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俗称蚂蟥。一提起水蛭,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就是“吸血”,避之唯恐不及。但在莱芜区牛泉镇大庄村汶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振民眼里,这可是能让大伙儿发家致富的“软黄金”。

近日,记者来到汶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水蛭养殖区,一眼便看到各种形态的水蛭:盆里是鲜活的,架子上是正在吊干的,匾里是已经半干的。

“不用怕,不咬人。”王振民拿起一个活水蛭介绍,“我们养的是宽体金线蛭,只吃田螺肉,别的肉不吃。鲜货的话,塘口价每公斤260元,干货每公斤1800多元,合五六元一条。”

为何成立合作社养殖水蛭,还要从王振民的经历说起。王振民2007年从山东农业大学毕业,在外闯荡四年后,他决定回乡自主创业。他以前抓过野生蚂蟥,每年都有收购商来收购,供不应求。而且蚂蟥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病,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由于野生资源锐减,从2000年至今价格稳中有升,所以王振民有了养殖蚂蟥的想法。

2012年,王振民成立汶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领办起了汶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常年养殖宽体金线蛭。由于没有经验、缺乏技术,创业初期遇到了不少麻烦。王振民通过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水蛭越养越好,养殖基地面积也从起初的10亩发展到如今的80亩,并且拥有从选种、产茧、孵化、育苗、养殖到成品加工整套的成熟技术,是目前北方地区最大、最权威的水蛭养殖示范基地。

经过几年的摸索,王振民还探索出了几种养殖模式:地上刀刮布模式、深水吊笼模式、浅水网箱模式。2016年,他组织了北方水蛭养殖交流大会,独创专利微循环框架养殖模式,大大提高水蛭的成活率。并针对此模式发表了论文,还获了奖。目前王振民有4项国家专利,1个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基地年产吊干4吨左右,每吨收购价170多万元。

由于水蛭需要冬眠,水蛭养殖干半年歇半年。闲暇时候,王振民就在快手、抖音等媒体平台讲授水蛭养殖技术。目前带动全国学员和养殖户300余家,湖南、湖北、广西、江苏、河北、吉林等省都有他的学员和合作社社员。

作为山东农业大学创业导师,王振民说,水蛭养殖比较适合喜欢创业的年轻人和普通老百姓,可以养殖后半段。公司目前产茧孵化技术很成熟,可以为养殖户提供卵茧,技术支持和回收产品,销路完全不用担心。

合作社目前与多家药厂有合作关系。下一步,计划同大型药厂深入合作,搞产品深加工,开发保健型蚂蟥酒、提取水蛭素等。还计划成立水蛭学会,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水蛭、研究水蛭,通过养殖水蛭致富。

(本报记者 杨雪 通讯员 孙正力)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