追求嚼劲和口感
我们工作中常有南方的妈妈来问怎么做才能让自己制作的包子面皮达到叉烧包的程度,由于饮食习惯的不同,这些妈妈认为面食必须足够松软才行。但是这种松软,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有益的。比如上面这种戗面馒头,也是面食,但质地紧实得多,口感上也比叉烧包粗糙,更有利于孩子从稀到稠,从细到粗的过渡。
所以在给孩子选择面食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只追求好吃和口感,选择适合孩子目前吞咽状态的,能让他锻炼咀嚼的食物。
另外吃米饭不要配汤,这个我的回答中说了很多了,上面也提到了原因,这里不再赘述了。没有必要用自己的“感觉”去代替孩子的感受。你感觉干,只是你的感觉,但孩子未必觉得干。另外如何通过反复咀嚼刺激唾液分泌,唾液混合食物,通过咀嚼把食物处理成湿润的,可以顺利咽下的食物糜团,这是他必须要学会的进食技能。
4、给孩子吃的饭菜要处理成适合他的大小。
咀嚼差的孩子往往咬合力也比较差,像上图这样,家长提供的是成人吃的食物,家长感觉很软啊很烂的,但孩子为什么不吃?因为咬合力不够,因为咀嚼差。比如肉丸和馄饨,明显超出了孩子嘴巴的大小,更别提孩子还需要张大嘴,用嘴唇、牙齿和舌头配合固定住大颗肉丸,然后用力咬断再吃下去这么复杂的一连串动作,孩子可能根本就不会或者做不好。
所以要把食物处理成小块再给孩子吃,或者孩子的饭菜单独切配。
5、不要打孩子,打孩子解决不了问题。
孩子的各类吃饭问题的根源,归根结底都是家长的喂养行为出现了偏差造成的。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不想吃,而是他没有能力吃。但是家长不理解,就认为是孩子故意不吃。这就好比是让一年级的小学生直接去参加高考一样,家长感觉吃饭太简单了嘛,有什么难度?为什么不吃?可是孩子没有掌握吃的技巧,赶鸭子上架。一年级小学生坐在高考的考场里,他能写什么?迫于家长的压力,他选择胡乱写(胡乱吃),自己感觉哪道题能写点儿就写几个字(选择自己能咽下去的吃)。
打有用吗?把孩子打死了他也不会吃……反而让孩子对吃饭这件事儿充满了恐惧,更加排斥吃饭。只选择自己能咽下去,家长又不会责备自己的食物来吃,根本不可能去尝试新的食物,因为新食物自己吃的不好,家长不满意,自己又要挨打了。
总而言之,孩子目前确实存在一些吃饭的问题,但原因还是在于家长错误的认识和喂养行为。需要你仔细观察和分析思考,找出影响孩子吃饭的真正原因然后一一去改变。
不要打孩子,打孩子解决不了问题。
如果你的宝宝面临着添加辅食,或者你在为宝宝怎么加辅食苦恼,又或者宝宝添加了辅食但出现各种问题,都可以和我们联系,让宛宁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分析和判断孩子目前的状态,出现了什么问题,并提供合适的课程让孩子得到快速的调整和改善。
也可以查看或直接购买我们的小月龄辅食添加课:
如果你正在为宝宝吞咽多、不咀嚼、含饭、不吃鱼虾贝类、奶量大、吃主食不吃菜,只吃菜不吃主食或者宝宝挑食、偏食、作息乱等等问题,可以选择参与我们的一对一喂养指导服务,现在还可以选择作为我们的案例免费享受服务哟!
用现在守护现在
用未来遇见未来
有温度、有态度、有深度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