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改变命运的羊肚菌 20160518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致富经:改变命运的羊肚菌(2016.5.18)
他曾是父亲瘫痪、背负20万外债的落魄青年。为谋生路远赴千里之外,却意外发现了财富机遇。靠着这种神奇的东西,郑业华不仅改变了家庭的命运,还成为了当地的产业带头人。然而大家见到他的产品时却又好奇又害怕。究竟郑业华发现了什么财富商机,又怎么靠它改写命运的呢?
郑业华带着他的产品来到绵阳市的街头,进行调查和推广。
当大伙看到他手中的东西时,都感到很稀奇。
市民:这什么?
郑业华:你猜一下?
市民:我不知道。
市民:可以吃吗?
郑业华:可以吃。
市民:像玉米。
记者:形状像玉米啊?
市民:对。你看这个,有点像玉米棒。
市民:它是还会动吗?还是怎么还有肉的感觉?
记者:还有肉的感觉是吗?
市民:好吓人啊。
面对这种从没见过的东西,大家首先从外形上猜了起来。
市民:不会是什么猪肚,不,兔子的肚子那种东西吧?
记者:像肚子是吧?
市民:我觉得有点像,这个有点像。
记者:像毛肚?
市民:对,那种感觉。可能是那种小动物的,可能,不会是个陷阱吧?
市民:什么东西?
市民:就那个吃火锅的那个,这个有点像。
记者:像什么?
市民:就是有点像毛肚。
市民:就是像毛肚里面那一层。
郑业华手中的这样东西,从外形上看,确实有些像毛肚。可是当大家再闻闻这味道,却又疑惑起来。
市民:有点那种感觉就像面粉那个味道。
记者:像面粉的味道?
市民:对。
市民:就是有点,那种香,带那种中药的那种感觉,味道。
市民:有点像木耳。
闻着闻着,有人找对了感觉。
市民:有味道,就像那个干的蘑菇的味道。;
市民:这个有股菌类的味道。
市民:闻起来有点像蘑菇的味道,这个有点像。
看着像毛肚,闻着像蘑菇,郑业华手里拿的这种东西学名就叫:羊肚菌,是一种珍稀的食用菌。
市民:哦,羊肚菌说的就是这个,羊肚菌是吧?
记者:听说过?
市民:对了对了,知道知道。
记者:听说过羊肚菌吗?
市民:听说过,说一百多元钱一斤,鲜的。
记者:一百多元钱一斤?
市民:对,活的(鲜的),这个属于干的。
记者:那干的呢?
市民:干的就不知道价格。
郑业华:干品的话要八斤多大概才烘干一斤,所以价格就翻了九倍、十倍这样子。
市民:九倍?这个意思就是一千多元,一斤?
郑业华:对。
羊肚菌的主要消费国是法国,出口到法国的羊肚菌的卖价更是惊人。
何荣华工程师:在法国整颗羊肚菌很贵,相当于人民币的话就是八千元钱左右一公斤。
记者:一公斤八千元?
何荣华工程师:对,八千元一公斤。
记者:就是那种干的完整的?
何荣华工程师:干的,干的。
每年的3到5月份,是当地人采收野生羊肚菌的时节,一大早,记者就跟随郑业华从绵阳市出发去寻找野生羊肚菌。对于郑业华来说,找到一朵优质的野生羊肚菌就可以给他带来上千万的财富。
海拔逐渐升高,山势越来越陡峭,两个多小时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这里是北川羌族自治县的山区,记者在这里遇到一些村民,正背着篓子进山,城里人对羊肚菌不熟悉,而这里的村民却知道羊肚菌的价值。
村民:少得很,人家捡这么大一坨坨就要拿来卖,几两,有些一二两,有两三朵的捡起都要拿来卖。
记者:两三朵都要拿来卖,卖多少钱?
村民:人家说贵得很。
记者:怎么贵?
村民:几百元钱一斤。
记者:好找吗那个?
村民:不好找,一般都是那些老山上放牛放羊之后碰到的有,才捡。
记者:能找到一两斤那种吗?
村民:找不到找不到,少得很。
记者:少得很?那你们这是上山找什么?
村民:我们去打蕨菜。
记者:野菜是吧?谢谢。
野生羊肚菌大多生长在海拔2000到3000米的山林,出菇时气温不能超过25摄氏度,还要求较高的湿度。走在山里,随处可见各种菌类。然而要找到羊肚菌却没那么容易,郑业华一边走,一边在观察周围的环境。
郑业华:这环境比较适合生长羊肚菌,你看上面有水流下来,羊肚菌野生的最关键就是湿度。
确定了环境,郑业华和同行的人开始了地毯式地搜寻。今天进山能否有所收获关系到来年的财富,所有人都不敢马虎。
记者:你们找到了吗?
村民:没有。
找了半个多小时,突然郑业华向一个山坡跑过去。
郑业华:找这么辛苦,终于找到了。
记者:什么?
郑业华:有了有了,找了这么久终于找到一个了。这这这,这里这里,累了一个早上腿都软了。
郑业华:这里。
记者:这个太小了,不能挖吧?
郑业华:太小了,我只能说过两三天,等它长大一点再过来采。
记者:再过来采,确定这个位置是没问题的是吧?
两个小时的车程,加上一个多小时徒步爬行山路,最终却只找到这么小的一朵野生羊肚菌。但即便是这么小,对郑业华来说也十分宝贵,只要再过几天就会有大用处了。
记者:长到多大符合你们的要求?
郑业华:一般是像这样子。
记者:那么大。
郑业华:那么大的菌帽对我们比较有价值,我们拿回去才有用,我们的收入也会提高。
靠着羊肚菌,短短两年间,郑业华从一个父亲瘫痪、背负20万外债的落魄青年,成为当地的产业带头人。郑业华是如何与羊肚菌结缘,野生羊肚菌和郑业华的财富之间又有什么关联呢?
在一片油菜花中,这黑色大棚格外显眼,郑业华说这里汇聚了他的财富。掀开大棚后,在场的人都发出了惊叹。
村民:多得很,好得很,今年真大丰收。
村民:好多,多得很,这个最多了。
村民:多多多,多得很,你看嘛。
走进大棚里,表面上看地面上杂草丛生,仔细一看,这不正是郑业华苦心寻找的羊肚菌吗?
从山上采集的野生羊肚菌,经过优选、培育成为菌种。像这样人工栽培的羊肚菌,郑业华种了800多亩。郑业华随手采了一朵羊肚菌,向记者展示它的特别之处。
郑业华:你有没有发现,像别的菇,就类似香菇那样,它里面都是充实的,你看,这里面是空心的。可以的话打开看一下。
记者:是这样的。更像羊肚了。
每年的3月初羊肚菌开始出菇,持续一个多月,可以采收三四批,今天,郑业华组织工人来采收最后一批羊肚菌。
郑业华:你看一下,采这种的。还有采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它的菌柄要干净,这种大的。
记者:不能拿铲子铲或者?
郑业华:羊肚菌播种的过程中,它里面是长满菌丝的,如果你用铲子一铲那这一块这周边都去了,那只有长了一个菇,到时候一铲周边就不长菇了。
虽然肉眼看不见,但是土里遍布着菌丝,像一张供应养分的网,如果铲断了菌丝,就不会再继续出菇了。羊肚菌必须一朵一朵地采,而且不能沾到泥土,每一朵羊肚菌都是郑业华的心头宝。
村民:哎呀呀,脚底下,脚底下。
郑业华:小心一点。
村民:我没看到。
郑业华:太多了,脚都没地方踩了。提心吊胆的,踩到一个,她们脚踩到一个我就心痛了半天。
最后一批羊肚菌采收完,今年郑业华总共收获了30万斤鲜羊肚菌,按照160元一公斤的批发价,今年的销售额是2400多万。羊肚菌大丰收,郑业华和老乡们都很开心。
郑业华:自己种的刚长出来的自己都不舍得吃,尽量都想着能多卖一点钱,卖越多越好。
村民:他这个要卖几十元。
记者:这卖多少钱?
村民:他这个不是二三两,他不是卖几十元?送给我。
记者:今天中午炖汤喝了。
郑业华的朋友:晒干了拿来煲汤。
农户们把土地流转给郑业华,又在他的基地帮工,大伙跟着郑业华赚到了钱,都十分喜欢这个外来的小伙子。而就在两年前,郑业华从福建老家来到绵阳时,却是他人生最低谷的时刻,正是靠着羊肚菌,郑业华改写了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1993年,郑业华出生在福建省宁德市的一个小渔村,因为父母身体不好,家里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小孩子喜欢的零食、玩具,对于郑业华来说都只是奢望。
懂事的郑业华从初中起,就一边上学一边做零工,努力赚钱减轻家里的负担。自己供养自己,郑业华不但没有抱怨,反而多了一份自信。
2012年,郑业华上大学二年级,听说国家支持大学生创业,他马上申请了五万元贷款,想在老家开一家海产店。然而父亲在帮忙装修店铺时,从10米高的脚手架上摔了下来。
郑业华:当时我是接到电话的,我妈跟我说来不及了,心跳也快停止了,脑袋一阵黑,不知道那种什么感觉,麻木了。
经过抢救,父亲的性命保住了,然而下肢瘫痪再不能站起来了。为给父亲看病,家里还欠下了20多万元的外债,整个家庭陷入了困境。
2014年春节一过,郑业华听说一个朋友在四川经营保鲜库做得很不错,他想去朋友的公司打工赚钱。郑业华不会想到,千里之外的四川正有一个财富机遇在等待着他。
2014年2月的一天,郑业华在朋友公司周边的农田里,发现了几个黑色大棚,出于好奇,郑业华钻进了大棚。
郑业华:钻进棚子里面看了一下,研究了一下,这到底是什么东西。我一看,这东西我以前也没见过不知道什么东西,然后就跑出来,我就找了一个农户,他告诉我这是一种蘑菇。我问他价格,他告诉我一斤的话是需要一百块钱。我觉得很不可思议,到底值不值这么多钱,有没有他说的那么神奇。
郑业华一回家就赶紧打开电脑,查询之后他知道这种稀奇的蘑菇叫羊肚菌,市场价格果真是100元一斤,郑业华越看越兴奋。
郑业华:心情异常激动。可以就是说不用靠我朋友了,可以完全靠我自己,找到一个好的项目。
郑业华觉得这是眼前最实际、最快的赚钱办法,还清家里20万元的欠债,好像一下子有了指望。
郑业华向朋友借了8000元钱,到四川省绵阳市食用菌研究所学习羊肚菌的人工栽培技术。
朱斗锡:比同龄的孩子当然要懂事得多,他还是很着急。
记者:能看出来他着急是吗?
朱斗锡:着急着急,他生怕学不懂,他生怕学不会,我说你要慢慢地来,你放心我耐心地教你。
学习结束后,郑业华又跑到四川省的几个羊肚菌种植地去实地考察。经过半年的调研,郑业华对种植羊肚菌的前景更加肯定,2014年5月他回到福建老家,说服父母抵押房子贷款作为种植羊肚菌的启动资金。然而当他拿到50万元贷款时,郑业华的心里却十分纠结。
郑业华:有时候自己一个人躲在房间里面,都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形容。一定要给它做成,如果做不成,这辈子差不多就毁了,而且不单单是我毁了,我爸我爸我妈全部都毁了。
2014年7月,郑业华用老家的房子抵押贷款50万元,又向亲戚借了30万元,他回到绵阳市,在安县秀水村租了200亩地,开始种植羊肚菌。一上来就种这么大的面积,很多人感到担心和怀疑。
朱斗锡:最怕的是怕他失败,我最怕他失败,因为年轻人的话第一次失败打击很大,如果这个心受到挫折过后,后头要再去帮他的话难度大了。
刘昌军:当时他开始做的时候我们还是很怀疑他。我们觉得这个同志很年轻,羊肚菌因为在我们涉农这一块我们知道的,因为羊肚菌是技术含量比较高,而且按照农村说的话,种植比较小气(娇气),所以他当时来我们还是很怀疑,不是很放心,晓得不?也觉得这个野生的羊肚菌来实行人工化栽培,我们是很怀疑的。
当时羊肚菌的人工种植技术刚刚推广,许多农户都还处于观望、试种阶段,当地的种植户最多的也只种了20亩。但对于郑业华来说,他没有时间去慢慢摸索,他的目的很简单——尽快赚钱。
郑业华:我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比较自信的人,而且我相信我自己一定可以,
如果花了很大的心思,很努力去做,一定会把一件事情做成。
郑业华按照学来的方法,制作菌种,12月份播下羊肚菌菌种,要到来年的3月份才能出菇。
羊肚菌菌种播下之后,会产生菌丝,把地面盖得严严实实,几天后,白色的菌丝褪色,羊肚菌在地下静静生长,等待适合的温度、湿度,才能出菇,在此之前,从地面上根本看不出一丁点羊肚菌的踪迹。可就算什么都看不出,郑业华也忍不住每天都来看,他盼着羊肚菌快点破土而出。
采访时记者发现,郑业华每次进大棚的方法都很特别。
记者:你每次要看的时候都要这样?
郑业华:对,每次看棚的时候都要给它先掀开,上面的土全部给它掀开之后,挂到上面去,然后看了出来又必须给它盖土。有些土块太大了,然后我力气又比较小,搬又搬不动,这种要一块一块,这样子搬过去。每天这样子累的都要累虚脱了。
记者:那怎么不干脆就做个门呢?
郑业华:为了防止有时候有老鼠钻进去钻洞。还有一个就是做个门,你知道,有时候怕,这个东西比较珍贵,我们怕它被人偷了。现在这种棚全部是这种平(顶)棚,最先我刚开始做的时候,都是那种拱棚,一个就是一个(棚)这么大,这边隔一段路,隔一个沟然后一个又这么大。然后每次看之前必须先把这个掀起来,然后看完出来又必须覆土覆盖,盖上去,然后到那个又要重复这样动作,每天那时候每天自己一个人,要重复几千次这种动作,因为好几千个棚,那时候那实在是没办法,那有时候累的都快虚脱了,那也要坚持着这么做出来。心里面的想法就是说,钱啊钱啊,你快点从地里面给我长出来长出来。
2015年春节过后,郑业华照常在基地查看,当他盼望已久的一幕终于出现时,他却差点错过。
郑业华:当时不小心看一下,这地板上这个是什么东西?然后蹲下来一看
这不是菇吗?然后就一个这么小的,报信菇它会先出来,报信菇出来之后它就会一批一批出来,就越来越多。
出菇后的7到10天是最佳采收期,郑业华赶紧请当地的老乡一起帮忙收菇,只要不破坏菌丝,羊肚菌就会持续出菇。第一年羊肚菌亩产在200多斤,按照100元一斤的市场价,当年就能收入400多万元。
郑业华:看到一批一批的钱从地里面长出来,那个心态,开心得不得了。第一时间就打电话给我父母,跟他汇报现在这个情况。现在长得非常好,到时候可以卖多少钱,又可以干嘛干嘛,又可以把房贷还了,又可以把借的钱都还了。
但郑业华没有想到,离赚钱,他还差了最后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