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高产栽培技术

生姜属多年生单子叶草本植物,但在我国作为一年生作物栽培,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姜科姜属,能形成地下肉质根茎的栽培种。生姜为无性繁殖的蔬菜作物,播种所用的“种子”就是根茎,它的整个生长过程基本上是营养生长的过程。生姜具有很高的药用、食用及经济价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1主要栽培技术

1.1栽培季节

生姜为喜温暖、不耐寒、不耐霜的蔬菜作物,所以必须要将生姜的整个生长期安排在温暖无霜季节。确定生姜播种期的原则是断霜后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播种,初霜到来前收获。一般要求适宜生姜生长的时间要达到135~150d以上,尤其是根茎旺盛生长期,要有一定日数的最适温度,才可获得较高的产量。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甸播种,经过催芽或用地膜栽培的可适当提早。

1.2选种姜,培育壮芽

1.2.1选种姜

种用生姜应在头年从生长健壮、无病、具有本品种特征的高产地块选留。收获后选择肥壮、芽头饱满、个头大小均匀、颜色鲜亮、无病虫伤疤的姜块贮藏。在无霜的华南地区,则在播种前从地内挖出后即可选择。

1.2.2培育壮芽

培育壮芽是获得丰产的首要生产环节。从形态上看,壮芽芽身粗壮,顶部钝圆,弱芽则芽身细长,芽顶细尖。生姜种芽强弱与种姜的营养状况、种芽着生位置以及催芽温度、湿度有关。

种姜的营养状况:俗话说“母壮子肥”。一般情况下,凡种姜肥胖鲜亮者,其营养状况好,新长的芽多肥壮;而种姜瘦弱干瘪的,其营养状况差,新长的芽多数瘦弱。

种芽着生位置:由于顶端优势,种姜的上部芽及外侧芽多数肥壮,而基部芽及内侧芽往往细弱。

催芽温度与湿度:22~25℃适温条件下催芽,新生幼芽健壮。若催芽温度过高,长时间处在28℃以上,则新长的幼芽瘦弱、细长。催芽期间湿度过低,种芽往往瘦弱。

1.3整地做畦

种植生姜的地块不能连作,应选则含有机质较多,灌溉排水两便的砂壤土、壤土或黏壤土田块栽培,其中以砂壤土最好。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为微酸到中性,碱性土壤不宜栽培。土壤要求深耕20--30cm,并反复耕耖,充分晒垡,然后耙细做畦。做畦形式因地区而异。夏季多雨,宜做深沟高畦,畦南北向。畦长不超过15m,如田块较长,则在田中开腰沟。畦宽1.2m左右,畦沟宽35~40cm,沟深12-15cm。每畦均匀纵开3条种植沟,以便排水畅通。在畦上按行距55cm左右开东西向种植沟,沟深10~13cm。在种植沟内每667m2条施充分腐熟的厩肥或粪肥2000-2500kg,饼肥75kg,草木灰75kg左右,并与沟土充分拌和,或每667m2施人畜粪水70~80担作为底肥,还可增加20kg的复合肥,以备种植。

1.4种植

应选晴暖天气进行。播前,把已催好芽的大姜块掰成70~80g的小种块,每个种块选留1-2个肥胖的幼芽,其余芽除掉。如种植时天气干旱,需提前1d在种植沟中浇水,待水渗下后才可种植。排放种姜时,按株距15~18cm逐一排放于种植沟内,姜芽一律朝南,并稍将芽头下揿,使姜块略向南倾斜,以便将来采收娘姜。随即盖细土4~5cm。种植密度,一般每667m2可栽6000~9000株,用种量300kg左右。

1.5加强田间管理

1.5.1分次追肥

姜极耐肥,除施足基肥外,应多次追肥,一般应前轻后重。第1次幼苗出齐、苗高30cm左右时追壮苗肥,每667m2用腐熟的粪肥500kg,加水5-6倍浇施,或用尿素10kg,配成0.5%~1%稀肥液浇施,也可施硫酸铵15-20kg,有条件的可随水冲入腐熟人粪1000kg。第2次追肥在收取种姜后进行,称为催子肥,施肥量比第1次增加30%-50%,仍以氮肥为主,每667m2施腐熟厩肥1000kg。施时雨水已较多,可在距植株10~12cm处开穴,将肥料点施盖土。如姜田基肥充足,植株生长旺盛,表现无脱肥现象,这次追肥可以不施或少施,以免引起植株徒长。第3次追肥在初秋天气转凉、拆去姜田的阴棚或遮阴物后立即进行,促进生姜分枝和膨大,可结合拔除姜草进行适当重施,称转折肥,要求用肥效持久的完全肥料和速效化肥结合施用,氮、磷、钾配合施,一般667m2施尿素20~25kg,硫酸钾20~25kg,过磷酸钙10~15kg或复合肥20kg,均匀撤施于种植行上,并结合进行培土。9月上中旬根茎旺盛生长期,为促进姜块迅速膨大,防止早衰,应追1次补充肥,以速效化肥为主,667m2施复合肥30kg。

1.5.2中耕培土

生姜生长期间要多次中耕除草和培土。前期每隔10~15d进行1次浅锄,多在雨后进行,保持土壤墒情,防止板结。到株高40~50cm时,开始培土,将行间的土培向种植沟。夏季多雨,应结合培土将畦沟适当挖深,并将挖出的土壤均匀放置在行间。待初秋天气转凉,拆去阴棚或遮阴物时,结合追肥,再进行1次培土,使原来的种植沟培成垄,垄高10-12cm,宽20cm左右,培土可防止新形成的姜块外露,促进块大,皮薄,肉嫩。

1.5.3灌溉排水

种植后保持土壤较干,以利土温回升。但如久旱不雨,影响出苗,也要适量浇水。出苗以后,保持畦面干干湿湿,不宜多浇。雨季来临,要及时清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使根不受涝而免遭腐烂。拆去阴棚或遮阴物以后,正是姜株分枝和姜块膨大时期,要早晚勤浇凉水,促进分枝和膨大。收藏前1个月左右应根据天气情况减少浇水,促使姜块老熟。

1.5.4迟阴

姜害怕烈日照射,但散光对其生长有好处。因此,在秧苗高达15cm以后,气温常达25℃以上,在姜田中用细竹或树枝、芦竹等搭1~1.1m高的平棚架,顶上铺盖稀疏杂革,约遮去一半阳光,亦可用灰色遮阳网,以利植株生长。入秋以后,天气转凉,气温降到25℃以下,及时拆除遮阴物。

2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生姜病虫害较少,主要有姜腐烂病(姜瘟)、斑点病、炭疽病等。姜瘟最为常见且危害严重,其发病时间多在立秋前后,尤其是在秋雨多、地势低洼积水的情况下最容易引起发病蔓延。发病初期,植株叶片变黄、萎蔫、反卷,变黄部分和绿色部分之间界限不明显。病叶由基部向上发展,最后整株变黄枯死。茎基部和地下根茎部受害处稍微变软,淡褐色,水渍状。如将病茎基部或根部横切检查,病部维管束变色,用手挤压,有污白色黏液从维管束部分溢出。发病后期,内部组织呈糜烂状,溢出灰白色汁液,在茎基部和姜块腐烂后,常因腐败性细菌进一步侵入发生恶臭。

生姜病害防治方法:姜腐烂病的发病期长,传播途径多,防治较为困难,因而在栽培上应以农业防治措施为主,辅之以药剂防治。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栽培,严格选用无病姜种,实行种块消毒;选择排水、肥活、疏松的土地栽培,开好田间排水沟;及时拔掉中心病株,并在周围撒石灰消毒,发病后及时用50%代森铵1000倍液喷雾2~3次。

生姜虫害防治方法:在发生初期发现枯心苗,即被害叶片因失水而卷曲,可用刀将螟虫连同受害苗茎叶一齐割除,杀死或烧毁,使其基部再发分枝补缺。药剂防治要在虫卯孵化高峰期,螟虫尚未钻人心叶蛀食之前,叶面喷洒10%锐劲特SC1000倍液或3%甲维盐1500倍液或敌杀死2000-3000倍液等,亦可用这些药剂注入地上茎的虫口。

3采收,留种与贮藏

生姜与其他作物不同,采收可分为收种姜、嫩姜、鲜姜(老姜)三种。大约在6月中下旬可以采收种姜,8月初开始采收嫩姜,10月中下旬至11月份采收鲜姜。采收种姜一般在地上植株具有4-5片叶片时,小心地用小铲将种姜上的土挖开一些,一手用手指把姜株按住,不让姜株晃动,另一手用狭长的刀子或竹签把种姜挖出。取出种姜后再覆土掩盖根部,注意少伤根。

生姜贮藏温度以11~13℃,湿度以90%-95%为最好。若温度低于10℃,生姜易受冷害不能长期贮藏;若温度高于15℃,则生姜贮藏期间易发芽,病害也严重。湿度过低,姜块易失水萎蔫,降低食用品质。田间发病的姜块不宜贮藏。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